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话的意思是殷商的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关于殷鉴不远可以为师的例子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1)

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老活到年轻,那么每个人必定都能够成为一位智者。当你有穿越时空隧道的能力的时候,每个人都能看清当时的迷惑,如果你能够再重新活一次,那么你每件事情也会处理得很好。可惜的是我们无法改变时间,无法穿越时空,虽然我们不能从后向前活,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借鉴过去的经验来指导我们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遇到的各种问题。

因为我们只有在生活中,每次遇到的事情,都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面。当你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去避免重蹈覆辙,这也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相同的道理还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关于殷鉴不远可以为师的例子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2)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个国王。他在位时,对内横征暴敛,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对外,南征荆楚,北防游牧部落,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派人监视公开指责的人,一旦发现就立即处死。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彼此只能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召穆公上朝进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人们的口,要比堵住河里的水更厉害。

水积多了,一旦决口,造成的伤害一定更大;不让民众说话,也是这个理儿。所以,治理民众就像治理河流一样,只能疏导,不能堵塞。周厉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没过几年,民众忍无可忍发生了暴动,袭击周厉王,他怆惶出逃,死于外地。这就是《诗经 》里《大雅 荡》的历史背景,诗作者借用周武王的口谴责昏君,诅咒暴政,大骂商纣王,实际是在抨击周厉王。

“殷鉴不远,在夏后(王)之世”,实际上也就是:“周鉴不远,在殷后(王)之世。”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

《五代汉史平话》中说:“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人经历了一次挫折或打击,便对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受益;经历了一次事件后,从中获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就是增长智慧了。

关于殷鉴不远可以为师的例子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3)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我们要知道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犯了错误,你却不去吸取教训,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如同当你做错了一道算术题的时候,在你仔细地验算、求证以后你改正的这道算术题,但是当你再遇到这道算术题的时候,你却还是犯了相同的错误,依然是做错了。

其实,你只有吸取经验教训,记住你做错的原因,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你才能作对。我们要知道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如果你一味地去犯相同的错误,那么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

关于殷鉴不远可以为师的例子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4)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一定要把失败当做前车之鉴。因为犯错误不可怕,只要你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作为从今以后的借鉴指导,那样你才能够逐步迈向人生的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