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涛和周渝民主演的《大宋宫词》悄悄上线,这是继去年《清平乐》后又一部讲述北宋王朝的电视剧,讲述了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以及他的挚爱刘娥的爱情,以及刘娥在真宗死后撑起大宋江山的故事。关注宋史的人想必都曾关注过这部电视剧,毕竟导演李少红曾执导出经典剧《大明宫词》,主演刘涛也是家喻户晓的实力派女演员。
刘涛饰演的刘娥
然而,电视剧上线的第二天,豆瓣评分就低得令人大跌眼镜。从开始的5.1一路向下,跌到3.8分还没停,看起来似乎要直奔今年最烂电视剧去的架势。看了两集之后,得到的结论是:果然是打算勇夺今年的金扫帚奖啊!节奏快得前后接不上就算了,不尊重历史、胡编乱写的地方比比皆是,诸如:刘娥无意中救了攻辽受伤的赵恒;刘娥产子取名赵吉(与北宋亡国君主宋徽宗赵佶同音)、被送到辽国当人质;真实上演狸猫换太子的戏码……这改编得完全脱离了历史,忍不住怀疑这编剧大概是个宋朝黑粉吧?
不禁想起去年看得最仔细的人物传记——《宋仁宗:共治时代》。这部由知名宋粉吴钩所著的书,详细描述了大宋第四位君主宋仁宗的一生。这位庸常又仁圣的君主,一生谨记自己的皇帝身份,是历史上罕见的能把克制二字做到位的帝王。正是由于他的克己复礼,隐忍克制,这才有了北宋名家辈出、众星璀璨的时代,这才有了北宋经济、科技、文化、政治都齐头并进的惊人成就。这本书让人忍不住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难道只有秦皇汉武那样开疆拓土的才算?
宋仁宗在《共治时代》里狠狠当了一把主角,对刘娥也着墨不少,尤其强调她与宋仁宗之间的关系——一代仁君宋仁宗可是刘娥一手打造出来的。刚好碰到《大宋宫词》的胡编乱造,于是想讲讲真正的刘娥。
貌美有才的蜀地歌女历史上,刘娥是蜀地的一个歌女,以卖唱为生。史书说她“善播鼗”,也就是擅长拨摇小鼓唱小曲。她出身家贫,由外公抚养长大,早早就嫁给了银匠龚美。十四五岁时,刘娥跟着龚美来到北宋汴京谋生,但混得并不太好,因为龚美窘迫到要把她出卖给他人。
《大宋宫词》里说,刘娥与赵恒的相遇,是因为刘娥无意中救了攻辽受伤的赵恒,继而滋生情缘。但事实没那么浪漫:当时还是襄王的赵元侃(当太子之后才改名赵恒)听说四川女子貌美,就打发王府属官张旻替他物色。张旻得知龚美要卖老婆,便给赵元侃和刘娥牵上了线。由此,刘娥进入王府,得到赵元侃的喜爱。
赵元侃的奶妈秦国夫人并不喜欢刘娥,便去跟赵元侃的爸爸宋太宗告状。宋太宗勒令两人断绝来往,赵元侃只好把刘娥送到张旻府上。张旻为了避嫌,搬到外边居住,把府邸让给刘娥居住和与赵元侃幽会,等于替赵元侃金屋藏娇。
因养子赵祯晋升皇后宋太宗去世后,襄王即位,是为宋真宗。这才把刘娥接入宫中,封为美人。仗着真宗的喜爱,刘娥一路晋升,封为昭仪、德妃。宋真宗和原配郭皇后的儿子夭折后,皇后没多久也病死了(《大宋宫词》里说郭皇后的儿子死于刺客所杀,又一处胡说八道)。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因为刘娥出身卑微,还嫁过人,士大夫们认为她不配当大宋的国母。赵恒没有如愿,但也没立他人为后,而是把后位空了五年,可谓是对刘娥虚位以待。
为什么刘娥那么得真宗喜爱?貌美并非主因,宋真宗打算立刘娥为皇后的时候,她已经三十七八岁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刘娥聪慧。史载,刘娥不仅擅长唱曲,还好读书,博闻强识,善解人意,宋真宗退朝之后看奏章,每每说起政事,刘娥都能与他探讨商量,言之有物。看来,刘娥不仅是美人,还是才女,又善解人意,岂不正是男人喜欢的贤内助?
