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汝晔 冯沛然 荆新年
九曲黄河,在济南穿城而过,浩荡东行。
黄河自流入河南开始,形成了地上“悬河”,到达济南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
从某种程度来说,黄河成为制约济南城市空间发展的一道“天堑”,可跨越黄河发展,济南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2018年,位于黄河北岸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宣告成立。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正式升级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如今,济南市启动的“三桥一隧”计划中,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通车和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建成通车,使黄河南北两岸的交通更加通畅。
跨越黄河,济南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从“跨河”到“融河”,济南携河“北跨”带来的除了通达的交通,更是黄河北岸村居的生计与希望。
一种期盼:黄河“北跨”
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1855年,黄河于河南兰考决溢改道,夺大清河入海,自此济南开启了与黄河伴水而生的密切关系。
黄河穿济南而过,形成了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城市格局,城区东西最长处达9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0多公里。从某种程度来说,黄河成为制约济南城市空间发展的一道“天堑”。
这一点,紧邻黄河北岸大堤的鹊山片区居民感受尤其深刻。从鹊山脚下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鹊山东、鹊山南、鹊山北、月牙坝和梅花山社区,从黄河北岸到黄河南岸,直线距离只有1.5公里,这看似不远的距离,对他们来说,并不好走。
“黄河南和黄河北的发展完全没法比,我们黄河北就像农村一样。”一河之隔带来的这种距离感,让家住梅花山社区的王和龙耿耿于怀。1990年10月,济南泺口浮桥开通后,鹊山片区居民过河的时间从轮渡的15分钟缩短为浮桥的1分钟,极大地方便了黄河南北两岸的往来。
“这对于我们住在河北的人来说,通行确实方便多了,和市里的距离也觉得近了。”在王和龙和他的乡亲们看来,这座浮桥,维系着许多人的生计与希望。除了一些年迈的老人,几乎大部分居民都要跨河读书、就业、购物。可以说,黄河北岸的居民生活起居,高度依赖着黄河南岸。
对黄河北岸的居民来说,泺口浮桥曾经是前往黄河南岸的主要路径
不过,每年夏冬两季,浮桥都会因为调水调沙和淌凌而拆除,短则半个月左右,长则一个半月。拆桥带来的交通不便,给黄河北岸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其中最难的就是学生上学。
2013年以前,鹊山片区教育资源薄弱,甚至连一所像样的幼儿园都没有。学生从黄河以北的鹊山小学毕业后,就需要黄河以南的学校读初中,每天经过浮桥,都让家长们挂念不已。
在来来往往的跨河人群中,鹊山南社区幼儿园园长郭真算得上“特殊”的那一位,郭真家住在在黄河南岸的泺口片区,和北岸居民“南跨”不同的是,她每天上下班需要“北跨”。
最让她担心的,莫过于每年两次的泺口浮桥拆除。浮桥一拆除,郭真就要向西绕道建邦黄河大桥或向东绕道济南黄河大桥。一趟下来,绕远不说,最苦不堪言的就是桥上堵车。“来来往往的车都走黄河大桥,桥上的车水泄不通,最少要走40分钟。”日复一日,郭真真正体会到了“隔河如隔山,甚至走起来比隔山还难”的艰难。
鹊山南社区幼儿园园长郭真每天上下班需要“北跨”
“同样是村居,黄河南岸和黄河北岸的经济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鹊山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长伟清楚地明白,对黄河北岸的村居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跨河通道。
为了跨河,鹊山社区的五个社区曾联合发出了加盖公章的“求助信”。信中写道:“因黄河淌凌,泺口浮桥要暂时拆除,鹊山社区大部分人需要天天到市区工作,孩子需要过黄河去上学,早晚要骑40多公里的电动车绕行黄河大桥,上班不便,孩子上学更是不便,恳求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一种速度:“天堑”变通途
跨过黄河,似乎早已成为黄河北岸居民的宿命,而跨河通道的实质性进展,一直牵动着他们的心。
2017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泉城拥抱黄河,实现两岸互动、北跨携河发展,推进济南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经过一系列批复公示,当年11月30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动工兴建。
根据黄河桥隧规划,穿黄隧道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隧道全线从“河南”泺口南路,到“河北”鹊山水库附近的309国道,全长4.76公里,其本质是打穿黄河两岸1.5公里距离的壁垒,使黄河南北成为一体。
一系列穿黄项目规划,让黄河北岸的居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2021年9月29日,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运营
