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丽水日报联合市疾控中心开展实验,

用不用公筷公勺对比数据非常明显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公筷公勺的使用效果,近日,丽水日报联合丽水市疾控中心专门开展了一次现场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公勺和不使用公筷公勺用餐后的菌落总数,一组数据给出了惊人的答案。

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议书(健康用餐公筷先行)(1)

餐馆实验:

疾控专家对“公筷组”、“非公筷组”食品无菌采样

5月20日,经过前期联系筹备,本报记者和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所两名专家来到市区丽阳街某餐馆开展实验。

这次实验一共点了包括凉菜、热菜在内的5种菜品,分别是稀卤鱿鱼、老鸭火锅、清炒豌豆、尖椒牛柳、竹笋排骨汤。

市疾控中心专家配备了专业的采样箱,样品保存箱。并对就餐环境进行了检查,确保达到实验所需的条件。

11点30分,市疾控中心专家穿上专业服装,戴好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用酒精灯对镊子进行了消毒。待5种菜品全部上齐后,分别对桌上5种菜品进行餐前采样。每份样品取样50克,将食品装入无菌食品采样袋,汤类菜品装入采样瓶,全程做到无菌处理。然后将样品放到具有冷排的冷链箱内。

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议书(健康用餐公筷先行)(2)

餐前采样结束,工作人员将每种出自同一次烹饪的菜品分成两份。两份相同菜品随机分组,一份为公筷公勺组,放置公筷公勺,需要实验组人员每次食用都使用公筷公勺;一份为非公筷公勺组,实验组人员可随意使用自己的筷子、勺子。

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议书(健康用餐公筷先行)(3)

12点40分,就餐结束,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第二次采样,提取公筷公勺组与非公筷公勺组各5份共计10份样菜。经过严格无菌操作采样后,所有样品都被放置于样品保存箱中冷藏保存。由实验人员通过冷链运送到丽水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所,由相关实验室人员对样品进行稀释处理后,进行48小时的细菌培养。

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议书(健康用餐公筷先行)(4)

实验室检测:

“公筷”和“非公筷”样品菌落总数最大相差34.8倍

5月22日,经过48小时的细菌培养,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数据出炉。

通过比对,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菜品餐后的非公筷组菌落总数都明显高于公筷组。

其中菌落总数有强烈对比的是下面几道菜:

稀卤鱿鱼——使用公筷公勺的剩菜中检测出100CFU/g(CFU为单位体积中的菌落总数),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该指标是1640CFU/g,餐后非公筷组是公筷组的16.4倍;

竹笋排骨汤——使用公筷公勺的为1000CFU/g,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为3500CFU/g,餐后非公筷组是公筷组的3.5倍。

老鸭火锅——这道菜的对比最为强烈,使用公筷公勺的为410CFU/g,而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为14300CFU/g,餐后非公筷组是公筷组的34.8倍。

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议书(健康用餐公筷先行)(5)

由此可见,公筷公勺的使用确实大大地减少了微生物的污染。

另外,从菜品种类可以看出,被污染程度的大小可能还与菜品的性质有关。如汤水类(因为菜品有液体容易成为“洗筷池”),夹取方式和难易程度等等也会有一定的关联。未经高温烹饪的菜品餐前细菌总数比经高温烹饪的菜明显多很多。

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议书(健康用餐公筷先行)(6)

专家呼吁:

使用公筷公勺,吃出健康平安

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议书(健康用餐公筷先行)(7)

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议书(健康用餐公筷先行)(8)

在使用公筷公勺时,很多人嫌麻烦,容易混淆,专家们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规”:在家吃饭时,可以采用分餐制,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装到家庭成员各自专属的餐、饮具中,大家只是同桌吃饭。

如果餐、饮具做不到完全独立,至少要养成每个菜都用公筷夹取或公勺盛取的习惯。在外就餐时,则应主动要求店家配备一菜一公筷一公勺。

来源:丽水市疾控中心,丽水日报

来源:新华号 健康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