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以整座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两座城之一,其文化底蕴自不必言说,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平遥古城的美食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平遥古城最为著名的十种特色小吃~
1、曹家熏肘:曹家熏肘是山西省地方传统名吃,因其曾被选为宫廷御用而誉满三晋、名震华夏。曹家熏肘是喜庆宴席中的吉祥食品,是馈赠亲朋的不二食品,是观光旅游的纪念食品。在肉食品加工中,熏制是一种独特的传统制作方法,它利用药料、木屑等不燃烧时所产生的热烟,使其适当干燥和吸收熏烟中的酚、醛、醇类等成份,可防止食品腐蚀和脂肪氧化,使其更加易于存放。
2、碗饦子:平遥的碗饦子有冷调、热炒两种食用方法。冷调是切成面条状放入碟后加醋、蒜泥、芝麻、大料水、辣椒末、香油等即可。食用时有一种凉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热炒是将炒瓢内加入熟猪油,加入葱蒜后,将切成条状的碗托倒入,加山药蛋丝或豆芽菜,再加大料水、酱油、醋等调味品。炒熟后香味四溢,诱人馋涎欲滴。
3、莜面栲栳栳:莜面栲栳栳(kàola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属于晋菜。"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因其形状象"笆斗",所以民间叫做"栳栳"。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莜麦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所以莜面栲栳栳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
4、握溜溜:握溜溜是山西菜,其主要材料有小麦面粉、南瓜泥、酸菜、红尖椒、青辣椒。制作方法是将南瓜去皮上蒸锅蒸熟,放入料理机加少量的水,打成糊糊状;将小麦面粉和豆面放入面盆,先放入南瓜泥搅拌均匀,在加入温水和成有流动感的面团;锅上火加水烧开,右手将面团揪下一块握在手中,屈回五指缓缓回握,使面团从四个指缝中挤溜出来,呈前端如黄豆小瘤,后端稍尖的三棱形条,长约5~6厘米,流入开水锅中,煮熟捞出即成。
5、擦圪蚪:擦圪蚪是方言,也有叫"擦格斗",也叫擦面。其是一种以收掌根部把面团在铁质带网眼的擦床上向前推行、而漏入沸水中一段一段面条的面食制作方法。擦圪蚪是山西民间农家,尤其是平遥常吃的一种粗粮细做的面食,属软面类,口感柔软、光滑,易于消化。适合消化不良,肠胃不适,体质虚弱,病患, 还有一些牙齿不好的老年人食用等。
6、糊塌子:糊塌子是山西传统面食,指的是把西葫芦擦成丝,和面拌成糊,再和辅料拌匀,饼铛烧热,淋少许油,倒入面糊摊平(呈圆形),两面烤焦即成。
7、剔尖: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发源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流行于晋、蒙、陕、冀等地的一种传统面食。剔尖的制作方便快捷,口感香滑筋道,又容易消化,因而广受大众青睐,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吃着十分可口。一般来说,白面、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杂粮面、红面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剔尖。
8、过油肉: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菜肴,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9、酒枣:酒枣也称醉枣,是我国北方一种传统食品,在华中地区,俗称蹦枣。有些地区等到大枣成熟时便会使用白酒做出大坛小罐的酒枣,酒枣从制作到能够食用大约需要经过一个月左右。枣香酒纯、口味独特、个大皮薄、核小肉厚、色泽靓丽、香甜爽口、营养丰富。
10、和和饭:和和饭同一锅中米、面、菜样样俱全,风味独特;红、白、绿五颜六色,别具一格。不仅味道可口、老少皆宜,而且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各种微量元素均高于其它食品,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食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