2020年,济乐高速南延工程率先通车。2021年9月29日,历时45个月,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在世界上首次穿越地上“悬河”,实现了黄河天堑由“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黄河济泺路隧道参照现有建邦黄河大桥的优惠政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济南黄河隧道对济南籍小客车、公交车免费通行,这对于不通公交,甚至“出租车都不来”的黄河北岸,是件拍手称快的好事。
王和龙到现在都记得,举行通车仪式那天,他赶到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一重要时刻,“咱们就盼着能过河,隧道一通首先是交通便利了,不仅物理距离拉近了,心理距离也拉近了。”在王和龙心中,黄河北已不再遥远。
从2018年开始,黄河济南段的齐河黄河大桥、青兰高速黄河大桥、长清黄河大桥、石济客专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济南黄河凤凰大桥陆续建成通车。如今,济南的跨黄通道已有15处,跨黄桥隧的快速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不断提升。
早上七点,郭真准备出门上班,她的通勤时间从绕桥的40分钟,压缩到了现在的10分钟,“不用担心堵车,也不用担心拆桥,能进行正常的通勤了。”
从摆渡到浮桥再到桥隧,黄河南北两岸的交通方式在不断地更新。
2022年1月,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建成通车,使黄河南北两岸的交通更加通畅
自从跨黄桥隧陆续开通后,全面实施了济南黄河堤防工程绿化提升改造项目,带来了良好生态景观效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黄河北岸。在黄河大堤起步区段,新铺了柏油马路,堤路两旁的垂柳遮蔽、光影斑驳。周末一到,不少人前来鹊山“打卡”,“以前我们只知道去市里的公园逛,哪想过有人会来我们这里玩呢。”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李长伟满心欢喜,他知道穿黄隧道的意义不止是交通层面了,而是会带动黄河北的整体发展。
对黄河北岸的居民来说,这一刻期待已久。
一种发展:新城正北起
桥隧建设一小步,携河北起一大步。
黄河南北两岸最直观的变化是交通变得通达,但王和龙知道,跨河壁垒打通后,变化的远远不止是交通。
2018年,位于黄河北岸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宣告成立。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2020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济南有了自己的新定位——“黄河流域中心城市”。
2021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正式升级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8月19日,起步区正式挂牌。
济南,这座城市的黄河属性越来越明晰,对生在黄河北、长在黄河北的人们来说,感觉和市区的距离更近了。
“携河发展的排头兵”“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些年轻人口中的说法,让王和龙真切地感受到,黄河两岸发展差距在慢慢消除,黄河北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发展目标,“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在济南黄河之北崛起。
站在黄河大堤上向北望去,有数不清的钢铁塔吊巍然高耸,各项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一派繁忙景象。
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在济南黄河之北崛起
随着济南携河“北跨”,吸引了多方产业与资源布局在黄河以北。济南黄河绿色研究院、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汽车产业园、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精尖科技企业和产业园落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如今,起步区确立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 1”产业体系。
安居方可乐业,起步区也正在加快安置片区建设圆群众“安居梦”,一幢幢安置房整齐排列,社区内公共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孙耿街道七村整合安置区项目,拆迁安置的七村村民,过去住在垃圾处理厂附近,受垃圾场异味困扰多年。“一说搬迁安置,村民积极性很高,我们村签约只用了3天时间,签约率是100%。”孙耿街道卞家村党支部书记卞允星知道,安置区的建设承载着返迁村民的希望和幸福。
每次路过安置区,卞允星总是站一会,看看楼房的建设进展,他心里明白,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了。他的脑海中无数次设想过居民们以后的生活,学校、养老院、医院、大商场样样都有,村民们在家门口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