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经验分享(用我考研二战的血泪史给你总结的实用经验Day105)(1)

抖音:谭剑波考研英语微博:谭剑波tangible唱吧:tangible1982一直播:34908557

By:青芒

16年考研惨败,17年考研成功。这短短的十几个字却能概括了我这两年的的心路历程和经历。

当初是否要二战,纠结了很久,主要纠结的点还是在年龄上面。虽然我是个男生,看似没什么年龄压力,但是我高考复读过两次,比同届的同学要大二到三岁。16年考研失败,我整个人就是有点懵,和我同龄的人研究生都要毕业了,而我连研究生都没考上。

考研失败的那段时间,我整夜整夜的失眠,一直在想我以后应该怎么办,是工作还是继续考研?家里人一直都是支持我的选择,是我自己一直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

同龄人不是研究生快毕业,就是已经工作两三年,已经可以养家糊口了,但是我要是考研就还要家里人养着。而一直以来,考上研究生又被我视为改变现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就这样纠结来,纠结去。我最后还是找了一份不好不坏的工作,考研的种子的那颗就深埋在我的心中,不见阳光。

工作两个多月的时候,差不多到了8月,我想要考研的冲动越来越大,恨不得马上辞职回去考研。那时候深刻的体会到能够安心的读书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对于年龄,我也开始释怀了,不读研过3年我是28岁,读研了过3年,我还是28岁,不过我是28岁的研究生。

我冷静下来考虑了两天,又询问了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我决定再考一次!!!至于工作,在12月之前我都是边工作边考研的,11月底的时候我就辞掉了工作。

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直接把工作给辞了,一是我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我想给家里减轻负担,在二战期间所花的钱,都是我自己赚的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二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我在一战失败之后找工作深刻的体会到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所以我需要几个月的职场经验,考研失败大不了再找一份工作。考研已是不易,边工作边考研更是考验我的决心。

8月7号,我正式开始二战。由于白天在上班,我只有晚上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把时间精确到小时。

我每天下班比较晚,差不多7点半才能到家,8点可以正式开始复习。晚上8点到12点,一共四个小时。早上6点起床,看一个小时书再去公司。这样算下来,完全可以静下心看书只有5个小时。这五个小时我是安排专业课和数学(平均每科2.5个小时)。

英语和政治我是用了零碎的时间,比如中午午休我只睡20分钟,还剩下30分钟我用来背单词。在公交车上,我用来背政治或者是看老师讲课视频。就这样坚持了4个月,边工作边考研的生活,那种心累真的是一言难尽,总之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到了11月底,我辞掉了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考研冲刺之中。幸好,一切的努力都有了回报,最后如愿考上了研究生。

写那么多,其中的辛酸苦楚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

对于二战的同学,我有几点建议:

1. 如果下定决心二战,请你默默的努力,不要每天宣扬着你努力学习着。很多事情,你做成功了,大家才会觉得你牛逼。

2. 坚持跑步,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重要是能够缓解压力。

3. 保持心态的平和,不要想太多,一下幻想自己考上研究生,一下又唉声叹 息, 一切都是未知数,自己默默的努力就好,结果怎么样,天来定。

4. 一旦决定二战,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不管能不能考上,一定要把所有科目都考完。

愿所有美好都如期而至,愿所有努力都所有回报。

考研二战经验分享(用我考研二战的血泪史给你总结的实用经验Day105)(2)

【2006年阅读Text 1,第1段】

In spite of “endless talk of difference,” American society is an amazing machine for homogenizing people. There is “the democratizing uniformity of dress and discourse, and the casualness and absence of deference” characteristic of popular culture. People are absorbed into “a culture of consumption” launched by the 19th-century department stores that offered “vast arrays of goods in an elegant atmosphere. Instead of intimate shops catering to a knowledgeable elite,” these were stores “anyone could enter, regardless of class or background. This turned shopping into a public and democratic act.” The mass media, advertising and sports are other forces for homogenization.

【参考译文】

尽管人们喋喋不休地谈论美国社会的差异,美国社会仍然是一部惊人的民族融合的机器。在美国,大众文化的特点就是“在服饰和谈吐方面大众化的一致性、漫不经心和不拘礼节”。人们沉迷于一种由 19 世纪的百货商店掀起的“消费文化”中。这些商店“在幽雅的环境中供应琳琅满目的商品。与那些迎合知识精英人士的人情味十足的小商店不同”,这些商店是“任何阶段和背景的人都可以进入的”。这使得购物转变为一种公认和大众的行为。大众媒介、广告和体育赛事也促进了民族同化。

【核心词汇解析】

homogenize

v. 使雷同

英 /hə'mɒdʒənaɪz/

美 /ho'mɑdʒə,naɪz/

词根:-gen- 出生,产出

词例:

generate v. 产生;发电

genius n. 天才

词缀:homo- 同样;相同

词例:

homocentric adj. 具同一中心的; 同心的

homograph n. 同形异义词

词组:

homogenized milk 均脂牛乳

例句:

Even the bureaucrats can't homogenize cultures and tastes.

即便是官僚们也不能令各种文化和品味雷同化。

uniformity

n. 统一性

英 /ˌjuːnɪˈfɔːməti/

美 /ˌjuːnɪˈfɔːrməti/

词根:-form- 形

词例:

formality n. 正式手续; 例行公事

information n. 信息;消息;情报;资料;资讯

词缀:uni- 单;独;一

词例:

unique adj. 独一无二的

uniform n. 制服

词组:

uniformity coefficient 均匀系数;均匀度

例句:

He argues that we need statewide uniformity.

他辩称我们需要全州统一。

intimate

adj. 亲密的; 个人的; 私下的 n. 密友;至交;知己

英 /ˈɪntɪmət/美 /ˈɪntɪmət/

词根:-mate- 朋友;伙伴

词例:

classmate n. 同班同学

roommate n. 室友

词组:

intimate relationship 亲密的关系

例句:

We're not on intimate terms with our neighbours.

我们和邻居来往不多。

elite

n. 精英

英 /eɪ'liːt/ 美 /ɪˈlit/

词根:-lit- 选出

词例:

eligible adj. 有资格的

elect v. 选举;选择

词组:

elite education 精英教育,英才教育

例句:

The government is comprised mainly of the elite.

这个政府主要由精英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