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钏儿之死的情节简述(简说红楼之金钏儿和玉钏儿)(1)

图片来自于网络,致谢!

《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身边共有四个贴身大丫鬟,其中两个大丫鬟是一对姐妹花儿,她们就是金钏儿和玉钏儿。

姐妹花儿

金钏儿和玉钏儿是亲姐俩儿,同在王夫人手下当差,都是月薪一两银子,姐俩同侍一主,这在《红楼梦》中是极其少见的。王夫人身边的另外两个大丫鬟是彩云和彩霞,但彩云和彩霞是不是亲姐妹,书中并没有明确交待。

对于金钏儿和玉钏儿两人的基本情况和故事,我曾经在《简说红楼之金钏儿》和《简说红楼之玉钏儿》中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那么,作者写金钏儿和玉钏儿姐妹同时在王夫人手下做事,有何深意?如果把姐妹两人的名字放在一起分析,会发现很有些意思。

姐妹俩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金玉”,而“金玉”两字让人不得不想起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说。由此可见,作者给姐妹俩取名金钏儿和玉钏儿,应该不是无心之举,一定是另有深意。

两人的名字暗示了金玉良缘

金钏儿和玉钏儿的名字中含有“金”和“玉”,并且同在王夫人身边当差,我觉得这是作者采用了不写之写的手法,也就是说,金钏儿和玉钏儿两人是金玉良缘的代表,或者说是金玉良缘的化身,同时,也暗示了王夫人对待“金玉良缘”的态度,这也是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制度下的家长从家族利益考虑的具体表现。就家庭利益而言,金玉良缘无可厚非。

既然金钏儿和玉钏儿是金玉良缘的代言人,那么,她们两人势必与宝钗和宝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先看看她们名字的含意。

金钏儿和玉钏儿姓白,与薛(薛谐雪)对应,金与宝对应,钗与钏对应。钗钏,泛指妇女的饰物。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钏,指妇女带在手腕上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玉等制圆环,束于臂腕间,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名为“钏”,有臂钏和腕钏。同时,钗钏按古代五行命理学说是金命,因此又称“钗钏金”,而“钗钏金”又有首饰之最的说法,可见曹公给《红楼梦》中人物取名字是意味深长的。

金钏儿的自杀暗示了金玉姻缘的美中不足

金钏儿因与宝玉嬉戏而被王夫人逐出贾府,深感耻辱的她选择了投井自尽,结束了如花似玉的人生。无巧不成书的是,送新衣服装殓她的恰是宝钗。所以说这绝对不是巧合,而应该是曹公的有意安排。

在第32回宝钗到王夫人处,王夫人对她说起金钏儿投井之事,宝钗温言软语地安慰了姨娘(此情节也正是宝钗被很多读者所诟病之处),当王夫人说叫裁缝赶制两套新衣服妆裹金钏儿时,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宝钗是主动提出来为王夫人分忧解难的,因为王夫人并不知道她刚做了两套新衣服,从此处可以看出宝丫头果真是一个贴心的小棉袄。宝钗的话语里传递出两层意思:一是金钏儿活着的时候就穿过宝钗的旧衣服(自然是宝钗送她的),并且送她衣服的事情王夫人并不知情;二是说出两人“身量又相对”,即宝钗与金钏儿的身材差不多,也就是说她们长得高矮胖瘦相当,要不衣服穿着也不会合适。

作者之所以安排这样的情节,也许就是在暗示金玉良缘的先天不足,因为前世有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进行甘露灌溉之恩在前,又有后天的好事多磨,因为绛珠仙草追随神瑛侍者相继投胎到人间就是为了还泪以报,所以金玉姻缘并不能如王夫人心中想的那样顺理成章。

金钏儿的自杀,正是宣告了金玉姻缘的好事多磨,并且有深深的遗憾在其中。正如金钏儿和宝玉玩闹时所说的,“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其实这应该是半句话,接下来的那半句应该是,不是你的想也没用。不料却一语成谶,金簪子真的就掉在了井里头。“金簪雪里埋”,是判词中对宝钗命运的描写,由此可以推断出金钏儿应该和袭人一样,是宝钗的影子和映像,只不过让人有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

红楼梦金钏儿之死的情节简述(简说红楼之金钏儿和玉钏儿)(2)

图片来自于网络,致谢!

