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日本经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高峰。

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

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观念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

在这样的形势中,日本民间开始出现“我们即是世界第一”的口号,

其全体国民也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

而在世界各国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个普通发展中国家的日本,已经迅速成为了遍地黄金的富裕国家

美国甚至高呼: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变

这就是后来的我们所说的:バブル时代

又称泡沫时代

但是,正所谓,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辉煌的“泡沫时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迅速的落幕了

日本走向了“失去的十年”

可这失去的十年,究竟是怎么来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疯狂的年代吧

要讲日本的泡沫经济是怎么崩溃的,那么我们必须要回归到广场协定这个时间节点上。

而广场协定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把我们的时间线退回到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整个世界经济都走向了衰落

但是,日本成功逃出了这场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受到的冲击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大

这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上汲取了足够的教训

1973年后,日本通过了以下几个措施来保证自己经济的尽量增长

1.政府发行国债。

2.企业方面削减人员数量,将工厂自动化,机械化,电子化。

3.产业则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将石炭产业,铁铜产业这种化工产业升级为加工集约产业。

4.产业升级使得日本不再那么依赖石油。

所以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中,虽然opec加盟国的石油价格上涨了2.4倍,让整个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低潮。

但是日本依然让经济保持在了5.5%的增速,虽然已经远不能和1955至1973年的高速增长期的9.1%增速相比,但是相较于1973年的-1%已经好的太多了

但是!

终于要开始但是了= =

日本是逃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然而美国没有

为了尽快缓解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问题,美国将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同时拖下水

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

1985年,美国和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共同签署了广场协定。

其实广场协定毁掉未来日本经济的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点

那就是这条:五国都要积极将中央银行中的美元储备在市场上抛出去。

就因为这一条= =

导致美元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这导致了美元严重贬值

而美元的贬值,其实就是变相的日元升值。

从未来的结果看来,这个举动害惨了日本;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体

汇率最终变成了1美元兑120日元

但是在1949年,从美国来的约瑟夫道奇规定的日元美金对比是360:1

这个汇率长期以来是被定死了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美汇率慢慢的变成了240:1

可以说几十年里,日元其实一直都在缓慢升值

结果因为广场协定的签定

这个汇率在一年内从240:1变成了120:1

可想而知日元升值的恐怖程度

(顺带提一句,约瑟夫道奇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了。

其实这个人基本相当于日本经济的再生父母,对日本经济的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会把他放在群雄传里细说)

而日元的升值,让日本的输出产业受到巨大打击。

前面说了,日本从1973年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之后,产业主要就是加工集约产业,输出的产品就像是家电,电动车。

毫无疑问,日元的升值会让整个实体经济和出口贸易受到沉重打击

仅1986年一年日本企业在因日元升值问题上便损失了8兆円

日本政府面对出口贸易受阻时,第一反应就是扩大内需,但是因为日本是自由市场,扩大内需必然要应付外资的进入。

为此,日本政府就选择了一个最保稳的方式:公共事业投资,换句话说,走基建这条路。

但是本质上来说,这个措施,乃至于整个政策选择的源头。。

就是因为日元升值,是为了自己的出口尽量少受影响,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同时,为了止住损失,或者说,为了帮助实体企业走出出口困难的困境,日本央行也把企业贷款利率从5%降到2.5%,以此减轻企业的债务压力

但现在问题又来了

银行给企业贷款利息降低,势必就要降低给民众的存款利率,以减缓自身的压力,日银把1.75%的活期存款利率降为0.26%

日本泡沫经济到底有多疯狂 繁荣阴影下的裂痕(1)

但是这种做法。。。

实际上又鼓励了人民群众消费

因为日元的升值加上实体经济盈利情况糟糕,股票和土地的投资就成了当时日本人最热衷的两个事业,地价和股价一路飙升,远远超出了这些东西原本应该有的市值,而这些资产价格的上升又大大促进了当时的消费。

一些日本老百姓看到土地股票的价值翻倍增长,同时银行利率又降到了几乎为零

怎么可能忍住?

很多人为此也把毕生储蓄压宝到了土地和股票上

同时因为外汇套利关系,国外热钱也拼命涌向了日本的房产与股票市场

可以说,不光是日本人,所有人都疯了

一切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买买买

但是马后炮的来说,这种期待通过资产价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其实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越来越难以奏效。

当资产价格最终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但可怕的不仅如此,一旦资产价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么资产持有者将承受与其所有前手所获得的利润相当的亏损。

而当时的大多数日本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巨大的隐藏危机

简单地说,当时的日本人都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200万日元买一个水晶杯你怕不怕?

20万一件衬衫你怕不怕?

消费陷入了一种异常的热度,服务行业开始急速成长,整个日本经济都转向了服务产业和软件产业。

不仅普通民众完全没有理智,连地方政府也开始在基建上胡来,没有任何规划

日本九州东南部的宫崎县,全日本经济倒数,居然在1989年拨款近2000多亿日元,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沙滩

可问题在于这个县本身就建立在沙滩旁边

风暴就要来了,可身处在风暴眼的人,没有一点点察觉

“广场协议”就像是美国放的一把火,

但是后续日本政府政策上浇的“油”才真正的烧掉了日本的这十年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不对劲,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的企业贷款利率,直接从世界最低的2.5%调至 6%

他们决定开始自己戳破这个泡沫

实际上,早在1986年夏季开始,日本央行就用“干柴”这一比喻来指出潜在的通货膨胀危险。

可是这一警钟由于迟迟没有出现的通货膨胀,不光没能说服广大的民众,连日本央行自己也开始发生了怀疑。

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泡沫经济的末期才开始缓慢上涨:1989年3月比前一年上升了1.1%,到1990年4月超过了2%,同年11月达到了3%以上,一直到1991年8月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本来日本央行在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时便开始调高利率,可是这次却是在通货膨胀出现之后才调高利率。

时间来不及了

1991年,日本的扭曲经济终于达到了极限= =

一夜之间,股价地价暴跌,由日元升值产生的虚假经济繁荣瞬间崩溃。

这倒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因为上述的情况,导致民营企业大量倒闭,银行则困于不良债卷,完全不敢放贷,而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大规模裁员。

而被裁员者更没有钱去消费,需求量降低,企业更难生存。

最终恶性循环

这也在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日本从那以后便彻底走向了佛系,即便平成青年被嘲讽不够昭和,也没有发生一点点的改变。

不过只有曾经深处其中的人们,才会明白,当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在不理智的走向疯狂的时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