后来,刘娥的侍女李氏为真宗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被刘娥抱养。由此,刘娥终于得以被封为皇后。《大宋宫词》里说的狸猫换太子一事,根本就没发生过,更可能是明朝人借来映射明宪宗宠妃万贵妃迫害宪宗后宫的。事实上,刘娥作为贵妃抱养侍女生养的孩子是名正言顺、有例可循的,犯不着做狸猫换太子的事。刘娥也没做过什么迫害李氏的事,后来李氏还替真宗生下过一个女儿,但不久之后就夭折了。李氏本人被封为县君,刘娥不曾亏待过她,她后来是病死的。不过,赵祯一直不知道李氏才是他亲娘倒是真的。
刘娥一直待赵祯是视如己出,细心教养。史载,赵祯吃什么不吃什么,刘娥都亲自关照。尤其在课业上,对他十分严厉。但刘娥的兴趣不是待在后宫照顾孩子,而是处理国事。所以赵祯的具体生活起居是刘娥闺蜜——杨贵妃料理的,刘娥更多地扮演了严父的角色,教导他怎么当好一个帝国继承人。赵氏皇帝的子孙运都不旺,赵恒也就赵祯这么一个顺利长大的儿子,他是赵宋王朝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刘娥当然必须好好栽培。
赵恒晚年身体不好,朝政大事无法处理,刘娥时常代他给出处理意见。赵祯长到十一岁的时候,赵恒便去世了。去世时,刘娥拿出一封措辞典雅、逻辑严谨的遗诏,宣布由太子继位,皇后晋升太后,代为监国。不管这遗诏是不是宋真宗自己留的,反正刘娥在权臣丁谓的支持下,晋升为太后,取得了监国的权利。
刘娥的权谋手段刘娥能够垂帘听政,少不得原参知政事丁谓的支持。真宗死后,丁谓,这位唯一支持刘娥当皇后的执政大臣,顺理成章成为朝中首相。刘娥虽然代行军国大事,但终究是女流之辈,平日居住深宫,无法像真正的皇帝那样上朝处理政事,因此便给了丁谓弄权的机会。
势力极盛的时候,丁谓控制朝廷用人大权,给自己和亲信加官晋爵,迫害老对手寇准、李迪,甚至干涉刘娥的宫廷支出,不把太后放在眼里。由此,两人的联盟出现裂痕。
丁谓作为朝廷首相,担任真宗的山陵使,名义上负责大行皇帝的陵墓建造事宜,真正负责具体事务的则是大内太监雷允恭。他与丁谓交好,是丁谓监视宫中太后动向的耳目。他在负责挖掘真宗陵墓时,擅自决定另换位置,谁知道新位置挖出的都是石头,还有水涌出,根本不适合安葬皇帝遗体。
这件事爆出来之后,太后震怒,严厉惩处了雷允恭。不久,又有不满丁谓的大臣爆出丁谓与雷允恭勾结的秘密。很快,丁谓便被罢相出朝,远贬海南,跟老对手寇准做了邻居。刘娥开始真正的垂帘听政时代,小皇帝赵祯也跟着太后出席政务会议。
刘娥主政的时候,也曾提携过一些她自己的亲戚和恩人,例如替她和赵恒牵线的大媒人张旻(后改名张耆,做到枢密使,帝国的第三把手)。但总体来说,刘娥还是做到了知人善任,提拔了很多正直忠良的大臣,例如吕夷简、张知白、王曾、李迪等。宋真宗死后,在她的主持下,大宋江山没发生什么大事。
与此同时,刘娥最重要的事是教养出一位宽厚仁爱的小皇帝。在赵祯的学业、参与政务上,刘娥都对赵祯非常上心。得益于北宋建国早期,太祖、太宗留下的相对良性的行政机制,刘娥时代帝国基本平稳运行。丁谓被罢相后,又涌现一位弄权的大臣,名为曹利用。
