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外获读

接触此书完全是一次偶然事件,我生日的时候我哥送了我几本书,里面有一本书就是路遥先生著的《人生》,人生这两个字让人一咋看都会觉得沉甸甸的感觉,放在我的桌上好几天了,有一天晚上吃完晚饭我才慢悠悠的拿起翻看,这一读便让我停不下来,先生用朴实、自然的文字将故事里面的人物,情节描述的栩栩如生,仿佛让你畅游在那个年代,于是每天下班回来吃完晚饭便开始翻开此书,细细的阅读,看了三个晚上便看完了,看完此书我还沉浸在故事中意犹未尽,想多了解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跟发生的事情,恰逢4/23日世界读书日,当当网搞活动,《平凡的世界》我以前有听过书名,但我从来没有读过,原因一:我不是那种能够沉下心来静静阅读文学书籍的人,虽然这是篇小说;其二:篇幅确实挺长的,三册,我觉得自己有点难看完。但这次我毫不犹豫地下手买回来了,决定拜读。当当网的速度确实挺快的,第二天书籍就到了,手上拿着这三本沉甸甸厚重的书,我心想着确实够厚的,这要翻多久才能看完咯。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是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路遥《人生》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路遥《平凡的世界》

二、读有所感

翻开第一册看完第一章我知道我接下来又会夙兴夜寐地追了,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在桌上沉睡着布满灰尘。

1、那个年代

黄土高原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讲一直都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我想象着哪里四野八荒都是黄黄的土,黄尘满天飞的情景,他们管住的房子叫窑洞。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高原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除了黄黄的土还有绿色的气息,绿色象征着生命力。 这本书描述了七八十年代十年间的故事,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初期,以双水村孙玉厚一家来展开对那个年代的续写,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我想我会用“穷”字来说明,吃不饱,穿不暖、读书对于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奢侈的。孙玉厚家的窑洞住不下一家子人,孙少平跟妹妹兰香只能晚上借住在好朋友金波家里,一家人吃的是很稀的稀饭跟黑面馍,白面馍都是难得吃一次,孙少平在学校里也只能吃两个黑面馍,连最差的丙菜都吃不起。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村里人民集体生活,每家每户记工分,按工分分粮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个年代的生活真的是太苦了......2、亲情、爱情、友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却又是群居动物,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温暖着我们的一生。家是一个人最大的依靠,不管我们游到何方,家永远是我们的牵挂。孙少安在13岁的时候便辍学跟父亲一起出山劳作挣工分,用小小的肩膀跟父亲一起撑起这个家,供弟弟妹妹上完学,孙少安其实也想上学,但是当时的情况一家子这么多人要吃饭,弟弟妹妹还要上学,光靠父亲一个人挣那点工分是养不活这一大家子人的,他毅然的决定辍学帮助父亲一起撑起这个家,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考不上初中,孙少安参加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在全县几千考生当中,他考了第三名。可是,为了弟弟妹妹,为了给这个已经“烂包”的家节省点儿钱,让父亲孙玉厚少受点儿累,心平气和的跟孙少安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并且决心要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他做到了一个好庄稼人,在庄稼人所有的活中他是做得最好的,而且还担任了生产队的队长。孙少安在这个家一直都是任劳任怨的,他渐渐地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家里不管出了什么麻烦,都是他站出来处理并安慰家人,以至于后来跟父母分家的时候,他痛哭流涕,他不敢想象这个家离开了他会怎么样,但是为了自己的小家,他又不得不跟父母分家,幸运的是就算分开以后,小家庭跟大家庭的情感也始终没有割断,这是很难的。家庭和睦是一个家庭幸福的起点,不管富不富裕希望所有人都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因为它会影响你一生。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祝愿所有的人都是幸运的人儿。金波跟孙少平的友情让我动容,一辈子有这样的好朋友、知己值了。在贫苦的岁月里,金波温暖着孙少平,金波的家庭比孙孙少平家要富裕一些,金波的父亲是在外面跑运输的,所以经济上比完全靠劳作挣工分的孙少平家要好很多,孙少平晚上一直都是住在金波家,初中跟高中上学,孙少平都是共用金波的自行车回家的,因为孙少平没有自行车,家里实在太穷了,在学校里面,金波也没少给孙少平塞白面馍的饭票,但是孙少平拒绝了,他怕养坏自己的胃,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有白面馍的票每家也不多。不管孙少平遇到什么,金波都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在学校里孙少平跟郝红梅的青春期懵懵懂懂的爱恋,由于各种原因郝红梅最后选择了家里条件好的班长顾养明,金波知道了后,召集室友揍了顾养明一顿,为孙少平出气,揍人尽管是不对的,但是这种友情是让我们感动的。有一次孙玉厚来学校找孙少平,快吃午饭时,孙少平正要拿以前润叶姐给他的粮票换成的几张白面票,去给父亲买饭,金波却从街上买回来一堆烧饼和二斤切碎的猪头肉。高中毕业以后,孙少平在县城做了揽工汉,每次去找金波的时候,无需多言,金波都会事先给他准备好大半盆手提白面片,里面还泡五六个荷包蛋,他知道孙少平的饭量。这些画面是多么的暖心,有一个懂你的朋友是一辈子的幸运跟幸福。孙兰香跟金秀的友情,当兰香为了家里生计不想上学时,金秀难过得眼圈都红了,说:“你一定不能退学,如果你们家供不起你上学,我就哭着央求我爸我妈,让我们家供你!”平时金秀买什么学习用具,都是两份,她自己的一份,兰香的一份,她还把母亲给她的零用钱,硬给兰香口袋里塞一点,而兰香又带动她在学习上长进……两个人最终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真正的友谊,就是在你困难的时候,不用你开口他就帮助了你。真正的友谊,就是在你困难的时候,及时送上温暖的拥抱。

