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总是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

家族祭祀或开战之前,一位巫师模样的人,身着艳丽的神服,摇铃打鼓,载歌载舞,有如神灵附体。

这位巫师模样的人,就是神秘的“萨满”。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

《战神纪》中的“萨满”

《延禧攻略》中就有这样的桥段,太后组织了祭祀活动,萨满太太被人利用,去谋害得宠的顺嫔。

《芈月传》、《还珠格格》中,也曾出现“萨满”的身影。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

《延禧攻略》中的“萨满太太”

我们也能在二人转的唱词中,发现有关“萨满”的内容。比如经典的二人转《神调》,就描述了“出萨满”的情形:

“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户户把门关……左手拿起来文王鼓,右手拿起来二狼神的竹芥鞭。文王鼓驴皮幔,里边栓上横三竖四八根线,四根朝北,四根朝南……”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3)

二人转《神调》

在我们的印象中,“萨满”就相当于“跳大神”,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

然而,在当代文化背景下,这已成为一种狭隘的偏见——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萨满”的宗教色彩已逐渐淡去,它蕴含的文化艺术魅力,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一种珍贵文化遗存。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4)

达斡尔族的萨满舞

在世界非遗名录、我国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中,不乏萨满文化的丰富元素。

在120多个世界非遗名录中,与“萨满”有关的就有6项,而其中有两项来自我国。

在这两项中,一项是2011年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这其中就包含了“萨满”的故事。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5)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而在国家级、省级的非遗名录中,萨满文化被收录在民俗、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类别中。

比如黑龙江省级非遗名录下,就有满族萨满神话、鄂伦春族萨满舞、满族萨满神调、鄂伦春族萨满服饰等等。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6)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7)

萨满舞

可见,萨满文化虽是一种原始文化形态,但影响十分深远,至今魅力不减。

那么,到底什么是“萨满”,它到底有着何种魅力,“萨满”和“跳大神”又有什么区别呢?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8)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9)

“萨满”资料图

“萨满”,源于满-通古斯语,也被音译为“珊蛮”“嚓玛”等,原词为saman,意味着无所不知的智者。

古人认为,“萨满”拥有一种神秘的能力,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可以将人们的愿望、乞求等倾诉给神灵;也可以将神灵的意志传达给人。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0)

《芈月传》中的老巫

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大致有这么3项:

一是主持祭祀,为人们祈福、消灾。

在氏族社会,科技不发达,人们在灾难、瘟疫面前,没有更好的对策,便通过祭祀等活动祈福,此时“萨满”就要登场主持了。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1)

二是占卜未来,预测吉凶。

这场战争,是输还是赢?丢失的财物,到底在哪个方位?今年的收成会怎样?“萨满”的占卜和预测,可是非常重要的参考。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2)

三是“治疗”疾病。

古代社会医学落后,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会被认为是恶灵附体。此时,“萨满”就要出手,与“病魔”搏斗。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3)

除此之外,“萨满”还往往承担着护送死者灵魂的责任。比如,赫哲族就曾有“送魂萨满”,需要极为“高超”的法术。

“萨满”是原始而古老的文化。她始于史前时代,并遍布全世界,在我国曾有蓬勃的生命力,在母系氏族社会,开始了繁荣时期。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4)

“萨满”民俗画

古代的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近代的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都曾信奉“萨满”。

历史悠久的“萨满”,有许多史料可查。南宋哲人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中,曾记载“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珊蛮”,也就是“萨满”。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记载“萨满”的史料。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5)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萨满”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萨满”的宗教色彩,几乎全然消褪,而她的文化魅力,却依然极富吸引力,甚至让一些作家也为之痴迷。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6)

“萨满”使用的“神器”

在2004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位学者问作家冯骥才:“如果叫你选择一项研究的题目,首选一定是三星堆吧。”

冯骥才却笑着摇摇头说:“不,是萨满。”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7)

“萨满”兽皮衣

萨满文化的原始与神秘,仿佛是粗犷的野兽派,对现代人充满了诱惑力。

那么,她到底有哪些文化魅力呢?

首先,萨满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天文、地理、技术、医药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8)

其次,“萨满”的神话传说、唱词等,记载了大量的风土人情,这对史料是有益的补充,也是文学创作的极佳素材。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19)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明新在表演伊玛堪说唱

第三,萨满文化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成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

有西方学者甚至提出:“萨满”是最早的艺术家,他既是演员、舞蹈家,也是一个歌手。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0)

第四,“萨满”的服饰、面具、神器等,色彩鲜艳、风格质朴,在漫长的历史中,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传承了最原始的装饰艺术,有很珍贵的研究价值,对现代艺术很有启发性。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1)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2)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3)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4)

“萨满”面具工艺品

可见,从远古走来的“萨满”,记载着这片土地的文明,也通身散发着文化魅力。

萨满文化如此多姿多彩,却总被认为等同于 “跳大神”。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5)

虽然“大神”和“萨满”,都能充当人与神的媒介,且“跳大神”脱胎于“萨满”,但二者已有本质区别:

从“工作内容”来讲,二者都能给人“治病”。但“萨满”往往是为了整个氏族的健康,且这只是其职责的其中一项;而“跳大神”的主要内容,就是给人“看病消灾”,针对的往往是个人。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6)

“萨满”服饰

从“格局担当”来讲,原始的“萨满”义务为氏族服务,肩负着为集体奉献的重任。而“大神”一般以赚钱为目的,并非为集体义务奉献。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7)

“萨满”面具艺术:天花妈妈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生动描述过“跳大神”的情形,讽刺了“大神”的贪婪:

“这鸡、这布,一律都归大神所有,跳过了神之后,她把鸡拿回家去自己煮上吃了。把红布用蓝靛染了之后,做起裤子穿了。有的大神,一上手就百般的下不来神。请神的人家就得赶快的杀鸡来,若一杀慢了,等一会跳到半道就要骂的,谁家请神都是为了治病,请大神骂,是非常不吉利的。”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8)

“跳大神”是一种封建迷信,早就为现代人所摒弃。萧红在《呼兰河传》中,谴责了这种戕害身心的落后迷信行为。

书中说,老胡家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因为性格率真遭到毒打。为了给她“治病”,老胡家请“大神”出山。在几次三番的折腾下,小团圆媳妇不仅没得到有效治疗,反而因备受折磨而神情恍惚、憔悴不堪,最终香消玉殒……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29)

《呼兰河传》插图:小团圆媳妇“治病”

总之,萨满文化是一种珍贵的非遗文化,对当代人了解世界和中国历史、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同时,萨满文化原始的艺术魅力,对开发文化、艺术、旅游等领域,也有很重要的潜在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

萨满科普(全民热遗萨满)(30)

黑龙江艺术家刘延山的“萨满”面具剪纸

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的萨满文化遗存》(曾亚玲 戴士权)

《解读萨满文化》(郭淑云)

《萨满面具的功能与特征》(郭淑云)

《中国北方萨满文化的面具艺术探究》(高燕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