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一说起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宋襄公,小编就想笑。宋襄公靠成功拥立齐孝公声名鹊起,踏上了称霸之路。然而,和他野心严重不成正比的是他的能力

他政治幼稚、想法迂腐,一生被“仁义”所困:

1.在父亲病重时,不顾自己是嫡长子身份,要把皇位让给哥哥目夷(庶长子),留下了宋襄公让国之美。

2.在齐桓公组织的葵丘之会上,宋襄公答应齐桓公对太子昭予以照应;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不顾自己的国力,全力帮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完成了齐桓公的嘱托。

3.宋襄公晚年去世之前,善待了流浪列国的晋公子重耳。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失败以后,撤退到宋国襄邑的行宫里养伤,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逃难经过宋国,宋襄公克服泓水之战失败的影响,送给重耳八十匹马。

宋襄公一生,本有着贪恋权力,称霸诸侯的初心,却又被“仁义”所困,直至被困死

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宋襄公称霸的四板斧,可见一斑——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怎么死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死后)(1)

宋襄公

第一板斧 拥立齐孝公,成功迈出称霸的第一步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死后,诸侯们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宋襄公觉得自己是时候当诸侯的主角了。

宋襄公通知列国诸侯,要求他们开会,共同护送公子昭回齐国即位

诸侯们各有各的小九九:

有的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让公子无亏当国君算了;有的不敢得罪宋国,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还有的诸侯并没有把宋国放在眼里。

到了开会的日子,只来了卫国、曹国和邾国3个小国。

于是,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

当初主张立公子无亏的齐国贵族一见宋襄公带兵到来,见风使舵,杀了公子无亏。

宋襄公和齐人里应外合,拥立公子昭即位为齐孝公。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怎么死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死后)(2)

公子昭即位为齐孝公

那两个一直祸害齐国的小人竖刁和易牙,一个被杀,一个被赶走。

宋襄公率领四国军队,用武力说话,拥立齐孝公,成功踏出做霸主的第一步,从此声名鹊起。

第二板斧 本想着靠杀鄫子、押腾侯树威,4小国仅1个听话的

春秋称霸的标志看谁能号召诸侯组局开会,诸侯们的响应度和到场的规模就证明了你的实力。

宋襄公怕大国看不起,先整几个小国小试牛刀:

先邀约曹、邾、腾、鄫四个小国来开会,开会当天,只有曹、邾两国国君准时到会;滕侯婴齐姗姗来迟;鄫子压根就没有到场。宋襄公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宋襄公觉得自己的面子没地儿搁,打算以“大国之威”,好好教训教训这几个不听话的小国:

宋襄公毫不客气地责问滕侯婴齐为什么迟到,就像一个严厉的老师在教训一个迟到的小学生一样。

滕侯婴齐低头认错,吓得两腿直哆嗦。

宋襄公还是气不过,直接把滕侯婴齐关押起来不让他参加此次会盟!

鄫子听说宋襄公发威后,知道事情不妙,连夜马不停蹄地前来参加会盟,可是已经迟到3天!

宋襄公震怒:“我提出会盟,你一个小国胆敢耽误3天,谁给你的胆子?”

宋襄公毫不犹豫地杀了鄫子,就像在国内处理自己的大臣一样果断

宋襄公本想着通过杀鄫子、押腾侯杀鸡骇猴,结果树威没树成,反而惹怒了与会的曹共公,不到“歃血为盟”的日子,他就不辞而别了。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怎么死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死后)(3)

曹共公不辞而别

宋襄公邀请了4个小国,仅有邾国一个听话的,这可如何是好?

第三板斧 邀请楚国狐假虎威,意外演绎成“欺软怕硬”的经典

齐桓公逝世后,宋襄公想正式接替齐桓公主持诸侯会盟,可他觉得靠拉拢小国太费劲了,不如先拉一两个大国,等力量壮大后再收拾小国更有效。

他思忖着,秦、晋太过偏远,还是先拉拢楚国吧!

宋襄公派使臣带着厚礼去见楚成王,请他到宋国的鹿上来,与宋国、齐国一道开个三国首脑碰头会商讨会合各国诸侯的解决方案

齐国到会没问题,因为齐孝公是靠宋襄公的扶持上台的,当然对宋襄公感恩戴德,言听计从。

没想到,楚成王居然愉快地答应了。

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劝阻说:“一个小国去当盟主,会招致灾祸的!”宋襄公根本听不进去。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於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不听。

公元前639年2月,齐孝公、宋襄公、楚成王先后到达鹿上

3为国君的座次排序如下(周朝分封的级别是公、侯、伯、子、男,公爵为最高级):宋是公爵,坐第一位;齐是侯爵,坐第二位;楚是子爵,坐第三位。

宋襄公拱了拱手,首先发言:“我打算会合诸侯,共同扶助周王室,恐怕诸侯们人心不齐,特邀请二位作为联合发起人,一起号召诸侯到我国的孟地(今河南睢县东南)开会,日期就定七月吧!”

