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守护人#写给女儿的第六篇文章:世说新语里的三则小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世说新语5个小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世说新语5个小故事(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5个小故事

#古籍守护人#

写给女儿的第六篇文章:世说新语里的三则小故事

一、《陈寔访荀淑》

陈寔访荀淑,因家贫无仆人,就让大儿陈纪(元方)赶车,小儿陈谌(季方)手持节杖跟后,孙子陈群(长文)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家,荀淑就让他的八个儿子(因才学号称荀氏八龙)到门口迎接、敬酒、上菜等,那时孙辈的荀彧尚小,就坐在爷爷膝前。

这个故事主旨描述的是德行高尚的士族之间的交往,里面的人物也都是汉末魏晋时期的两大高门世族颍川荀家和陈家的代表人物。

汉时,颍川成为实际上的学术中心,名士大儒均来此地开馆授徒,私学极盛,也涌现出一大批名垂青史的风云人物。当时也是门阀士族的时代,豪族通过举荐、世官、门生把握仕途,利用家传经学垄断文化,通过聚族、庄园经济、荫庇控制乡里,逐渐发展壮大。

颍川荀氏和陈氏就是当时的典型士族之一,荀氏经历了从后汉末年形成世家大族再变成魏晋高门的整个时期,家族发展的奠基人是荀淑,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其八个儿子全心治学、钻研儒学,号称“荀氏八龙”;其孙辈的代表为曹操著名谋士荀彧和荀攸,荀彧常年为曹操镇守后方,“居中持重十余年”,巩固基础,功勋卓著,更重要的是举荐人才,包括举荐了钟繇、陈群、郭嘉、司马懿以及当世名士郗虑、华歆、王朗等人,十数人为卿相,相当于为曹魏政权带来了一整套文治班底;荀攸则在曹操降张绣、擒吕布、败袁绍、定河北过程中屡献奇策,在曹操一统北方的过程中居功至伟。

颍川陈氏由汉末入于魏晋,子孙历十余世贵显,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家族奠基人是虽出身贫寒、但才学和品行高尚著称于世的陈太丘陈寔共有六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两人在品行才学方面曾有“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之称;孙辈的佼佼者为陈群,陈纪之子,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二、“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龙亢桓氏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327年苏峻之乱,桓温之父桓彝守泾县县城,因叛徒江播的出卖而被杀,此年桓温十五岁,他枕戈泣血,立誓要报仇血恨,重振家业;十九岁, 假扮吊客,混入仇人丧礼,手刃其三子,以此扬名天下,结交名士,被时评比做孙权、司马懿。并被皇室招为驸马,做为政坛新星步入仕途,一路官运亨通,由将军、太守而刺史、方镇;三十三岁,帝国执政司马昱为削弱已在荆州传承两代的庾氏,不准其父死子继,任命桓温镇荆州,都督西部六州之地。三十五岁,桓温挥师西进,攻灭成汉,收复丢失四十余年的益州,威名大盛,进而三分帝国疆土有其二,治下八州形同割据。司马昱为制衡桓温,将著名隐士殷浩请出,参与朝政。三十九岁,眼见后赵政权崩溃,中原大乱,桓温多次请求趁势北伐,为一心抑制他权力的司马昱拒绝。桓温愤然挥军东下,兵抵武昌,朝野惧惊。司马昱写信劝阻,桓温回军。四十一岁,司马昱令殷浩领军北伐,希望他建立功业,制衡桓温。岂知接连大败,朝野共愤。司马昱为桓温逼迫,罢免殷浩。桓温从此尽揽朝中内外大权。四十二岁,桓温北伐关中,四万雄兵临灞上,打得氐秦政权坚壁清野、苦苦支撑、几近亡国。四十四岁,桓温大败叛羌酋首、“小孙策”姚襄,收复故都洛阳。五十二岁,桓温主持“庚戌土断”,打击士族豪强,极大增强国力。五十七岁,桓温北伐鲜卑燕国,先胜后负,枋头兵败,遭遇生平最大挫辱(败于慕容垂,当世另一枭雄,后燕开国君主);五十九岁,桓温废掉皇帝司马奕,拥立司马昱为帝;六十岁, 司马昱忧郁成疾,病卒,留诏桓温辅政。六十一岁,桓温进京,拜谒司马昱陵墓,不久一病不起。六十二岁,桓温病卒,将桓氏基业交由其弟桓冲。

桓大司马一生不走废棋,步步为营,不紧不慢,从容不迫到了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步,然而无论这样一个大神多么的稳扎稳打常年积累,也最终未能捅开时运锁死下的天花板。他更像是旧时代很多人的综合体,树犹如此有魏武修洛阳旧官邸的色彩,一生稳中求胜有丞相之风,逐步吞噬东晋各州郡,又像当年四处救火又扎根极深的司马懿,有梦想,有野心,有能力,有手段。

三、“芝兰玉树”的陈郡谢氏

某日,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谢家打入上流社会,始于谢鲲;而谢家成为士族领袖,始于谢安(谢鲲之侄)。谢安年少就得到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不过谢安一开始并不想要做官,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谢家当时在朝廷的代表人物是其弟谢万,曾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担负守边重任,后来谢万因病早逝,谢安为维系家族在朝廷的地位和势力而出仕。桓温去世后,为平抑桓家势力,谢安力主太后(其外甥女)垂帘听政,谢家开始执掌大权,淝水之战中谢家子侄谢玄带领北府军四战四胜、全歼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谢家声望和势力达到顶峰。谢安非常注重家族对晚辈的教育,言传身教,虽然谢家子弟并不一定干政,但是谢安总想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孩子。就像看到芝兰玉树想把他们栽种在自己家庭院一样。正是谢安的极力培养,整个谢家人才济济,比如谢玄、谢道韫、谢灵运、谢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