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43(书中自有颜如玉)(1)

少年时,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把我们几个学习尖子叫到办公室,开了一个小会,一个个地问,你们为啥要读书?好几个学生都像一个伟人那样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们点点头,并且鼓了掌。待到我回答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地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气得老校长的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我的班主任也呆住了——他精挑细选的学生,竟然会如此地不争气!此观点传到了班级,惹得学生们哄堂大笑,以为我是花心大佬。

为啥不能说是为了追求漂亮姑娘才读书呢?国家崛起重要,个人终身问题也同样重要啊。事实上,当时我就是那样想的。只不过说出了心里话罢了。那些当年说为了中华崛起之的人,如今早已经钻进了钱眼里,或者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再也不写字,不读书了。只有我还在看书,还漂流在精神世界的海洋里。

我私下里认为,看书多的人和十指不沾书香的人,就是穿草鞋与皮鞋的区别。是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区别。

读《聊斋》,我就想里面的狐仙,为啥都那么美丽,善良。这一定是作者想要借鬼狐说话,说当世。是以美说丑,以红说黑。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觉得自己就是孙少平,穷书生终究会有千金爱。当读到奇女子田晓霞因为救人而溺水身亡时,我常常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中,不能自拔。当我接触到琼瑶的书,三毛,金庸,大仲马的书,我就情不自禁地想,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书,如此折磨人的故事,让我流泪,让我欢喜让我忧。为了看完作者设计的结局,黄昏的太阳落了,树上的鸟儿不吭气了,水里的鱼儿吞了几颗星星。

我们的年代,多的是连环画。为了一本连环画,可以徒步三十多里路,走到那个叫太吉河的书店。

我们往往从一本书里,找到同样的人生经历,并为之流泪或者欣喜。如此的共鸣,是这本书的某些观点触碰到了自己最柔软的地方,这得益于作者的伟大。他高瞻远瞩,有如椽之笔。

书中自有颜如玉43(书中自有颜如玉)(2)

到了荷尔蒙过剩的年龄,我试图从书里走出来,找到李清照,林黛玉一样的女子,她们有才情,也温柔善良,有浪漫的因子。更重要的,她和我一样热爱读书,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没事时,我们围绕书里的人物争吵,最后,当然以我失败而结束。我绝对不会为观点的不同而大战不休,或者《百年孤独》的。

可惜,这样的女人我终其一生也没找到。这是我当初喜好读书时,梦想的最大失败,落寞之处。

书中自有颜如玉43(书中自有颜如玉)(3)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网络,五十岁的时候,我接触了一个比我小一轮的女人。她的脾气,性格,说话的腔调,都是令人身心愉悦的。她喜欢和读书人聊天。她说自己文化不高,常常因为这个而自卑。而我却从来没有看不起她,还和她交往了这么多年。我说,往往读书多的人,心里是装了许多邪恶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歹毒释放出来,就只有在书里游行示威了。

她表示不信。

呵呵。开个小玩笑。

当我有了三五十元的零花钱后,我的床头,柜子摆放了好多书。是那些上学的时候想看,却又难以买到的书。现在的当当网,淘宝网,都可以轻易得到这些。但是,我的阅读兴致却没有黄金时代的高涨了。“颜如玉”的身材已经走形了,额头有了皱纹。我也不相信书里有颜如玉了。现实生活里没有爱情故事,有的,只是支离破碎,疲惫,疲倦。这时候,书,只是一种我与外界联系的方式。

我把自己囚禁在一本本书里。这是那些不喜欢读书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43(书中自有颜如玉)(4)

作者简介:

丹凤晒晒,陕西商洛人,70后,网络写手。

摘选自:晒丹凤,版权属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