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紧邻武汉市,其方言与湘方言、赣方言和湖北的官话(武汉话)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总体归赣方言咸宁方言特殊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与周边的湖北方言迥然有别,自成一体,被人称作“方言岛”如果细分,6个县(市、区)各自所使用的语言,都可看作独立方言市政府所在地温泉,一般常住居民多数讲武汉话,也有部分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和学生讲普通话,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湖北咸宁方言教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湖北咸宁方言教学(湖北省咸宁市方言)

湖北咸宁方言教学

咸宁市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紧邻武汉市,其方言与湘方言、赣方言和湖北的官话(武汉话)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总体归赣方言。咸宁方言特殊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与周边的湖北方言迥然有别,自成一体,被人称作“方言岛”。如果细分,6个县(市、区)各自所使用的语言,都可看作独立方言。市政府所在地温泉,一般常住居民多数讲武汉话,也有部分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和学生讲普通话。

1.咸宁方言特殊词汇

咸宁方言主属赣语系,但内部语音差异较大,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大片。许多普通话的复音词,在咸宁方言中为单音节词。例如:爷爷/爹、奶奶/妈、叔叔/爷、弟弟/弟、妹妹/妹;生日/生、谜语/谜、稻谷/谷、馒头/馍、儿子/崽、毛巾/袱;桌子/桌、椅子/椅、茄子/茄、袜子/袜、鸽子/鸽;举起/擎、理睬/耳、选择/择、承受/承、收藏/收等。

咸宁方言保留古语词较多。例如:用“硕”表示“大”;称“老人”为“老者”;用“相”表示“看”;称“李子”为“木李”等。

咸宁方言有一定批量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词汇。例如:用“姑娘”表示“姑妈”;“妈”相当于普通话的“奶奶”;“哥”既包括“哥哥”,也包括“姐姐”;用“炙火”表示“烤火”;用“驾驷”表示“开始”;“策人”就是“骗人”,“打策”就是“撒谎”等。

普通话中某些词的构词语素和咸宁方言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叫同素异序词。例如:公鸡/鸡公、兄弟/弟兄、夜宵/宵夜、力气/气力、回去/去回、喜欢/欢喜、鳝鱼/鱼鳝、客人/人客等。

咸宁方言有些还比较生动。例如:普通话说“跌了一跤”,咸宁人嫌太笼统和太抽象了,或者说“一扑爬”,或者说“一仰叉”,或者说“一坐蹲”,或者说“一下马跪”,把跌跤的不同情状和着地不同部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谚语

五月南风涨大水,六月南风大天干。

毛影拦东,有雨不凶;毛影拦西,大雨成堆。(“毛影”指彩虹)

天翻黄,落满塘。

六月落雨隔田塍。

太阳射脚有雨落。(“射脚”指从云缝射出光线)

喫了月半粑,各人种庄稼。(“喫”指吃)

水田四个角,全靠人去作。

清明前好种田,清明后好种豆。

前人栽树,后人歇荫。

大鱼喫细鱼,细鱼喫虾,虾喫泥巴。

爷娘痛晚崽,爹妈痛长孙。

欺人莫欺小,过路莫逗狗。(“逗”指撩拨)

一娘看九子,九子九个样。(“看”表示生育)

蚂蟥听不得水响。

一行服一行,豆腐服鱼肠。(“服”有适合义)

喫不穷,穿不穷,算计不来一世穷。

六月六,晒红绿。

八月中秋,炙火不羞。(“炙”指烤)

不听老人言,喫亏在眼前。

响鼓不用重捶,响锣不用重敲。

跟好人学好人,跟仙妈灌假神。

力是压大箇,胆是吓大箇。

穷不丢猪,富不丢书。

逗祸逗祸,一逗就是祸。(“逗”意为惹)

一个萝卜一个凼。(意为“各为所归”)

八字还冇得一撇。(喻指事情还没有一点头绪)

看崽不读书,不如看隻猪。(前“看”指生养,后“看”指饲养)

3.歇后语

脚鱼变乌龟——脱不了壳。(寓意“脱不了干系”)

瞎嘞喫汤圆——心嘞有数。

篾签穿豆腐——提不上手。

茅厮缸箇石头——又臭又硬。

猫儿哭老鼠——假慈悲。

破箩装石灰——到处是迹。

4.俗语

喫叫死。(“叫”相当于“等于”,诅咒之语)

捋脚梗。(没有准备而出洋相)

生六指。(诅咒某人偷东西)

杀颈。(喻指某人大声叫喊,像猪被杀一样)

脸皮勘尺厚。(极言某人脸皮厚)

聋嘞会作对。(未听懂别人话语意思作出毫不相干的答语)

说些不作油盐的话。(说一些不着边际或不现实的话)

斗大箇字不认得一个。(指某人没有文化)

当做不做,扬叉打兔(扬叉前端是分岔的,用它来打兔是很困难的,比喻尽做一些无用功)

读书箇把书落了,眏牛箇把牛落了。(指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一猪二茶三生四麻。(是说猪油、茶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好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