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美国的大街上遛弯,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经常会看到大胖子,而且是那种极度夸张的胖,这种吨位在其他发达国家并不常见。
这些胖子不是个例,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42.4%的成年美国人达到了肥胖级别(BMI指数超过30%)。根据美国CIA统计,2016年美国的肥胖率排全球第12,之前几名,基本上都是太平洋上,那些以胖为美的奇葩小国。
美国人是如此压秤,以至于很多人都说,美国简直把老百姓当猪养。
他们的直觉是对的。今天,我就以美国人的小肚肚为线索,一步一步,为大家还原一个美国的利益集团——美国农粮复合体,它没有军工复合体那么有名,但它对全世界恐怖的影响力,恐怕还在其之上,同时,它也成为美国农业的吸血鬼。
美国人的体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飙升,有人认为这是美国人不干体力活了,要撸铁,也有人说,这是美国制霸全球后的富贵病。
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食品业的异变。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快餐业突然加大了剂量,可乐开始搭配汉堡出售,而且份量越来越大,汉堡的个头也开始夸张,几层的巨无霸开始出现。
除了快餐,其他食品比如麦片、烧烤酱、预制汤等等,含糖量和热量都在高速增长,肉类供给也在加大,到了今天,美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均肉类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美国人每天平均摄入的总热量,从 1970 年的 2109 大卡,猛增到2010 年的 2568 大卡,相当于每天多吃一个大汉堡。
这种剂量的加大,不是快餐店 良心发现,而是美国农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结果。
二战之后,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再加60年代杂交技术,80年代转基因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以玉米为例,2000年的单产是二战前的四倍还多,而且还在增长。
但技术的进步,导致国内农产品严重过剩,爆仓了,尤其是玉米和大豆这两种。
为了消化天量的库存,美国人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玩命出口。
于是从1971年开始,美国就放宽了粮食出口限制。为了卖货,甚至舔着脸勾搭苏联。那两年苏联正好欠收,于是双方经过秘密谈判,美国在1973年向苏联出售了1800万吨小麦和玉米,后来还签了长期供货协议,苏联成了美国最大的客户。
就这样,美国把自己最大的敌人,硬生生变成了榜一大哥。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但只靠出口还消化不了,那就只能拿自己人开刀了,也就是让美国人消耗更多的玉米和大豆等。
怎么做呢?
有几种办法,首先是玩命加糖。玉米可以用来生产一种甜味剂——玉米糖浆,正巧70年代初期,玉米糖浆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了,价格比白糖要低很多,于是食品商就坡下驴,各种食品饮料的含糖量直线上升,甜食的消费量暴增。
另一种是让美国人多吃肉。原因很简单,玉米本来就是最主要的能量饲料,大豆榨油后剩下的豆粕和豆饼,是最重要的蛋白质饲料。
畜牧业最大的成本就是饲料,通常能占60-70%,玉米和大豆产量的提高,大大减少了美国肉类的生产成本。
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人均肉类消费在上升,但很不均衡,猪肉和鱼肉基本不变,牛肉从70年代后期快速下滑,唯有鸡肉,从1960年开始拉升,取代了牛肉的地位。
什么原因呢?
因为工业化孵蛋、抗生素等技术的出现,使规模化养鸡在60年代开始普及,又因为鸡消耗的饲料比牛要少很多,所以价格便宜,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于是快餐店和食品公司,开始推出各种鸡肉食品,从此美国人爱上吃鸡了。
本来鸡肉也算健康。但问题来了,快餐巨头对鸡肉的处理,不是煮,而是油炸,比如各种炸鸡块、炸鸡腿,热量嗷就上去了。
油炸食品的泛滥,导致对棕榈油的需求不断增大,于是东南亚等国开始砍伐热带雨林,种棕榈树,棕榈油的产量也从70年代开始飙升。
产品有了,下一步就是给消费者洗脑。
随着彩电的普及,70年代后,食品巨头开始疯狂砸广告,把汉堡、可乐、甜甜圈、冰激淋等高糖高热食品,包装成美式生活的新潮流,尤其是可乐,从而做到了精准投喂,改变了美国人原本健康的饮食结构,导致他们的体重逐渐上升。
2004 年,一个叫摩根·斯珀洛克的导演拍了一个电影,叫《超大号的我》。在这部电影中,他做了一个实验,那就是只吃麦当劳,而且全部吃光,包括饮料,结果仅仅30天后,他的体重就暴增11公斤。
也就是说,国内过剩的农产品,转变成了美国人身上的脂肪。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玉米和大豆等农产品严重过剩,为什么不种点别的平衡一下呢?
不是不想,是不能,这背后,是美国小农们的崩溃。
随着19世纪美国向西扩张,耕地就在不断增加,美国农场数量,在1935年达到最高峰。但随后开始锐减,小农场批量破产,被大农场兼并。于是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越来越大,到了2021年,就已经到了445英亩,也就是2671亩。
虽然88%是小型家庭农场,但平均规模是231英亩,也就是1400亩。放到中国,那是地主中的地主,比大多数农企还大。
是什么导致了小农们的退出?
