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江跃中)11月27日,上海中心城区首个采用“留改拆”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张园西区焕新揭幕,意味着昔日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在历经保护性修缮之后,终于重回公众视野。如今,她不仅将成为上海石库门建筑新地标,更将成为城市更新的独特范本,引领下一个百年传奇。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出席揭幕仪式。

上海张园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今昔共演)(1)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张园始建于1882年,是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之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以1919年为界,张园作为经营性私园的历史结束,逐步改建为石库门里弄住宅及花园住宅。2018年,静安区启动张园地块保护性征收工作,历时4年,在张园140周年欢庆之际,张园西区将作为首个对外开放的核心区域对外开放。

张园是清末民初上海的文化娱乐中心,是上海人赏花、看戏、展览、购物和集会等的好地方。上海第一盏电灯在这里点亮、上海第一辆自行车在这里试骑、上海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在这里营业、中国第一部话剧在这里上演……

张园是上海久负盛名的游乐休闲场所,在上海三大私家名园张园、愚园和徐园中名列第一。后于1918年宣布停办。1919年3月,28家房地产商购地后纷纷建造石库门里弄住宅。

2018年,静安区启动张园地块保护性征收,遵循“留改拆”的城市更新理念,采用“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方式,在改造中以保护与传承上海传统石库门里弄风貌为核心目标。在张园的修缮中实行了“一幢一档”的方式,张园内42栋、170幢、2053个房间都被清晰记录在案,工人甚至给每块地砖都标号进行修缮,尽可能一比一重现昔日风采。从一砖一瓦一门窗,到老建筑群墙壁上那些斑驳痕迹,以及屋内原本的布局,甚至每一块特殊花纹的地砖,修缮团队都尽量予以保留或还原。

2021年7月,张园启动保护性改造。其城市更新的意义非凡,有利于改善园内上千户居民的生活品质,造福周边市民;以全新理念加强对上海石库门老建筑群的妥善保护和活化利用,在学术和商业范畴上为今后沪上人文保护提供了不凡经验。

近年来,上海一直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城市更新主要是以解决居住条件为主的重建旧改;90年代,则是以发展经济的“拆改留”模式为主,发展商业经济和生产;在本世纪初,开始注重存量保存和维护,主要代表项目有新天地和思南公馆;近10年来,则是围绕有内涵的有机更新进行操作。

未来,顶级办公,与商业、艺术文化片区相互渗透,整个张园地块内还将设置多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使市民共享城市更新的红利,生动实践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静安区委书记于勇,市商务委主任顾军,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静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顾云豪,静安区政协主席丁宝定,上海建工集团总裁叶卫东,上海华建集团总裁沈立东等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