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上海多个小区出没甚至定居的貉引发高度关注。
其实,还有一种野生动物近年来在上海的“曝光率”也不低,只是因为个头小、长得萌,让许多人觉得“没有威胁”,所以并没有引发像貉这样的波澜。
它就是赤腹松鼠。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林业部门了解到,从近年来社会各界反映的情况和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开展的监测或研究来看,赤腹松鼠在上海表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对市民而言,它们出现的频率在近年来呈现增长态势。
公园里常“作案”
赤腹松鼠,别名红腹松鼠、飞鼠、镖鼠,为树栖动物,常见于灌木林、竹林、乔木和竹林混交林、马尾松林、枞林、灌木丛等植被环境中。
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腹部的颜色,多为醒目的砖红色,因此得名。
在我国,赤腹松鼠主要生活在南方,不同地区的赤腹松鼠肚子红的程度也不一样,台湾地区的赤腹松鼠肚子红得很明显,而在上海看到的赤腹松鼠,腹部往往为暗褐色。
上海天马山的赤腹松鼠 何鑫 摄
赤腹松鼠身体细长,柔软的体毛、蓬松的尾巴、水汪汪的眼睛、肉肉的小爪子,让许多与它偶遇的市民喜爱不已。
不过,赤腹松鼠在野外绝不会靠卖萌谋生,它们是身手敏捷的“吃货”,其在树枝间飞跃,最远跳跃距离可达5米,主食包括栗子、桃、李、山梨、龙眼、荔枝、枇杷、葡萄等,一度被认作农林业的害鼠。
除了吃素以外,赤腹松鼠还会捕食一些昆虫和鸟蛋,甚至会进入窗户留缝的居民家中偷窃。
上海多座公园也曾发现赤腹松鼠“作案”。
上海动物园内,偷吃水果的赤腹松鼠 上海动物园供图
在辰山植物园,每年向日葵播种季,总会有它们偷吃的痕迹——多个种穴被掏空,洒出来的泥土里都是葵花籽的空壳。
尽管园艺师通过监控锁定了案犯,但往往一笑了之:“让它吃,大不了再种呗!”
在共青森林公园,多幢建筑高处废弃的空调管道、窗台都曾发现赤腹松鼠的巢穴,漫步林间,与它们相遇已成为工作人员和游客常有的乐趣。
共青森林公园科普员王海超表示,工作人员会时不时在窗台上留下一些松鼠感兴趣的天然干粮。
不知道是不是长时间建立了信任,今年台风“灿都”来临之际,公园南门附近一幢楼的窗台上惊现三只“肉老鼠”,原来是被松鼠妈妈紧急转移而来的三只幼崽。
工作人员在确保有足够遮风挡雨和保温条件的基础上,并没有过多干扰这可爱的一家,给它们留下舒适自处的空间。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供图
冬季还会赖床?
对于“进城”的野生动物或“土著”在城市环境中的分布和习性等相关研究,上海还处于起步阶段。
上海动物园近期公布的园内赤腹松鼠空间分布特征,让公众了解到不少赤腹松鼠不为人知的一面。
通过诱捕、麻醉,10只赤腹松鼠戴上了装有无线电发射器的“项链”,在捕捉地点放归野外,最终,9只赤腹松鼠贡献了516个活动空间点位数据,研究人员据此大致探知到了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
研究发现,赤腹松鼠更倾向在常绿阔叶林等乔木郁闭度较高、灌木覆盖率较高、植物种类较丰富的植被生境活动,这可能与赤腹松鼠的隐蔽性和反捕食策略有关。
在上海动物园内,赤腹松鼠的天敌包括肉食性鸟类和野猫等,与灰喜鹊、夜鹭等鸟类存在竞争关系。
今年春季一场观鸟活动中,孩子们在共青森林公园目睹了“凤头鹰脚踩松鼠”的景象,公园内的野猫、黄鼠狼等都是赤腹松鼠的天敌 戴宇晨 摄
更有趣的是,3只有冬季和春季两组空间分布数据的赤腹松鼠存在一个共同点:冬季的家域面积大于春季,还有2只的冬季家域面积与春季差不多。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季节性特征与冬季食物匮乏,需要扩大搜寻范围有关。春季有大量的新生嫩叶和花芽,食物资源多样性提升,赤腹松鼠的家域范围相应缩小。
此外,一些赤腹松鼠被发现在冬季有“赖床”的活动规律,即每天的活动开始时间一般较其他季节晚,尤其是上海冬季温度低至3℃至4℃时,赤腹松鼠昼间活动就出现“晚出早归”的趋势。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气温低时,过多的巢外活动会消耗赤腹松鼠更多的能量,因此,缩短巢外活动时间,可有效保持能量的“收支平衡”。
赤腹松鼠 上海动物园供图
除了赤腹松鼠的分布和习性,其在城市中与人的关系也值得研究。
在不少南方城市,赤腹松鼠已有与居民产生冲突的记录。今年3月,海口御景湾小区的居民就反映赤腹松鼠“不怕人”,给一些人带来包括排泄物、噪音等方面的困扰,甚至还有住户被咬伤。
后经调查,赤腹松鼠常来小区,主要与主动投喂等人为因素有关,时间长,造成赤腹松鼠主动讨食、讨不到气急败坏等行为的异常。
上海林业部门也提醒市民,不要觉得松鼠“可爱”就去喂食或近距离接触,甚至诱捕作为宠物。和野生动物打交道,要尽量遵守“四不”原则: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上海动物园
来源:作者:陈玺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