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棋局,那么就少不了得失算计还有那无数的努力和奋进。

有人天生好命,开局就是天眼,顺风顺水还是败家破命是两种结局。

有人命途多舛,开局就是死局,破而后立还是破罐破摔也是两种选择。

结局和选择其实是两个层面的意思,结局更多的是经历过程,而选择更多的是感受。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1)

(人生如棋)

经历和感受,就是不同开局给予人的不同待遇而已。

中国历史上无数朝代,独钟情汉朝,其次则是明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创建者都是从一无所有到统御天下的存在。

汉刘邦,明朱元璋,一个布衣流氓,一个和尚乞丐,却用传奇一生,不懈奋斗与从不缺少的伶俐狡猾才智成人中龙凤。

而在汉朝存续,衰亡复起的过程中,又有两个刘姓子弟,挽救或者试图去挽救汉朝。

他们是天选之子刘秀和逆命之子刘备。

前汉后汉季汉,三汉相连,就是这应命之子刘邦、天选之子刘秀、逆命之子刘备故事的延续。

应命乘势而起,天选顺势而为,逆命背天而斗。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2)

(三人接力的强汉风云)

最难的是刘备,最顺的是刘秀,最幸运的无疑是刘邦。

此处不提刘秀,单论刘邦和刘备,这对跨越近四百年时空却有无数相似和稍许不同的伟大人物,那悲喜交集的一生。

一:少年义气

意气风发少年时,幼儿豪言青年志

远足青年

一个少年,正漫步在旅途中,魏国公子信陵君那绝世的人品和才华,让其惊艳和羡慕,如果能在他身边,即便做一门客,当也是足展平生之志的事情吧?

不务家产,不事劳作,一心只想建功立业的人踏上远途,目的地魏国大梁,可惜的是,人生的梦想还没开始就破灭了,原来这信陵君受不了魏王猜忌,英魂已去。

偶像不在,何去何从?

无奈的刘邦已穷途末路只能投奔张耳门下,正是在哪里,两人结为知己,刘邦也构筑了自己最初的人脉,随后魏国灭亡,张耳逃亡,刘邦回到老家沛县。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3)

(谁不忆年少轻狂)

羽葆幼童

一群幼儿正在肆无忌惮的玩耍,争执和吵闹之后,大家开始抒发感情遥望未来,有的说,我要做牛倌放多多的牛,牛多了想吃那头吃那头,有人说,我要做地主,让你们给我种田。

这时,一个声音出现,指着大大的桑树说,我长大了要乘坐像桑树一样的“羽葆盖车”。这“羽葆盖车”可不简单,而是皇家御车的一种。

身怀大志貌似成了开国之君还有英雄的标签,史书不绝,这刘邦和刘备当然也不列外,只是这少年义气往往和青年失意,中年无奈相连。

二:青年失意

羡慕的眼光

没有等到信陵君垂青,在张耳那待了几年无奈回家的刘邦,经历了失意的青年时代。

家里老爹说,刘小啊刘小,你看看你哥哥们,一个个都治有家产,就你整日的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跟着一群混子混下去,你是要一直当混子吗?

最后无奈的刘爹爹,通过关系,给自己小儿子弄了一份亭长的工作。

一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员,大体和今日村长差不多,强不了一丁点。

每日做的事情就是维持下治安,宣讲下国家政策,有时候出出差,俸禄少的可怜,也因此,这刘邦一直讨不到媳妇。

也是流氓混子,废物亭长,那个脑壳正常的女人对刘邦放心啊。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磨灭刘邦的意志,反而在一次出差途中,看见秦始皇那声势浩大的车仗之时,脱口而出的“大丈夫当如是也!”暴露了他真实的想法,也让随行的萧何刮目相看。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4)

(我之志气谁人知)

无奈的人生

经历过羽葆幼童的刘备渐渐长大,越长大却发现自己越无依无靠。

老爹去了,老妈一人操持家务,养活一家已是不易,懂事的少年刘备,开始学习打草鞋手艺,帮助维持家里生活,孝顺和仁义就在这一刻扎根刘备的内心。

只有经历过痛苦,才懂人内心需要什么?