宝玉对金钏儿的祭奠有何深意

凤姐过生日那天,宝玉偷偷地跑到外面去祭奠金钏儿,作者在回目上用了“不了情”之说,充分证明了宝玉与金钏儿两人是有感情基础的,同时也说明了宝玉内心中对金钏儿的死有深深地愧疚感,因为他在母亲大怒时一走了之,留下金钏儿一人独自承担了后果。

宝玉私自外出祭奠金钏儿时,回来向祖母和母亲撒谎的借口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也许在宝玉的心目中,他也是把金钏儿当成自己的爱妾来看待了,所以才在凤姐生日这么紧要的日子里不惜冒着被挨打的风险溜出了贾府去祭奠金钏儿,从中也可见宝玉祭奠的诚意。

宝玉回来时姐妹们正在看《荆钗记》,这出戏的大意是讲男主人公王十朋与妻子钱玉莲忠贞相爱,拒绝权贵威逼利诱的悲欢离合故事。黛玉便话里有话地对宝钗说,“这王十朋也不通得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

从上述段落可以看出,黛玉心里明镜似的,明面上是点评王十朋祭奠妻子时在地点选择上的迂腐,实则是奚落和嘲弄宝玉。当然,以宝钗的聪慧更是心知肚明,但她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一般不会给人难堪,所以“不答”。两个女主,个性不同之处十分鲜明。

从作者安排贾府看《荆钗记》这部戏,以及黛玉的调侃,也从另一个侧面引申出了宝玉的确是将金钏儿当成心爱的人去祭奠的。

玉钏儿的存在代表着什么

如果说玉钏儿的存在仅仅是在暗示金玉姻缘,那么玉钏儿的人物形象未免有点过于单薄了。因为看不到《红楼梦》80回后的原文本,我只能尝试着分析和推论。

一是玉钏儿不用改名的原因。玉钏儿的名字中也有一个“玉”字,与宝玉、黛玉相同,这个现象值得深思。因为宝玉房里的小丫头“红玉”因需要回避宝玉的“玉”字,只能被人称为“小红”,而玉钏儿为什么不用改名呢,因为她是侍奉母亲的大丫鬟。

记得林之孝家里的带人去怡红院查房时,因听见宝玉说了一句“袭人倒茶来”,便对宝玉说,“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虽然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因此可知贾府这样人家的规矩,少爷对于长辈房间里的哪怕是下人,也是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相当于是尊重长辈。基于此,玉钏儿不用改名。

二是玉钏儿是不是黛影?玉钏儿的姐姐金钏儿为钗影是很明显的,前80回文本由于没有对玉钏儿身材容貌的描写,无法得知她是不是与黛玉身材相当,但至少她在性情方面和黛玉有些相似,不高兴就会写在脸上,如王夫人让她给宝玉送莲叶羹,她觉得姐姐之死是宝玉造成的,所以见了宝玉后“满脸怒色”,至于结局是不是也和黛玉一样香消玉殒,则不好妄加猜测。

三是玉钏儿的结局。《红楼梦》前80回没有给出玉钏儿的结局,但是却在第71回透漏了一点信息。赵姨娘求贾政给贾环配个丫头,贾政说,“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给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那么,贾政看上的两个丫头是谁呢?推测应该是王夫人身边的丫鬟,因为贾政接触较多的就是王夫人身边的人,能够知根知底,所以贾政想配给宝玉的丫头大概率是指玉钏儿。

如果此推论成立,玉钏儿做了宝玉的妾,那么她将会与宝钗一起待在宝玉身边,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宝玉是如此,因为宝玉的理想是娇妻为黛玉、美妾是晴雯,结果生活中却变成了娇妻是宝钗、美妾是玉钏儿;在金钏儿也是如此,不但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枉送了卿卿性命,倒是玉钏儿对宝玉并无想法(至少前80回中没有见到相关文字),却有缘与其相伴,真可谓是阴差阳错,月下老人乱点鸳鸯谱。

文/简公子

于2021.3.27 21:37

原创首发

红楼梦金钏儿之死的情节简述(简说红楼之金钏儿和玉钏儿)(3)

图片来自于网络,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