好的爱情是温暖人心给人力量的。

孙少安跟田润叶的爱情是遗憾的,两个人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彼此都是爱着对方的,但是由于当时没有门当户对的爱情观念,两家贫富的差距,最终让这段感情落下帷幕,少安的家太贫困了,窑洞自己一家人都住不下,吃的粗糙的饭食,田润叶的家境要比少安家殷实一些,田福堂是双水村的一把手大队书记,不用出山劳作,过着不错的生活,润叶在县城当老师教书,润叶的二爸田福军又是县上的领导。书中有一个细节是这样描述的,当田福堂发现了润叶跟少安的爱恋,田福堂气得牙痒痒,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他觉得这样一个穷小子怎么可能配的上他家润叶,以至于后来他还告发了少安偷分猪饲料,想用此来打击一下这个穷后生,这段感情中少安是矛盾的,他爱着润叶,但他却是一直退缩的哪一个人,润叶苦苦的追赶最终撞破了头,爱而不得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孙少安跟山西姑娘贺秀莲的爱情婚姻是符合当时农村家庭境况的,在当时的家庭情况下是孙少安的最佳选择,但秀莲确实也是一个好的人生伴侣,秀莲家的家境比少安家好一些,也是农民,秀莲还主动提出不要彩礼,不要彩礼在当时是给少安带来了莫大的慰籍,秀莲对少安是一见钟情,她看中了这个穷后生,即便是少安的家那么贫困,她也一直陪伴着少安,爱着这个男人,少安也被秀莲的这股热劲慢慢暖化了,他也渐渐的爱上了秀莲,虽然家庭是贫困的,但两个人过的还算是幸福圆满的。

田润叶跟李向前的爱情前期是痛苦不堪的,但庆幸的是最后的结局是温暖人心的。在当时情况下,我们知道田润叶跟李向前的婚姻是一桩政治婚姻,是为了帮助她二爸田福军,田润叶才同意这桩婚姻的,尽管他二爸前期是不知情的,李向前的父亲和田润叶的二爸是同事,李向前是一直爱着润叶的,他跟他的父母说这辈子非润叶不娶,单相思吧,润叶对李向前是没有感情的,但是对于少安已经结婚的无力回天的事实,自己对于爱情的绝望,想帮助二爸的心理,最终她妥协了这桩婚姻,但是婚后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她一直都没有接受李向前,婚后想方设法调离工作逃离这座城市,尽管润叶对李向前没有感情,但李向前也没有跟润叶离婚,因为他太爱润叶了,李向前对润叶的家庭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帮助,带着他小舅子润生教他学车跑运输,照顾有佳,完全没有因为两个人的感情问题而有半分懈怠,润生跟姐夫在这段时间的接触中开始慢慢的了解了姐夫,十分同情姐夫的境遇。他私下里单独找到姐姐,为姐夫鸣不平,虽然润叶在当时没有松口,但对弟弟的这番话还是感到很吃惊的。李向前由于润叶对他一直不理睬,于是经常借酒消愁,有一次酒后驾驶,结果出了车祸,双腿保不住,只能截肢,没有双腿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痛苦残忍的一件事,我不敢想象......,也就是在这时,润叶突然想通了,决定要担负起妻子的责任照顾向前,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李向前本想一死了之的心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他终于等来了他的润叶,两个在后面互相的理解包容,还育有一孩子,生活总算是幸福圆满的。