如果一切如此一成不变,这刘备就永无翻身之日。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5)

(草鞋备)

幸亏刘备有一个叔叔刘元起,还有一个识大体的妈妈,在他们的资助和帮助之下,刘备走上了求学之路,借助叔叔的人脉和金钱,还有妈妈的支持,刘备去往大儒卢植哪里,成了门下弟子。

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上了贵族学校,如果自卑自怜绝对会神经,可从小心怀大志的刘备毫无自卑自怜,反而在哪里成了孩子王,获得了一堆兄弟人脉不说,也见识了外面的世界。

你的朋友决定了你的阶级,而你见的世面,决定了你的眼界,刘备就此有了成功的一丝丝可能。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6)

(伟大的母亲)

三:中年无奈

人到中年最无奈,上有老母待奉养,下有孩子噢噢待哺,上下夹击之下,现代人最喜欢说的是,我太难了,何处有希望,于是中年失业往往能让人崩溃。

失败者如此,看上去无比成功的刘备刘邦就好多少吗?

徒留之路

刘邦的人生,在经历过秦始皇车架事件之后,起了一点点变化。

这段时间他娶了媳妇,公务员工作也因为特有流氓属性加持,做的顺风顺水,可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民役的风波,让刘邦的日子彻底改变。

一直隐藏在内心中的那份不安,最后终于在众人鼓噪之下,在无数人避险之下,成了领头人,只是这领头人,却是身居芒砀山的土匪,有那么点无奈和悲鸣。

出头鸟下场,一般不太好,可是刘邦毅然决然成了出头鸟,除了胆魄也许还有内心的志气吧。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7)

(刘邦的无奈)

命途多舛

刘备的人生,说句不好听的话,那就是一串悲剧,连着一个喜剧,喜剧之后,又成了悲剧!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给了刘备出山的机会。

一个终日苦守老家,以织草鞋为生却不甘寂寞的英雄终于出山了,一对马贩子用金钱资助了刘备,少小的知己关羽张飞用行动支持了刘备,一个300人的小队伍成立了。

首战随校尉邹靖镇压黄巾,凭借一点点军功,刘备终于成了公务员。

随后又因为一气之下怒鞭督邮从官变成了匪,只能投奔自己的老学长公孙瓒。

然后就是不断流浪不断转移的过程,依靠的势力走马灯一样换,从平原到徐州,许昌、飘摇无定,最后在许昌和曹操喝啦一次小酒。

吓出一身冷汗之余,急溜溜跑到河北,直到落脚荆州,才守着一个小县城安生了几年。

留下髀肉复生的感叹之后,看不见前路在何方。

四:壮年复起

述说刘邦和刘备的前半生,非一句一言难尽可以形容。

可是再多的一言难尽也抵不过奋起努力,在经历过失意时光之后,这两个人中龙凤终于迎来了变局时刻。

这变局时刻,刘邦和刘备却选择了不同道路,走上了同样的人生十字路口。

刘邦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坚定的造反派,以革命,革旧贵族还有秦帝国的命为奋斗目标。

公元前209年,陈胜的呐喊,还有吴广的利剑揭开了秦末动乱的序幕,也让无数英雄风起云动迎接而起。因为征民役失期获罪,藏匿于芒砀山中的刘邦,看到了机会,几乎在第一时间响应了陈胜的“张楚”政权。

杀县令,闹革命,流氓成了沛公,队伍也从乌合之众变成了数千人,最后还和项梁队伍和流,一起拥立了放牛娃熊心成了新的楚怀王。

然后就是楚虽三姓亡秦必楚的魔咒。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8)

(征战天下)

公元前206年8月,在先入关中者为王目标激励下,兵力并不占优势的刘邦居然一路势如破竹,在秦军防守缝隙间穿越而过,单刀直入关中,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强悍的敌人覆灭,曾经的盟友也就成了敌人。

鸿门宴上的惊险还有分封的无奈,让刘邦思念故土而不得,让部下纷纷离散,据有巴蜀和汉中的刘邦面临选择,固守还是东进。

而这个选择同样也是刘备的选择。

刘邦和刘备的命运在起兵初始,就是不同的路线,刘邦是彻底的造反派,目的是毁灭过后的新生,而刘备则不同,他是彻头彻尾的保皇党,一个终日以汉室后裔为名头的英雄。

在汉末那个时代,刘备是汉朝拥戴者,如果没有这份拥戴的忠诚义气名声,还有仁义和怜悯。

刘备如何在乱世中求存,这一切都是他的资本,可是荆州的八年,刘备过的并不好。

战战兢兢是时局,髀肉复生是身体,年近半百一事无成,是际遇。

前路在何方则是疑问?

