妗子和外甥女的关系怎么称谓(别对妗子有偏见)(1)

别对妗子有偏见:舅舅对你好,只因背后有个好妗子

文‖岳干业 图‖网络

新春已经临近,该给舅家送礼肉了。不知道啥时候传下的风俗,我记事起就是这样。

每年腊月二十六是割肉的时候。父亲年年公鸡叫就起床,冒着严寒跑十几里路到繁城或柏庄去割肉,割点圪塔肉自家吃,再割几块上好的礼肉条,给舅家送去。(想欣赏岳干业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钩沉:许昌这个村寨,多年前曾发生异常惨烈的故事)

妗子和外甥女的关系怎么称谓(别对妗子有偏见)(2)

俗话说:舅亲外甥姑亲侄,妗子亲的是外包皮。在我家不这样认为,也不认同这个说法。

我姥爷家是柏庄南边宋庄的,膝下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也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三个舅舅娶了三个好妗子,个个心底善良,热情待人,和蔼可亲,待我们姐弟几个像亲生的一样。

每年过年送礼肉,我们兄弟仨争着去,一能穿新衣服,二能吃肉解馋,三有压岁钱。八里路程看谁跑得快。

一进舅家大门,舅和妗子都热情得很,问:冷不冷,累不累,赶紧进屋。随后拿柴掌火,那时冬天冷得很,入冬不知下多少场雪,中午开化,到处是泥,那时没胶鞋,大人们穿木坭,晚上冻得硬梆梆的,房檐的流冰几尺长。

到做饭时,妗子们忙着切肉炒菜,那时我们这里都是豆腐,白菜,粉条炖菜,叫咸汤。肉格外炒,吃饭时盛到碗上边,叫肉搭顶,因为那时肉少,若搅到锅里看不到,再说是招待客人的,自家少吃点。

妗子和外甥女的关系怎么称谓(别对妗子有偏见)(3)

妗子给我们盛很多肉,让表哥陪着,他那碗里肉就很少,其他人在厨房吃,可能晚里都没有肉。俗话说:亲不亲碗里看,碗里看人心。

吃完饭,妗子们给我们每人一块钱,一块钱在现在不算什么,在那时能买一斤半肉,豆腐能买八斤,白菜能买二十斤。小时候连一分钱的水果糖都很少买。

不但过年如此,平常也是一样,那时我和表哥都在范湖上学,每星期都要去一次,妗子们把好吃的都给我吃,这就是亲情,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我姑家的孩子去我家也是一样该吃就吃,该拿就拿,俗话说:外甥是舅家的狗,见啥就拿走。不过没有好妗子,你一样也拿不走。

我叔没孩子,我跟着叔长大,婶的娘家自然就是我另一个姥爷家,他家是繁城南边孙寨的,也是勤劳本分的农民,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样我就又有了两个舅舅和一个姨(也就是我婶)。两个妗子也是好妗子,待我和姨家的表妹表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

妗子和外甥女的关系怎么称谓(别对妗子有偏见)(4)

我大妗待人和蔼可亲,贤慧善良,对待公婆像亲爹娘一样。我上小学的时候每星期要去一次,暑假时在她家一住就是几天,那时生活那么困难,我大妗从没有嫌弃过,好吃的紧我吃。几个表哥表弟相处的特别好,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我二舅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由于文才好,思想坚定,吃苦耐劳,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当时在开封地区是最年轻的乡区长。抗美援朝时,他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战场,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在上甘岭战役中,敌机把坑道炸塌,他和另一个战友被埋在坑道里,战友们把他扒出来,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赶紧送到战地医院,就是在这次养伤时认识了我妗子。

我二妗是广州人,从小父母双亡,和哥哥相依为命,在社会的帮助下长大成人,她也踊跃参军入朝,在志愿军某师医疗队工作。经过战火考验,她意志坚定,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表现突出,火线入党。

妗子和外甥女的关系怎么称谓(别对妗子有偏见)(5)

战争结束后,二妗和我舅一起分配到郑州工作,后来调到开封工作。

放暑假时,我跟随妈妈到开封看我爸爸,路过郑州先在他们家住上几天,她看到我们非常热情,待我和大表妹一样亲,到街上买一堆好吃的。同时买衣服买玩具等,这样的妗子能说不好吗?

初四,舅家表哥表弟都提着点心果子来我家回节,我父母也是和舅舅妗子一样招待他们。亲戚就是这样你来我往,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就是亲情,永远割不断的亲情。

虽说父辈们已经去世,但他们这种亲情永远传递了下来。妗子们对我们的好今生今世都忘不了,她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在我心中。我的表哥表弟们也没忘他们的舅舅妗子对他们的好,每年清明节,周年祭日,都往返几百里到坟前烧纸扫墓。

写此文是让那些对妗子有偏见的外甥,要懂得妗子的心,他和舅舅一样是爱你的,你舅舅为你做的一切,是因为背后有个好妗子。

妗子和外甥女的关系怎么称谓(别对妗子有偏见)(6)

【作者简介】岳干业,70岁,农民,襄城县范湖乡牛庄村人,闲暇喜写诗文找乐。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