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作为单一的民族,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确定的。土家族在中国历史悠久,同时又是十分年轻的民族,据统计,目前土家族人数大约有1000万人,在55个少数民族排第七位。湖北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恩施附近,勤劳勇敢的土家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土家族与众不同的文化吧!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1)

土家族吊脚楼结构独特、形式活泼、特色鲜明且规模宏大,集建筑、绘画和雕刻等艺术为一身,被专家学者称为传统建筑的“活化石”。土家族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一般建在山坡,干栏式建筑,均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的木质栏杆上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古朴雅秀,美观实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手工技艺的特色。具有“无坎不成楼、无瓜不成趣、不转不成楼”等建筑特征。

土家族梯玛歌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2)

土家族梯玛歌是土家族长篇史诗,集诗、歌、乐、舞为一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祭祀、民族迁徙、狩猎农耕及饮食起居等广泛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内容。在唱述时,以土家语为主要表述语言,在形式上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演唱时有唱有吟,有对唱有合唱,以独特稀有的文化形式,凸显出珍贵的文化价值,被誉为“研究土家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土家族哭嫁歌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3)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以边哭边唱的形式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叙事性抒情长歌,历史悠久,以歌代哭,以哭伴乐的习俗独具特色。其婚嫁仪式充满了辞祖别亲的难舍之情,又充分展示了土家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土家族打溜子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4)

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称“家伙哈”,汉语俗称“打挤钹”。是流传在土家族地区的传统打击乐,主要由钹、锣两类乐器演奏。土家族打溜子与其他音乐形成一样有它独特的乐汇、乐句、乐段和曲牌,发音独特节奏明快。传统曲牌有200多个。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曾在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等国演出,表演风趣幽默,广受欢迎。

土家族咚咚喹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5)

土家族咚咚喹是一种极其古老的簧管气鸣乐器。咚咚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以径约1厘米的细竹尾为管体,长约10—14厘米,上端留节,于节下削簧凿孔,形成三孔一筒音即成。其发音清脆、明快,具有打音、颤音兼备的特点,从摸拟鸟语虫鸣、风泉之声而形成写意性的音乐语汇和固定的音乐曲牌。普遍流行的传统曲牌有“咚咚喹”、“巴列咚”等20多种。有词有曲,可吹可唱,吹唱结合,广受欢迎。

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6)

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节庆舞蹈。摆手舞产生在土家族祭祀仪式中,集歌舞、乐、剧为一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猪捕鱼、开荒农耕和饮食起居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它以史诗般的结构和炽热的色彩,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民族历史画卷和风情,被誉为土家人民历史的艺术写照。

土家族织锦技艺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7)

土家族织锦技艺,民间俗称“打花”,有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类。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使用古老的腰式斜织机,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具有汉唐“经锦”遗风,土家织锦以图纹命名,如单八勾、四十八勾、岩墙花、椅子花等,但“名存形异”又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传统的西兰卡普有300多种。图纹题材涉及到动物、植物、劳动生产、民俗生活、抽象几何图案等方面。与云锦、蜀锦、壮锦、宋锦“四大名锦”媲美,堪称中国织锦瑰宝。

土家年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8)

土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土家年特点一是吃团年饭的时间先于汉族一天。二是来历悠久,有多种口头传说和文献记载,有的说起源五代,有的说起源于明代,说是提前一天过年后,第二天就要出征对敌作战;三是持续时间长,过年从腊月初忙活起,到正月十五,“吃了爬坡肉,出门干活路”,过年才算完成;四是包含活动内容丰富,办年货,做年饭,走亲拜年、做舍巴(摆手节)等。

土家族民歌

土家族文化精髓(这些土家文化你竟然不知道)(9)

土家族民歌是我国土家族地区现存唯一用土家语言演唱的传统民间歌曲。土家族语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最具有价值的濒危语言。土家族能歌善舞,世代口头相传的传统民歌演唱,是土家族最喜爱、最简便的艺术演唱形式。《永顺县志•风俗志》记彭施铎《竹技词》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祠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锦摆手歌。”这是土家族群众民间歌舞演唱场景的真实写照。

看完这些是不是对恩施土家族了解更多呢?

(来源:恩施野三峡风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