至暗时刻当有光,最心灰意冷的刘备,预见了最意气风发的诸葛亮,两个互相需要的人,迎来了互相成就的时刻。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9)

(隆中对)

卧龙见潜龙

凡三往乃见,见而事成。

卧龙出山,潜龙入海,前半生如蛇一样四处游走的刘备,终于在卧龙的扶持之下开始了龙翻身。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获全胜,随后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连连不断。

荆州四郡,一举平定,有了创业的资本,东和孙吴借南郡,有了西进的希望,入益州玩转骆驼兵法之后,刘备和平解放了益州。

就此横跨荆益,北向而争天下的战略目标完成了一半。

同样的十字路口,刘邦和刘备在经历四百年轮回之后,在汉中巧遇。

刘邦问:备儿啊,你为何失败啊。

刘备答:老祖宗,我命没你好啊。

四:英雄的壮途与英雄的挽歌

壮途和挽歌寓意两个人的不同结局,而这一切又和时运命相连。

刘邦成汉中王后,心灰意冷一段时间,终于在萧何劝说下,做了一辈子最英明的决定。

铸台拜将,一个天纵之才就此成了刘邦的最大助力,那就是兵仙韩信。

用兵如神不能形容韩信的谋略,他就是兵仙,铺上任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此东出关中,一鼓而定三秦,曾经的秦国最强人章邯在韩信面前就如不懂兵法的吉娃娃,一触即溃!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10)

(韩信拜将)

随后的天下,成了韩信刘邦项羽三人此消彼长的时代,韩信突击刘邦僵持溃退,项羽勇战无双。

一场场大战接二连三,最后时代落幕与乌江岸边,曾经武力横绝天的霸王项羽,面对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成了历史烟云,留下的只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典故。

刘邦成功了,他终结了时代,建立了汉朝,一个民族信仰一样的时代。

壮途之旅,曾经的小亭长,面南背北称孤做寡成了皇帝!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11)

(最盛后的落幕)

同样是在汉中的十字路口,徘徊的刘备却没有刘邦那样的好运。

首先:他的对手不同,一盘撒沙的诸侯,和铁板一块的孙吴曹魏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他的际遇不同,孙权背盟,让曾经一片大好的形势急转直下,失去了关羽和荆州的刘备痛失臂膀和半壁基业。

再次:他的性格不同,刘邦和刘备虽然在史书上性格几乎一样,可却稍许有不同,刘邦最大特点就是从善如流,知人善任,刘备虽然也有这样的特点,却在势力大增之后,有点不听人劝。

最后:时代变化,让他们处于不同境地,秦末需要的是破旧创新,那时,推行复古分封的项羽,是旧时代代表,旧的被击败,理所当然。而汉末三国,则是世家天下崛起时代,一个固执与汉室皇权的保皇党,固守寒门政权的势力,必定在时代洪流下被抛弃。

汉朝的落日余晖下,刘备的努力续命已实属难得,我们又如何能过分苛求。

刘邦和刘备分不清(血脉一样开局一样中盘一样)(12)

(刘备孤绝)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汉末三杰的谋划促成了刘邦和刘备的成功。

可是邦备之间,既有一样,也有不一样!

历史留下了大气的刘邦,那壮怀激烈的《大风歌》,不也同样留下了刘备那深情款款的遗言。

对孩子他循循善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对诸葛亮他推心置腹:“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遗恨永安宫的刘备,最后也因为这推心置腹之语,换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东出蜀地,剑指长安,续而席卷中原,一统天下,这是天下人的宿命,也是刘备的遗憾。

最后还是更欣赏刘备,一首旧诗奉上!

《叹刘备》

布衣起微萍,百战终成功。

势足三分立,遗恨猇亭路。

贤相知己愿,奈何落叶坡。

悲凉故国舞,念叨不思蜀。

空悲切,万古愁,唯有英雄气,留待古今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