孙少平跟晓霞的爱情,是跨越了当时的阶级,直击灵魂的纯碎爱情,是让人震撼的,最后也是让人惋惜的。晓霞是县领导田福军的女儿,而孙孙少平是双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儿子,晓霞虽然也是双水村的人,但没有在双水村呆过,跟随父母一直在城里。两个人通过对书籍的热爱,在思想上产生的共鸣,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彼此吸引,他们常常像两个大人一样探讨一些“大问题”,晓霞对于孙少平的影响是巨大的,晓霞给了孙少平很多无私的帮助,在书中曾被誉为孙少平的人生导师。是晓霞让孙少平接触到了小县城以外的世界;是晓霞让孙少平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有追求的人,高中毕业的时候,她曾经这样叮嘱孙少平:“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生怕我过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便宜的猪娃;为一捆柴草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关系还是限定在友谊的范围内。高中毕业后,孙少平回到双水村后在村里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当时农村的情况下,能当一名老师,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了,不用出山劳作,每个月还能拿到一定金额的补贴,这是一件值得全家高兴的事情,孙少平也是很高兴的,这样他就有时间继续看书了,晓霞每周都会给他集中寄一次《参考消息》,恢复高考后,晓霞考上了黄原师专中文系,上了大学。后面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不再需要老师了,孙少平回到家里当了一名农民,跟随大哥、父亲出山劳作,选择了跟晓霞断了联系,因为他现在是一名农民,每天都得为生计发愁。孙少平的内心是不甘愿一直做一名农民的,所以没过多久他便跟父亲、大哥商量他要外出县城谋生的打算,父亲、大哥虽然不舍得他外出受苦,但最终在他的强烈诉说下还是同意了。也就是孙少平的这一次来县城,使他跟晓霞后来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孙少平在县城里做了一个揽工汉,她知道晓霞也在这座城市,但他没有勇气去找晓霞,晓霞现在是个大学生,两人的家庭贫富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孙少平家的贫困,还有他现在只是个揽工汉使他的内心是充满自卑的。一个细雨绵绵的晚上,孙少平闲来无事便上街打算去看电影,也就是这个晚上孙少平跟晓霞在县城电影院门口相遇了。有时候很多东西就是这么奇妙,相遇也是奇妙的。这个晚上以后晓霞跟孙少平之间的联系开始紧密了,“爱”是个很神秘很奇特的东西,在人的内心里慢慢流淌,两个人从此以后每个周六晚上都会相约在晓霞父亲的办公室见面,也会相约去县城旁的古塔山爬山,也就是在哪里两人许下了杜梨树之约(两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时候,古塔山上,杜梨树下,不管我们身在何方,各自在干着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赶回来见上一面),后来孙少平在晓霞的帮助下去了铜城煤矿当工人,晓霞毕业去了省报当记者。情侣之间的异地恋聚少离多是常事,但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对彼此是相信、尊重、时时想念的。如果晓霞没有牺牲,我想他们一定会过着幸福的生活。

晓霞的日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分享(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3、责任、善良、孝道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熠熠发光,责任、善良、孝道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品质。孙少安在还是个孩童玩耍的年纪便辍学跟父亲一起出山劳作撑起这个贫困的家;孙少平不计前嫌、义无反顾地帮助郝红梅解除危机;晓霞在抗洪中,看到一个孩子流落在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救了孩子,但自己的生命却永远的定格在了那一瞬间;县城北关善良的刘书记家,两口子对孙少平关怀备至,孙少平做事很认真,经常帮刘书记家做一些事,还给小孩补习功课,孙少平也是在那个期间认识到:只要自己诚心待人,别人也才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孙少平的祖母是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瘫痪在床上十几年,家里人对这位老人一直都是细心呵护照顾,家里有好吃的首先都是想着祖母,每次哥弟俩出门上街,都会给祖母单独带东西回来,这是不容易的,想想我们这个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多少这样的老人晚年都是痛苦不堪的,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久病无孝子”的话语,但是在这里幸运的是我没有看到此种画面,我看到的是他们一家对祖母的尊敬跟照顾,这是我们值得反思学习的。

4、结语

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我打开了音乐又听了一遍朴树的“平凡之路”: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

愿诸君在这不平凡的世界里,走出自己,走出不平凡的人生,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2021加油带头人##幸福是怎么做到的##在头条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