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一直是娱乐圈的清流。谈起他,很多人都会想起儒雅、高知、幽默这些专属于他的标签。事实上,他身上还具有更稀缺的品质——专业、严肃、淡泊以及通透。随着《一路唱响》的热播,越来越的人看到李健对音乐高标准、严要求的一面,这时我们才发现,他对音乐的认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作品,还延展到对后辈和整个行业的期冀。

为什么经过娱乐圈的洗练和沉浮后,李健仍能保持对音乐的初心?

在李健看来,娱乐圈如梦幻泡影般华丽、脆弱,而真正令人回味无穷的,是平淡的生活。因此,他在每一次大红大起之后,都选择隐匿于平淡,游走于烟火,去寻常日子里找寻创作的灵感。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1)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旅行读书,李健始终与爱人形影不离,可他们早在孩童时就已结缘。

李健初见5岁的孟小蓓时,心想“这小姑娘真像俄罗斯人。”彼时的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会在30岁时与这个小女孩迈入婚姻的殿堂。而一众吃瓜群众,更是没想到17年的婚姻生活,竟没有一丝一毫迂回曲折,更没有半分捕风捉影。俗话都说了,谁家的锅底没有灰?可偏偏他们的日子就过得如诗如画,既不缺柴米油盐的朴实,又似神仙眷侣般缱绻。

在《一往情深的恋人》中,李健深情的唱道:“她说与我相爱以后,是她最美的年华。”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2)

其实,初见孟小蓓时,李健就乱了心绪。小小年纪,他不仅担心10岁的自己“够帅吗”,还一个劲儿的跟母亲嚷嚷着要学吉他。那时《路边吉他队》刚刚上映,电影中的男主角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在风中洒脱的弹着吉他,唱着歌。女孩看了电影难免心动,男孩更是趋之若鹜,生怕自己不是人群中最风流倜傥的那一个。

母亲耐不住李健的纠缠,最终还是满足了他的愿望,而正是这一把小小的吉他,改变了李健的人生轨迹。

放学后,李健经常对着落日余晖,弹着没有曲调的旋律。他想,如果下次还能见到孟小蓓,一定要给她弹一首曲子。兴许是爱情的力量,李健竟真的弹出了名堂,他凭着一曲自弹自唱的《说说心里话》被保送进清华大学,成了全家的荣耀。而孟小蓓也在几年后考入清华,成为李健的学妹。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3)

据说,李健在毕业前夕举办了一场校园演唱会,那时的孟小蓓就坐在人群中,静静的听他弹着,唱着。

很多年以后,我们才发觉“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不仅是一句绝美的歌词,更是一场真实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比歌词、旋律还要美好百倍。

李健从清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音乐创作的工作,而是按照父母的愿望成了一名工程师,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的确,拥有名校的光环,稳定的工作,是令父母再高兴不过的事情了。可李健的父母没想到,彼时的他,还没有真正发光。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4)

卢庚戌邀请李健一起玩音乐,孟小蓓也说“我喜欢你唱歌时的样子”,就这样,李健告别安稳的生活,与卢庚戌成立了“水木年华”。

水木年华的第一张唱片就是《一生有你》,在满街动次打次的口水歌中,他们的音乐清丽脱俗,火遍大江南北。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5)

可是没过多久,李健的父亲罹患癌症,他再无心创作。然而经纪公司却不管这些,只想趁着水木年华大火多挣几笔快钱,疯狂的催着他们出新歌、上节目。殊不知,年轻的李健面对鱼龙混杂的音乐市场和卧病在床的至亲,早已心乱如麻。

幸好,在最难熬的时刻,孟小蓓与李健结婚了。他们没有举行盛大的婚礼,也没有高调的蜜月旅行,唯有一首《你像从前一样》,把那些难以言明的感激、陪伴与深情,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自此之后,李健的每一张专辑,都会写一首专属于孟小蓓的歌。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6)

我想,李健与孟小蓓之所以能够相濡以沫,始终从容不迫,是因为他们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并不需要太多物质的滋养,所以,那些晦涩艰难的日子,才不那么难过。

李健曾否认自己与孟小蓓是“才子佳人”的说法,在他看来,唯有内心势均力敌,才能弥合现实残酷,仅凭“才子佳人”,是根本没法儿点缀艰难生活的。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7)

是呀,在这个凡尘俗世中,谁不渴望不计得失的陪伴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相互滋养,共同成长呢?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中产家庭的分配模式,国内娱乐圈中更不乏这样的例子。可孟小蓓却屡屡拒绝进入娱乐圈,依靠李健的光芒寻求一席之地。她在清华大学不辍钻研,读完社会学博士后,依然深耕于自己的领域。就连李健都说:“她成长了,我已经看不懂她的书了。”

多年的感情与默契,使李健与孟小蓓早已习得一套专属于他们的幸福公式。很多人诋毁他们不要孩子的选择,可有什么事情是婚姻生活中必须要做,或绝不能做的呢?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声音,李健始终保有“在泥里生活,在云里作诗”的初心。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8)

当然了,对于音乐创作人而言,只有诗般美好的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李健还拥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他常常被一件小事打动,然后再从中挖掘有趣或是动人的旋律。

2004年,李健正处爆红后的低谷期,他独自漫步在北京的街头,看着人来人往,写下了《向往》。这首歌是为漂泊在北京的年轻人写的,彼时的李健,也如大多数北漂一样迷茫——偌大的城市,没有片瓦遮身,也不知道脚下的路还有多远······

我想,李健的歌总是动人,或许是因为他的作品背后总有引人深思的用意吧。无论是奔波在外的旅人,还是不善言辞的父亲,亦或是默默守护的爱人,他们都在某一时刻与李健的内心产生联结,触动了他隐含的深情。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9)

另外,相比创作的灵感,李健身上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专注。他不用智能手机、不申请微信账号、不网购,都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保持专注。

在我看来,无论是专注的创作,还是专注的编辑一条短信,李健都非常认真的对待自己所做的一切。这便是艺术家与打工者在心态上的区别吧——当大脑浅层的灵感与聪慧都消耗殆尽时,我们必须用更强的专注力和纪律性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感悟,去探寻岁月沉淀下的经验和阅历。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10)

与众多艺术创作者不同的是,李健鲜有颓废、潦草的时候。他本人如同《贝加尔湖畔》中所唱的那样:你忽然出现,清澈又神秘。

李健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秩序,无视周遭的熙熙攘攘。在这个时代,我们读书认字,然后崇尚阳春白雪,鄙夷下里巴人。可他呢,总是在生活的高处品尝朴素,在生活的低处找寻感动。也正因此,荧幕前的他时而温和,时而严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优雅与生活的困顿是如何水乳交融、和谐共处的。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取舍李健(改变的唯有容颜)(11)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愿你我都能历经岁月的考验,改变的唯有容颜,不变的总是初心。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