这不是因为大农场想利用规模降低成本,而是因为美国农民收入的锐减。
美国食品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食品美元”,具体说,就是每在食物上花一美元,各个参与者,比如农民、加工厂、食品公司和广告商到底能分多少钱。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1食品美元中,美国农民的份额,从1947年的45%左右,一路跌到2009年的20%,1993年用了新算法后,2020年最新的数据是16%,减少到1/3,直接膝斩。
也就是说,分到美国农民手里的钱越来越少。
收入一旦下降,最先倒下的是小农,比如我今年能挣6万美元,但明年只有2万,养不活自己了,就只能退出。但同样是利润砍到1/3,大农场却能挺住,比如我今年能挣60万,明年到了20万,还有利润,咱接着干。
所以要想维持住收益,就只能扩大种植面积。
这就是美国小农场破产的真相。
种植规模增加了,人工成本又高,利润还被挤压,所以美国农民只能去种玉米、大豆这类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作物。而水果蔬菜因为需要大量人工,收入变少后,小农们就种不起了,产量开始变少,只能涨价。
所以美国对农业的补贴,只针对于玉米、大豆、棉花、小麦、高粱等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农产品,蔬菜水果几乎没有。
这不是美国政府利用补贴,引导农民种这些东西,而是美国农民协会游说政府的结果,因为他们只能种这些。而这些美国农民协会,就是美国农粮复合体中的重要一环,我一会再说。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蔬菜、水果这类健康食品的价格就不断上涨,但肉类、糖类、油脂类和饮料的价格却在下降,这让穷人买不起健康食品,体重就是这么上去的。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 2013 年,只有不到 10% 的美国成年人吃了足够的蔬菜,不到 15% 的人吃够了推荐量的水果。
在美国,墨西哥裔的肥胖率最高,其次是非裔,最后才是白人,所以我们才会说,美国富人瘦,穷人反而胖。
很多人都羡慕美国的农场主,说看看人家,开飞机、吃牛排、住大house,这才是农民应该有的样子。
那真相是什么?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20年美国农场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是80060美元,而所有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是67521美元,中位数比平均数更真实,看起来农民过得 比一般家庭要好一些。
但考虑到农场规模,那就不对劲了。即使是占比88%的小农场主,也有1400亩地,如果放到国内,你觉得你能挣多少?
要知道地是他们自己的,不需要交土地流转费这个大头!
就按一亩地纯利500元来算,那也是70万,妥妥地超过国内绝大多数家庭。而不是像美国农民这样,只比一般家庭多一点。
所以,美国的地主也不富裕。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谁拿走了美国农民的利润。
他们是美国食品和农业巨头,他们之所以可以这么干,是因为市场的高度垄断。
先说食品行业,我们通常用前四名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衡量一个行业的垄断程度。
如今,美国的啤酒、软饮、面包等诸多行业,集中程度都超过50%。 如果看食品细分种类,比如意大利面,则更加恐怖。
这种现像,是食品公司从60年代开始不断兼并的结果,比如2015年卡夫和亨氏合并后,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食品和饮料公司,所以食品公司的体量越来越大。
再说上游的农业巨头,他们包括孟山都、杜邦这样的种子公司,嘉吉、邦吉、ADM这样的综合农业企业。
在种子行业,垄断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比如1999年杜邦收购了先锋。孟山都更不用说了,全球的转基因种子,80%是他们家的。
再比如大豆加工,2020年,邦吉、嘉吉、ADM和AGP四家,市场占有率达到80%,要卖豆子,你只能找他们。
不仅如此,农业巨头之间还喜欢搞串联,比如1998年孟山都收购了嘉吉的种子业务,这两个货还达成了战略同盟,嘉吉凭借自己在生产、加工、信贷等环节的垄断地位,为孟山都带货,在其控制之下的农民,只能买孟山都的种子。
正是这种强强联合的市场垄断,让美国的少数公司,完全掌控了美国的食品产业链,也大大削弱了农民的议价能力,从而拿走了他们的利润。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美国农粮复合体的四梁八柱。他们是孟山都这样的种子公司,嘉吉这样的大型农业综合企业,他们控制了食品产业的中上游。
食品商比如卡夫,零售商比如沃尔玛,控制了下游,从而完成了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而美国各个农业协会,把控着种植环节。
不过,本土市场毕竟有限,但资本对利润的贪婪是无限的,再加上美国的农产品过剩,所以向全球进军就成了必然选择。
但如果想走出去,单凭他们自己是不行的,于是美国农粮复合体的核心出现了,那就是美国政府。
因为一直爆仓,美国的各大农民联合会就不断游说政府,通过政治献金和扶持代理人等形式,要求政府使劲帮自己带货,他们的影响力之大,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我举个例子,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卡特政府就带头对苏联施行粮食禁运。