楚成王在发起书上签了字。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怎么死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死后)(4)

鹿上之盟

到了秋天开会的日子,目夷担心地说:“灾祸恐怕就要发生了!咱们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你的表现太夸张,这让大国情何以堪?”

秋,诸侯会宋公盟于盂。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

宋襄公毫不在意,驾着马车耀武扬威地向孟地疾驰。

公子目夷说:“楚是蛮族,难以揣测他的真实意图,以防万一,您多带些人马以防万一!”

宋襄公瞪了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什么话?约好了是开会,怎能失信于人?”公子目夷只好空着手跟着宋襄公赴会。

他们到达会场时,楚、郑、陈、蔡、曹、许等国都已经在场等候,只有齐孝公和鲁僖公还没有露面。齐孝公抱怨宋襄公上次开三国首脑会晤时只顾楚王感受,不顾自己;鲁僖公更有个性,他不屑与蛮夷之族打交道。

宋襄公见楚成王左右来的都是文臣,没有一个武将,就教训公子目夷说:“以后别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七国首脑会议如期开幕。

宋襄公官腔十足地致辞:“今天,诸君不辞辛苦,到敝国来会盟,作为东道主的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想效仿齐桓公,尊重周王室,大家订立盟约,息兵罢战,共享太平!”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怎么死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死后)(5)

盂之会

楚成王首先站了起来:“提议很好!问题的关键,这盟主谁当呢?”

宋襄公理直气壮地说:“宋是公爵,第一等的诸侯,当然是宋了!”

楚成王不甘示弱:“我当王已经多年了,王比公爵高一等吧!”说完,毫不客气地坐在第一座位上。

宋襄公气的直跺脚:“我是受周天子正式封的公爵,你那个王是自封的!”(周朝前期,只有天子才称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就是此;诸侯敢称王,那是大逆不道。后来,周王室衰弱,诸侯纷纷称王,这是后话)

楚成王也不甘示弱:“既然你知道我是自封的,那你干嘛邀请一个假王入会呢?”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怎么死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死后)(6)

楚成王

宋襄公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楚国大夫子玉在一旁大声吆喝:“既然二位领导意见不一致,不如问问大家,你们认为谁当霸主合适?”

大部分国家害怕楚国,大声附和说:“楚国!楚国!”

宋襄公当众受辱,还想争辩,却看见子玉和楚国陪同人员脱掉外衣,露出闪闪发光的铠甲,原来这些文官装饰的陪同人员都是武将,诸侯们被吓得魂不附体。

雄心勃勃的宋襄公,满脑子想着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在与楚国争霸时,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盟会上被楚国直接扣押,直到冬天才被释放。

宋襄公试图联合楚国,借助楚国的力量称霸,又实行重楚轻齐的外交策略,于是举行了鹿上之盟,盟主没有当上,却在盂之会中成了楚成王的阶下囚。

宋襄公在争霸中,欺负软弱,害怕强横,扮演了“欺软怕硬”的角色。

第四板斧 关键时候掉链子!在与楚军的真正PK中讲“仁义”,错失称霸的最后机会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怎么死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死后)(7)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讲仁义,丢失称霸机会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阻他,襄公不听。

宋襄公攻打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历史给了宋襄公和楚成王千载难逢的PK机会

宋襄公、楚成王,究竟哪家强?用事实说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料遛一遛。

在战争中,靠的是谁的“拳头硬”,实力是靠打来验证的,面对强大的楚国,宋襄公却不合时宜地讲起了"仁义":

他不听目夷的劝谏,非要待楚兵全部渡河,然后列阵完毕后再战,以彰显宋军的仁义之师。

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

最后的结果不言自明,宋军惨败,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腿部受伤,竟然死了。

结语

写到此,真有点写不下去了,宋襄公既雄心勃勃,又能力不足;既有称霸诸侯的野心,又有一副“菩萨心肠”;本是欺软怕硬的软骨头,却要欺世盗名讲“仁义”。

“仁义”成了他前进的绊脚石,丢掉称霸的机会不说,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这,就是宋襄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