曹利用是两朝元老,他以宋朝特使的身份,参与签订了宋辽澶渊之盟,最高官拜枢密使。丁谓死后,他是最有权势的元老,地位几近首相,因而变得飞扬跋扈,甚至对太后屡有违逆。后来,曹利用的侄子酒醉,卷入谋反疑案,曹利用被牵连罢官,贬谪在外。后来曹利用还被发现挪用公款,贪污受贿,刘娥将他一贬再贬。曹利用不堪受辱,自尽而亡。
基本上,刘娥没什么政治上的对手。她的对手来自于赵祯渐渐长大后,朝内要求她还政于皇帝的局势。刘娥的兴趣在于处理政事,大臣们担心重演武则天故事,且随着赵祯的长大,便时不时地提出还政于皇帝的建议。但刘娥听到这种建议,要么是把提建议者外放出朝,要么就听而不理。她做得最过分的事,是有一次要去拜祭太庙时,穿上了只有皇帝才能穿的仪制服饰(不过,群臣极力反对,最终她的规格还是比皇帝低了那么一点点)。有学者认为,说刘娥不曾想过效仿武则天,是不对的。
当宋代武则天还是还政赵氏?但刘娥终究还是理智的。她作为皇太后监国处理政事,日后皇帝长大,还政于赵氏,她就是守卫赵宋江山的一代贤后。如果她孤注一掷,效仿武则天,万一事败,她和她的家族都将万劫不复。刘娥终究还是理智的,她稍微提拔些自己人,群臣都能够喋喋不休,追着她不停要说法。更何况谋朝篡位这种大事,这群大臣还不得把她撕了。
刘娥最终还是没有踏出那危险的一步,但她也没主动还政于赵祯。在穿着超规格服饰拜谒过太庙后不久,刘娥就病痛缠身,很快便去世了。后人说她是因为触怒了赵宋祖宗,把她的命给勾去了。
总体来说,赵祯得以长成一个宽厚仁爱的君主,刘娥功不可没。没有刘娥的严格教导和细心呵护,没有刘娥在他幼年时挺身而出撑起大宋江山,这个国家未必不会陷入动荡。
后来赵祯得知李氏才是他亲娘,刘娥隐瞒了他二十多年,他震怒得派兵围了刘氏外戚的府邸。待开棺看到李氏穿着皇后服饰下葬,才得知刘娥待他亲母不薄(李氏死后,刘娥其实没想过超规格替她下葬,是大臣吕夷简提醒她日后万一事发,皇帝可能会对刘氏下手),所以后来在内心里,宋仁宗是感激刘娥的。
刘娥能从蜀地的一个歌女,从一个成过婚的妇人,逆袭成为宋朝一代贤后,权势比肩唐代武则天,不仅仅是她个人聪慧、有见识,更大大得益于宋太祖建国后做好的顶层设计。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决了武将拥兵自重的大患,将枪杆子握在自己手中。后又确定依靠文臣治理天下的原则,建立相应强有力的监察机构。如此,帝国最高权力者,只需要把关好宰辅大臣的人选(由他们处理具体国务),以及任用忠直的监察官僚(监督宰辅大臣及以下百官),便可垂衣拱手,天下大治。日后,长大的宋仁宗也是继续贯彻这套原则不作妖,克己复礼,有错能改,善于纳谏,这才有了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
所以,刘娥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能力固然重要,生对时代更加很重要。此外,还想再补充一点的是: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感觉牛逼的人物,多半都会读书。读书未必能够成功,但是不读书,你成功的概率就大大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