于是几个农民团体原地爆炸,美国农民运动等协会,号称要去白宫排练美丽的风景线,他们在朝中的代理人,农业州的议员们也是四处拱火,最终让卡特输掉了1980年的大选。
里根上台后,立刻废了禁运,并对灯发誓,以后再也不这么玩了,在农业团体的压力之下,又厚着脸皮求苏联继续买粮。
农场主只是为了卖货,而邦吉、ADM、嘉吉这些粮食寡头,人家的野心大得多,就是要垄断其他国家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链条。
于是农业寡头和美国政府联手放了一个大招,那就是推动农产品的自由贸易。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根子,所以有点脑子的国家一般都会严防死守,比如日韩,不仅征收天量的进口关税,还玩命补贴农民。
但1986年,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第八轮谈判,改变了这一切,这就是著名的“乌拉圭回合”。
这次开会和之前不一样,第一次把农业作为焦点。具体举措是,降低进口关税,来削弱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削减农产品的出口补贴,直至完全取消等等,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全球食品体系。
这种情况谁最高兴?自然是美国这样的农业出口国,因为即便是消了出口补贴,我的价格还是比你便宜,于是很多国家抵死不从。
所以这次谈判异常艰难,一直吵了8年,直到1994年才通过了协定。比如日本,被迫开放了大多数农产品的进口,只保住了肉类、糖类、乳制品、大米等几个品类。
有意思的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担任美国首席谈判代表的,正是全球最大粮企,美国嘉吉公司的执行总裁。这就是美国的“旋转门”制度,商人和政要之间可以来回切换,和美国军工复合体一个样。
于是借着这个机会,美国将自己的低价农产品向全球倾销,而美国政府之所以配合,是因为粮食是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 里根政府的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就说过:粮食是一种武器,使用它的方式就是把所有国家都绑在我们身上,这样他们就不敢捣乱了。
失去保护之后,很多国家被美国的低价农产品打垮了,只能去种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这些需要大量人工,美国人玩不了。但从此之后,饭碗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而孟山都这些种子公司,根本就不需要谈判,直接向其他国家卖种子,产量一上来,人家自然就从了,阿根廷就是个例子。1996年,孟山都第一次向阿根廷出售转基因大豆种子,20年后,阿根廷的大豆基本都是他家的了,巴西也是一个德行。
1980年美国要求产粮国对苏联粮食禁运时,阿根廷是第一个反水的,玩命向苏联供货,把美国气了个死。但到了今天,迫于孟山都的法律和技术威胁,就连田里自己结的转基因大豆种子,都必须向孟山都交专利延长费,本来阿根廷的农业法允许农民不交钱,但阿根廷政府没有办法。
从和美国硬刚,到连一个公司都收拾不了,这就是种子的威力。
与此同时,邦吉、嘉吉还在巴西、阿根廷等国建立了收购公司,或者直接包地生产,然后把大豆出口到国外,从而控制了大豆的上游产业链,相当大一部分卖到了中国。
随后,他们又盯上了加工、成品油等下游产业链。2004年大豆危机爆发之后,国内榨油业彻底崩了,大量企业被跨国公司收购,到了2008年,外商独资或合资的榨油企业,控制了中国85%的加工总量,四大粮商中的ADM参股的益海嘉里,一家就控制着金龙鱼等众多品牌。
那我就以大豆为例,描述一下美国农粮复合体的理想运行逻辑:
首先,由美国政府干掉贸易壁垒,然后孟山都下场,垄断大豆种子市场,在美国和南美生产出来之后,由邦吉、嘉吉等农业寡头收购、运输并出售,然后在自己控制的榨油企业加工,再由他们旗下的食品公司生产出成品油,打上自己的品牌,向消费者出售,从而拿走整个产业链绝大部分利润。
同时,美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对其他国家的控制。
当然,因为国有品牌的复兴,跨国公司并没有完全掌控中国的榨油产业。
所以美国的农粮复合体,是寡头们通过技术和资本优势,结合美国对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为了追求利润,自然地走到一起,顺手增强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控制。
而美国农业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为了控制产量,美国通过补贴,让国内1/4的耕地休耕,管理也比较粗放,如果其他国家有更多的需求,那还可以继续海量供货。
而美国农粮复合体对海外的疯狂扩张,也解决了美国的一个大问题。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巨头们对国内劳动阶层的压榨,如果不采取措施,会不断激化国内矛盾。有点像中国土地不断兼并带来的王朝周期律。
但控制了全球产业链之后,跨国公司就可以转嫁成本,同时榨取其他国家的财富,美国政府再拿来补贴国内的农民,从而缓解了矛盾的激化,其他行业也是一样,这也是美国政府拼命扶持各大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创累人,都看到这了,给我点个赞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