我从小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会手无足措,班级聚会是能逃就逃,没得逃的时候,就硬着头皮继续手无足措,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内向一点不好吗)

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

我从小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会手无足措,班级聚会是能逃就逃,没得逃的时候,就硬着头皮继续手无足措。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名叫《内向一点,不好吗?》的书时,有瞬间被吸引到。

作者帕特里克·金(Patrick King)本身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不合群的人,在多年的焦虑、暴食、懈怠与挣扎后,终于发现内向与不合群也是自己的一种优势,经过反复研磨与总结,他研究出了这套内向者的自愈指南。

内向不是错,只是生理和心理上,与外向者不同而已

一直以来,活泼、外向似乎比内向、内敛要吃香。小时候,很多内向者都会听到家长和老师告诫自己,不要那么内向,要多交朋友,多出去和同学朋友一起玩……

总之,话里话外,就是内向者不如外向者。所以,如果你内向,就必须向外向者看齐。

但在帕特里克·金看来,内向和外向只是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点不同而已,他们并没有好坏之分。

在生理上,关于内外向者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基线觉醒。

内向者的大脑拥有较高水平的基线觉醒:基线觉醒一直都很忙碌,就如同一台高功率的发电机时刻在工作着,因为功率太大,持续工作的时间太长,更容易招架不住。

而外向者的基线觉醒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所以能维持的工作的时间就更长。

为此,帕特里克·金提出了“社交”电池的概念,针对日常生活、亲友聚会、假日派对等不同场景,给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让自己的“社交电池”巧妙地充电、存电、省电和放电,抵御外界的社交洪流,真正做到“按需社交,社交升级”。

不必逼迫自己外向,内向者也有自己的优势

作为一个十足的内向者,正因为对社交有期待,期待融入人群,期待得到同学朋友的好感,于是,我也曾经试图逼着自己走向人群,但那种举步艰难的感觉,真的好痛苦。

在班级聚会上,在面对着那些半生不熟的同学时,不会接话,话题聊不下去的尴尬,想想都丢人。相信很多内向者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吧?

我们之所以想要改变,只是因为厌弃“内向”这个特点。但其实珍惜想想,内向的人不也有自己的优势吗?

正如帕特里克·金分析的那样,内向者与外向者相比往往更频繁地活在自己的头脑中。内向者倾向于思考问题、适应环境,这比外向者做得要好,因为内向者更有可能处理信息,而非表达情绪。

内向的人,善于反省和思虑,比如说,他们在思考要说什么,在开口说话之前,权衡这些话是否合适及其带来的影响。他们将所有的信息都加以考虑,比如自己说这些话时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潜在的暗示和假设。

想想看,内向也不差。

累了就停下来,给自己的社交电池充会儿电吧

因为内向者的社交电池流失得比较快,帕特里克·金建议,可以通过提高电池容量或缩减每天的电量需求来维持电量。

帕特里克·金提出了几个小方法:

1.运用沉默反应

采用沉默反应会将你的焦点从心智能量转移到面部肌肉上,这将减少社交电池的负担。简单来说,就是和别人对话时,可以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或口中所发出的非语言声音等做出反应,目的是承认并让对方感觉你已听到和确认。

2.变身提问专家

和别人对话,不能一直用沉默反应来回应,适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表达。

可以提问具体的问题,比如,你在哪儿买的、花了多少钱、什么材质、你为什么要买这张桌子或谁付的钱,等等。这就是在问信息和事实的特殊细节。

也可以问很宽泛的问题,比如,买新桌子的动机、室内设计、思考过程或老桌子为什么不合适,等等。这就是在问想法和理由,而不是信息和事实。

3.爆发性对话

如果你被迫跟别人进行互动,但又不确定要互动多久,可以试着进行“闪电战”方式的对话。集中精力进行20分钟短暂的爆发性对话,极力地去参与,对另一个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后再表达出结束的意向。

这样可以缩短社交的时间,也能提高社交的质量。

4.怎么应对闲聊

大多数的内向者都很讨厌和害怕闲聊,因为不知道该说啥,会很尬,但是有时候又无可避免,那应该怎么应对呢?作者认为可以试着问一些谁、什么、何时、何地和为什么之外的问题,也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个话题转入你感兴趣的领域内,从而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

提问可以围绕以下关键短语进行:

1.为什么?

2.再详细说一说。

3.你这么做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动机/有什么目的呢?

4.这个让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事……

5.那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呢?

6.你能再详细地说一说那个问题吗?

7.跟我说说那个故事的起源吧!

8.那件事让你做何感想?

写在最后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内向者的苦恼,也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正是因为对人际关系抱着高期待,于是才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所以,不妨先肯定自己,接着降低期待值,再用上一些与人打交道的小技巧,相信你会收获一种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