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6年,蛮族将领奥多亚克(Flavius Odoacer)发动兵变,废黜了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这位名字里既有罗马创城的罗慕路斯,又有帝国创朝的奥古斯都的末代皇帝,代表两位先人送西罗马帝国走完了最后一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罗马四大圣殿简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罗马四大圣殿简介(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

罗马四大圣殿简介

公元476年,蛮族将领奥多亚克(Flavius Odoacer)发动兵变,废黜了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这位名字里既有罗马创城的罗慕路斯,又有帝国创朝的奥古斯都的末代皇帝,代表两位先人送西罗马帝国走完了最后一程。

奥多亚克宣称,遥尊东罗马皇帝芝诺(Zeno the Isaurian)为正朔,并且把西罗马帝国的徽章(insignia)转让给了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终于在官方上予以注销。

西罗马帝国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罗马作为一个城市来讲,托祖宗之福,她不可动摇的光环至少还有两个。

第一个光环,荣耀。

罗马自创城以来,把自己的名字扩展到了整个拉丁姆地区,此后又扩张到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历经1000多年的沧桑,罗马这样一个区区小城邦起家的名字,居然传遍了整个地中海世界。这就像是中国的汉帝国,虽然汉王刘邦从汉中起家,自汉水上游北上关中而夺取天下。得天下之后的刘邦,索性就用“汉”这个名字命名了自己身后的那个庞大帝国。几千年过去了,大汉这个名字,早已经超越了当年的汉中,甚至于后来的汉朝,转而成为了整个民族的象征。况且当时西罗马亡国,亡掉的只是个形式上的皇帝,罗马城中,罗马贵族们还在,元老院的元老们还在。有这些人在,罗马城的灵魂就还没有离开已经死去的躯壳。

有罗马城在,就有罗马人的精神在,也就是有罗马帝国的余辉在。

第二个光环,宗教。

罗马城,是当年圣彼得和圣保罗的殉道之处。

在基督徒们看来,这样的圣地,在帝国范围内并不多见。

自君士坦丁大帝钦定基督教为国教,到罗马帝国后期的时候,基督教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不可逆转。公元382年,狄奥多西大帝的前任皇帝格拉提安(Flavius Gratianus)干脆把代表罗马朱庇特信仰的胜利祭坛(Altar of Victory),从元老院中扫地出门。同时,格拉提安又禁止了朱庇特大祭司与维斯塔贞女祭司们的活动,并没收了相关不动产与收入。与此同时,格拉提安把原属于朱庇特大祭司的光荣称号“Pontifex Maximus ”,交给了基督教第三十九任教宗(Pope)。

皇帝快刀斩乱麻不要紧,但一石就激起了千层浪。

要知道,跟教宗(Pope)的宗教地位大概地位相同的牧首(Patriarcha),在帝国范围内至少一共五个。这五个牧首,分别布道于五个城市——基督教起源的耶路撒冷,帝国东部新月沃地上的一线城市亚历山大里亚与安条克(Antioch,叙利亚行省),此外就是新罗马与罗马。这五个城市,是基督教徒们集中的五大教区,五个城市的宗教领袖,后来被官方合称为“五大牧首”。

罗马教宗被皇帝封为“Pontifex”,宗教地位被拔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教皇”。一直到今天,在大多数的中文语境中,天主教教宗都被称为是“教皇”。

五大牧首原本谁也不服谁,凡事也还要开会商量,讲个礼让有序。结果因缘际会,罗马忽地一下子出了个教皇,从此基督教世界可就平地起了波澜。

格拉提安皇帝敕封教皇之后不久,就安然离世,继位的就是狄奥多西大帝。狄大帝变本加厉,在帝国范围内清理多神崇拜的遗毒,把一切跟基督教不相容的崇拜或者信仰,都视为异端,并予以清理。在狄大帝的打击之下,甚至古希腊的奥运会,都被予以废止。并且,继君士坦丁之后,狄奥多西又再次强调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如此这般,基督教也就在整个欧洲登上了神坛。

当然,和基督教地位一起提升的,就是罗马城。

为了结束各大城市牧首之间的争论不休,狄大帝之后,东罗马皇帝狄大帝的孙子狄奥多西二世索性在公元445年,承认了罗马教宗的教皇地位。然而就在狄奥多西二世死后的第二年,公元451年,东罗马中央就反悔了,要求新罗马牧首具备和罗马教皇平起平坐的宗教权力。当然,罗马教皇也是够有种,对皇帝的这个决议拒不接受。再一年之后的公元452年,就发生了教皇利奥一世不畏凶险,劝退匈人之王阿提拉的神迹。教皇利奥一世后来为自己赢得了“伟人”(the Great)的称呼,他也是第一个赢得此殊荣的罗马教皇。

罗马城就这样一步步,夯实了自己的基督教宗教中心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