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白马大出风头,还是在白雪公主的童话里,毕竟现在的人们更喜欢能带来奇迹和惊喜的黑马。

1.

白马在古代的西方,象征着尊贵的地位,因为白马这一品种,历来稀少且昂贵。柏拉图曾把人的灵魂比作是两匹奔马,白马代表了高贵、温和、自制,黑马代表了鲁莽、冲动、原始的本能,所以在西方很长时间内,白马才是夸人的话。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1)

吻醒白雪公主的王子,在原著中其实叫做Prince Charming,翻译过来就是帅气、有魅力的王子,最初跟白马其实没什么关系,偶遇公主时骑的马也没有被刻意强调是白马。之所以后来翻译为“白马王子”,据说因为他的原型是来自于欧洲神话故事中圆桌骑士团的首领——不列颠国王亚瑟(King Arthur),有一种说法称他为“白马王子(Prince on White Horse)。

不过也有人说这个原型或许来自于亚瑟的外甥,圆桌骑士中最有风度的一位,高文(Gawain)。白马王子吻醒公主的情节,刚好跟高文通过一个吻解除妻子瑞格蕾尔身上邪恶魔咒的情节一脉相承。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2)

在古老的欧洲,把王子和白马扯上关系,其实不是什么难事。珍贵的白马,往往是欧洲各国皇室的标配。

英法百年战争中,在第一阶段的1356年,英军生擒法王约翰二世,有一段当时的记载说,被俘的约翰骑着一匹美丽的白马,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儿子“黑王子”则骑着一匹小黑马。(“King John was mounted upon a beautiful white horse, and beside him rode the Black Prince on a little black pony.”)

还有时尚弄潮儿拿破仑老师,不仅爱穿高跟鞋,也特别中意白马。在他的各种摆拍画像中,总是骑着一匹健美壮硕的大白马。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3)

2.

从罗马时代开始,让伟大的首领乘坐白马拉的豪华马车,一度是当时流传的凯旋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

大约从公元前477年开始,古罗马与北部的伊特鲁里亚之间爆发维爱战争,战争持续了几十年,罗马人最终在卡米路斯的带领下赢得了胜利。为了庆祝凯旋,卡米路斯乘坐白马豪车上街游行,当他乘车来到朱庇特神庙时,罗马人都把他当成了战神再生。然而这种场面却让元老院的同事们非常不满,在古罗马人的宗教观念里,只有诸神之王朱庇特才配得上纯白色,他们一致认为卡米路斯乘坐白马拉车的行为是僭越神灵,于是放逐了这个出风头的家伙。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4)

可惜没过多长时间,高卢人打进了意大利,元老院差点就丢下了整个罗马,最后给高卢人上供了1000磅黄金才“买”回了罗马。元老院也不得不厚着脸皮召回卡米路斯,让他负责军队改革。从此以后,打胜仗的统帅坐着白马豪车游街,也就成了罗马凯旋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白马在东方,也有相当的战争意义。三国时的曹植,唐朝的李白,都写过《白马篇》抒发自己的报国情怀,一个立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个许愿“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白马骑士,当属三国名将常山赵子龙。赵子龙这个习惯,大约来源于他的第一任领导公孙瓒,公孙瓒酷爱白马。

在当时的战场上,骑白马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太显眼,容易被当成目标杀死。刘备有一匹著名的马,的卢马,据说可能就是一匹白马(也有一说只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当年庞统就是因为骑了刘备的的卢马,被敌军当做是刘备乱箭给射死了。

然而公孙瓒任性,他不但自己爱骑白马,还组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清一色全骑白色的战马。这支部队骁勇善骑射,且忠心追随首领,因而得名“白马义从”,赵子龙就是从这支部队中出道的。白马义从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能让匈奴这样靠骑兵发家的部落也不得不避着走,“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赵子龙后来单飞追随刘备,依然保留着骑白马的习惯,大概也是受“白马义从”时期的影响。不过普通士兵就不敢效仿了,毕竟“常胜将军”这个名头不是谁都可以挣得到的。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5)

4.

在中国历史中,白马历来是很有分量感的存在。

早在战国时期,杠精界鼻祖公孙龙老师就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白马非马”的命题。赵国人公孙龙有天牵着一匹白马准备过关,却被官吏拦下,并被告知人可以通过,而马不行。公孙龙立马辩称,马是一种动物,而白是一种颜色,马是马,而白色 马就不是马了。“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官吏被这套诡辩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对答,于是只好放公孙龙带马过关。然后公孙龙和他的“白马非马”论就这样在各国名士间火了。

汉明帝时期曾在洛阳修建过一座著名的寺庙,白马寺。据说是因为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关于神佛飞来东方的梦,于是派官员到天竺求佛经。官员们一路向西,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东汉使者的邀请下,两位高僧同意东赴中原弘法布教,他们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两年后抵达洛阳。

汉明帝十分高兴,为显示礼重,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人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就来源于此,白马寺也被后人视为“中国第一古刹”。武则天有一个知名男宠冯小宝,据说为了让其出入禁宫方便,便把他安排进了白马寺做主持,还为他赐名薛怀义。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6)

金庸也写过白马。在他的小说《白马啸西风》里,主人公李文秀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转折都跟白马有关系。那匹从她父母那里继承来的白马,带她逃离中原,在异乡生活成长,经历恋爱、失意、生离和死别后,又被已经老去的白马驼回中原。这部至今还没被拍摄成影视剧的小说(姜大卫那版电视剧据金庸迷认为被改编得面目全非,所以不算。)有一个伤感又戳心的结局:

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当然,这些故事也告诉我们,身骑白马的,确实不一定是王子,也不一定是唐僧,还可能是失意的少女、单挑不败的赵子龙,或是身高一米六的拿破仑。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