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恙》昨夜寒锁东楼,风侵树叶泻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诗一首秋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诗一首秋声(诗一首小恙兼读李白诗二首)

诗一首秋声

《小恙》

昨夜寒锁东楼,风侵树叶泻水。

喜见檀老备艾,不免冷暖相随。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李白的一个梦。梦游天姥山。是诗人表达的人生如梦。“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万事似烟霞难抓。若王维所说:“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似流水东去。不过,李白做了个美梦,“飞度镜湖月,身登青云梯。”是他自己的写照。这样的美梦,说起来也不是一般人所做的。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向天横、势拔五岳”从纵向看、横向看,这天姥山气势雄伟壮观的。“天台四万八千丈”也是很雄伟高大,在天姥山面前只是小菜一碟,只有倾倒的份。“海客谈瀛洲,越人语天姥”这两句也是对天姥山高度的肯定。谢公屐:谢灵运(385~433)登山时穿的一种活齿木鞋。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夸张得有点过分,但很形象地形容了山的高度。“千岩万转路不定”至“日月照耀金银台”,写山路曲折,转眼黄昏。以及“熊咆龙吟”的令人战栗,害怕。穿过“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阴郁潮湿,是“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豁然。这是写山中景色,何尝不是写诗人的心理历程。“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是洞开后的豪迈,畅亮的景色。是诗人心中的景色。“霓为衣兮风为马“至“仙之人兮列如麻。”浪漫主义笔触想象仙人的出没。是诗人自我抬爱的写照。你看:虎鼓瑟、鸾回车,密密麻麻很多仙人分列两旁迎接他。有点精神胜利法之感。“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这是美梦易失、易丢,现实残酷的叹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标志性语言。既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也就没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与可能。自在地如白鹿放青崖,访骑马名山。也挺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消愁 一作:销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饯别诗,读起来行云流水,如长袖舞空。饯别:准备酒食为人送行。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校书: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诗名为饯别,其实是抒发心中的烦忧与不如意。不过这种负面情绪被李白写成了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很形象地写出了绵长纠缠的愁,欲断不能断,欲消更折磨人的状态。

前两句的情绪是低郁的。一个“弃我”,一个“乱我”。写出了诗人失意困扰的心理与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承接前两句,情绪豁然,秋高气爽的画面,意境宏阔。今天是个好日子,这么好的日子,可以在高楼尽情畅饮。高楼,切题谢眺楼。

“建安骨”“小谢”是李白自夸俩叔侄:我俩是不一般的人物。自贴金,自抬身份。不过也是自信的表现。用蓬莱形容文章,指李云文章不是凡品。抬爱,美化。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刚健遒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称为大谢、小谢。李白评价李云诗有建安风格。自己的诗经常会流露出谢朓的清新秀丽风格。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逸兴,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指两人都有雄心壮志,更有上天摘月的才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跳跃式描写。直接写愁。与“今日之日多烦忧”形成呼应。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抒发情绪。不得意,去归隐。人生别无选择,颇有无奈之味。

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

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