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邱云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由邱云峰领衔、各科室业务骨干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团队,弘扬创新精神,涉猎多学科领域,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有力保障航天装备用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不畏挫折勇攀高峰:胸怀凌云志不惧攀险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不畏挫折勇攀高峰:胸怀凌云志不惧攀险峰

不畏挫折勇攀高峰:胸怀凌云志不惧攀险峰

自邱云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由邱云峰领衔、各科室业务骨干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团队,弘扬创新精神,涉猎多学科领域,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有力保障航天装备用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

邱云峰是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三室副主任,研究生毕业那年,邱云峰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航天江南所属航天测试,入职之初被安排在三室集成电路组做测试工作。随着从学生到职场的转换逐步步入正轨,稳中求进成为邱云峰在专攻业务加速成长阶段的工作节奏,他很快意识到微波器件的测试在三室还处于空白,处理方式基本是退回或外包,这样的方式难以掌握和保障任务进度,于是他动员组员一同研发微波器件测试的工装夹具。

追求精益的邱云峰始终将零质量问题作为重要标准,测试装置先后经历四次改版,其稳定性和测试参数均达到优秀水平,该成果已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这是从无到有的突破,基于该技术申报的项目荣获2020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20年秋,一项任务的来临打破了常规工作的宁静,此次任务的“背景”关系着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重要战略。邱云峰得知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主动开展对接并积极准备竞标。航天测试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资质,邱云峰成为该任务的负责人。

没有明确标准可依据、没有成功经验可参考,验证对象门类包罗万象,所需专业覆盖全所,短时间内需要沟通协调百余家研制方、验证方、使用方,完成300余项器件的验证和近1000份报告的编制。面对压力,邱云峰主动出击,边学边干,带领团队先后到多家单位开展调研学习相关工作方法,自行研究制定标准和方法,不断探索并反复论证。

作为航天测试首批学术带头人,邱云峰靠着这股不怕困难肯钻研的精神,积极践行科研担当,经过一年的集智攻关,突破该任务领域多项关键技术,从最开始的艰辛探索到现在的项目完成率位居前列,验证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基于该技术申报的项目荣获2021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其中面对该任务中应用需求调研这一“拦路虎”,同行业机构努力数月结果都不甚理想。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邱云峰带领团队赴20个省市的元器件研制、使用单位现场调研,由于多数企业与航天测试联系不多,配合度不高,再加上疫情影响,“进门难、沟通难”成了摆在团队面前的第一个门槛。为了找到相关负责人,团队成员整日“蹲守”在门口,数百个电话沟通协调。通过“挨家挨户”式的调研协调,航天测试成为领域内第一个完成需求调研和验证样品准备工作的单位,同时多次受邀推广成功经验。

2021年年末,年度考核目标完成节点被提前。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以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邱云峰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带领团队骨干开启“5 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连续50多天未休假,多次凌晨才回到家中。为不耽误任务进展,即使生病也坚持工作,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下,邱云峰前往医院治疗一周后,还未等治愈便立马到岗工作。

为协调上级机关解决问题,邀请专家评审相关节点材料,邱云峰平均每月要往返北京5-8次,因频繁出省而引起小区物业多次“上门拜访”和“短信慰问”。功夫不负有心人,航天测试应用验证工作以优异成绩率先通过年度考核。

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程中,邱云峰接过航天初心使命的接力棒,站在前辈们打下的宽厚基石上,投身强国伟业,不断开拓创新,贡献聪明才智,奉献青春热血,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罗盛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