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不知编著何人,约成书明代,经历民间流传增补逐渐完善,是古代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的思想汇编,通俗易懂而又言简意赅的民间谚语和名人妙句至今仍有普世意义,值得好好品读鉴赏。

借一壶清茶,忘如烟往事,于字里行间,寻书海乐事。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1)

清茶

下面摘抄一些《增广贤文》的妙语,与诸君共赏: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2)

古书

别以为现代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人说的话就不再适用了。很多习俗,礼仪,处世,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旧影响深远,学习这些古人的智慧,能让我们少走弯路。观古而知今,能够吸收前人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3)

知己

想起另外一句话:“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碰上知心的朋友,何妨喝多几杯,若是遇上话不投机的,再多说也是费力。

人生不过百年,要懂得友情的珍贵。待人以诚,与人为善,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理解,包容,保持一份适当的谦恭。

话说,你多久没去找过朋友出来聚聚了?

3.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4)

机遇

还是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成就事业需要未雨绸缪,有远见,做好准备,把握机会,才能大展拳脚。

如果凡事畏手畏脚,左顾右盼,目光短浅,是做不成事的。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抓住机遇,否则再好的机会也会溜走,金子都变成废铁了。

4.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5)

宁静

这句话看似有点消极意味,但其实,世情都是如此的。

并不是说世途险恶,什么时代都有好人恶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里,与他人说话时要留有余地,特别是对于还不太熟悉品性的人。

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做事只凭感觉,但求口快,迟早都会吃亏的。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谨言慎行,才是处世之道啊。

5,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6)

坦然

平时没做亏心的事,深夜里就算有人敲门也不会害怕。为什么要劝人为善呢?善良的人心态平和,而作恶的人哪怕逃过事情的追究,又怎能逃得过良心的折磨?

想起《烈日灼心》里邓超演的角色,日日夜夜的煎熬,那份痛苦,是说不出的。

6.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叫人枉度春。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7)

青春

树上黄莺,庭前红花,都唯恐春天离去得太快,人们又怎么可以随意的虚度青春呢?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从小耳熟能详的话,又有几个人真的听进心里。

时光如梭,来回穿梭间很快就过去了。

时光更加如梳子,梳走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满头青丝。

岁月如刀,在脸上留了皱纹,让人心疼。

7.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8)

追求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你贫穷了,即是住在闹市里业没人理睬。你富贵了,哪怕住在深山里也有人登门认亲。

对于这种现实,你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做出改变。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与其吁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如随心所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追求想要的生活。

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9)

楼台

这句话出自宋代苏麟的《断句》,相传是诗人苏麟为得到范仲淹的提拔而献上暗示意味的诗句。

这句话在社交和职场上有借鉴意义,人的处境和周围的环境关系密切,人都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要想成事,除了自身的努力后,环境的影响也很关键。

这一点,在《延禧攻略》中也有体现,主角魏璎珞就有近水楼台这个优势。

9.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10)

往来

你早上六点起来,看天色尚早,感觉自己十分厉害了,忍不住要发朋友圈。等出了外面,路上已经有很多人在走了,行色匆匆。你才忍不住感慨,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真的是一件挺无奈的事。

所以,保持谦虚真的很有必要。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少点自傲,多点自信。

10.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增广贤文经典短句未曾清贫难做人(总要有一个在流浪)(11)

棋局

这句话说的是人际交往的困难和世事难料的处境。

说得是挺扎心的,但引起共鸣的朋友应该自我反省一下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你真心付出,自然会有好友帮你排忧解难,共渡难关。当然,你要选对人,对于薄情寡义的人,自然另当别论了。

文末自语: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只是,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