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的立夏是2017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十,星期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据史料记载,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已经确立,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也预示着农民的耕种进入了大忙时节。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意思是说立夏时节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知识(二十四节气之立夏)(1)

《逸周书》(晋)孔晁注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知识(二十四节气之立夏)(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元)吴澄撰 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学海类编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莲生八戕》一书中写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节气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知识(二十四节气之立夏)(3)

迎夏仪式

立夏,“夏”即为大,所以古时帝王很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用朱红色,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也有“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的习惯。

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知识(二十四节气之立夏)(4)

迎夏仪式

尝新活动

立夏尝新活动在后世出现。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知识(二十四节气之立夏)(5)

“三新”

斗蛋游戏

立夏这一天,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套上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胜者为大王。也有“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的说法。

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知识(二十四节气之立夏)(6)

斗蛋

立夏“称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相传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后来晋武帝灭蜀,刘阿斗被掳,而孟获不忘诸葛亮之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刘阿斗,每次都要称其重量,以验证其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从此立夏“称人”便成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知识(二十四节气之立夏)(7)

称人

民间立夏“称人”一般是在吃完中饭以后,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立夏“称人”为刘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借此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编辑整理/马磊)

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您认为不妥,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