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交配后就吃掉丈夫,为什么公螳螂不反抗也不逃走?螳螂属于一种肉食性动物,神奇的是螳螂没有头还能存活十天左右。但更为奇葩的是,母螳螂在交配前或交配过程中会吃掉公螳螂,所以它们被称之为是昆虫界的黑寡妇。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1)

螳螂

螳螂是怎样一个物种?

螳螂:也叫刀螂,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 螳螂的身体长而光滑,如果单看头部,会让人想到外星人,它三角形的头部有一双鼓鼓的大眼睛,一副"终结者"的样子。

螳螂的体型在昆虫中属于偏大的,体长一般55-105毫米,它能爬能跳还能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基本上都有过抓螳螂的经历,在抓螳螂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螳螂的那一双大长腿,上面还有长着扎手的刺,就像两把锯子一样。

螳螂在世界范围分布很广,目前已知的各类有2000多种,在中国已知的约有147种。螳螂喜欢生活在热带地区,是农业害虫的天敌。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2)

螳螂

螳螂是昆虫界强大的捕食者,会捕食任何东西:蠕虫、其他昆虫和同类。螳螂大多数是绿色、棕色或粉红色的,它们还很会伪装自己,能够与周围的植物融为一体。螳螂的两只眼睛突出,和人类的眼睛一样,它们的视觉也是立体的,螳螂可以通过三维图像来观察猎物。同时它还有非常灵活随时移动的颈部,它突出的眼睛可以看到几乎任何方向。一旦猎物进入视野,它就可以用两只眼睛进行三角测量,提取物体的位置和大小,帮助它们更快更准确地捕食猎物。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3)

螳螂

为什么母螳螂交配后螂要吃公螳螂?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看黑猫警长的时候,有被里面这样的情节吓到,母螳螂和公螳螂交配后会吃了公螳螂。因为爱它,所以要吃了它,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要确定的是,母螳螂确实存在吃公螳螂的行为,在母螳螂的眼里,一切比它体型小的昆虫,都被它视为食物,公螳螂也不例外。

繁殖后代是自然界的规律,螳螂也需要繁殖后代,每年的8月份是螳螂繁殖交配期,公螳螂会主动去找母螳螂交配,同时母螳螂也会分泌一种对物质来吸引公螳螂。螳螂的交配时间较长,一般为2-5小时,在此过程中,母螳螂可能是边交配边开始吃公螳螂了,通常是从头部开始吃,一直吃到腹部,一直把公螳螂全部吃完。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4)

螳螂

在国外有科学家曾对母螳螂为什么会在交配时要吃掉公螳螂做过相关的试验,他们分别将三种不同状态的螳螂分开放在不同的实验室里,让其进行交配。

第一组是公螳螂和母螳螂都是吃饱的状态下,让其自然交配,但是并没有发生母螳螂吃公螳螂的现象。

第二组是让母螳螂饿了3-5天,在试验中,科学家们发现,交配期间,母螳螂会试图吃掉公螳螂。

第三组是让母螳螂饿7-11天,母螳螂处于极度饥饿状态下,一见到公螳螂就冲上去攻击公螳螂要吃掉它,根本无法交配。

实验的结果,让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母螳螂如果不饿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吃公螳螂,发生交配时吃公螳螂的都是母螳螂处于饥饿状态下的。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5)

螳螂

那除了母螳螂是因为交配时饥饿而要吃了公螳螂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这种可能当然有!为了更快完成交配而吃了公螳螂!

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母螳螂与公螳螂交配时,母螳螂边交配边吃公螳螂,整个头部都已经被母螳螂吃掉了,都没有停止交配,公螳螂没有头也能交配?

是的,没有看错了,公螳螂没有头也一样可以交配,而且没有了头部,公螳螂的交配欲望更强,可以说是自然界最强“下半身思考”。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6)

螳螂

讲一讲关于下半身思考的事情

在我们很多人的认知里,头是身体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头,也就等同于没有了生命,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神经中枢很集中,头部发号施令控制身体其它部体,没了头什么都干不了,但这并不是生物界的默认设定。

大部分的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一般是比较分散的,有多个神经节。也可以把神经节理解为 CPU。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7)

上图是以蝗虫为代表的昆虫神经系统。蓝色的区块是神经节,英文注释从头到尾依次为脑(又称食道上神经节)、食道下神经节、胸神经节(最多 3 对)、腹神经节(最多 8 对)。

从这张图片的神经分布来说,除了头部以外,螳螂下半身的呼吸、感觉和运动,由胸神经节和腹神经节来负责处理。

所以,即使公螳螂没了头部依然可以盲控他的四条后腿,抓住雌螳螂的腹部,继续进行交配,而没了头之后的公螳螂,下半身也就宣告独立了,完全成了“下半身思考”。

在一些饲养螳螂的爱好者里,就有人对欲望不强的公螳螂采取过断头处理法,在交配过程中,为了刺激公螳螂,母螳螂即便在不饿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通过吃掉公螳螂来让它更快完成交配。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8)

螳螂

公螳螂知道交配后会被吃掉吗?

在网上一直有流传着母螳螂吃掉公螳螂是为了更好的繁育后代,而公螳螂是自愿牺牲的,其实这一点并不完全正确,有研究表明,公螳螂其实在交配后是想逃,但可惜逃不掉。

在螳螂的交配季节里,已经成熟的公螳螂为了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会去寻找母螳螂,

而交配后能不能活下来就要看运气了,因为,母螳螂根本不会将前来求爱的公螳螂当成是自己的丈夫,螳螂之间也没有感情一说,母螳螂只会将送上门来的公螳螂当成是自己食物。

如果运气好的话,遇到的母螳螂是刚进食完还不饿的情况下,母螳螂对于进食没有太大的欲望,交配完成之后公螳螂安全离开的是完全可能的。而如果它运气不好,刚好遇到一个饥饿还体型大的母螳螂,根本来不及交配就会被母螳螂吃掉。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9)

螳螂

对于母螳螂来说,这是送上来的免费的午餐,不吃白不吃,在它的眼里,公螳螂就是食物,而它需要食物。科学家们虽然对这种行为表示非常震惊,但也尊重动物的生存法则,他们把这种行为描述为“性食同类”。

被母螳螂吃掉,公螳螂也不是不想逃跑,而是大部分情况下逃不掉,在体型方面,母螳螂是公螳螂的两倍左右,因此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公螳螂的反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了。因此总的来说,公螳螂对母螳螂的危险性是了解的,而它们之所以在交配后被吃掉,不是因为没有逃跑的行为,而是因为在巨大的实力悬殊下,能逃走的几率很渺茫。正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公螳螂也真是够悲催的了。

螳螂不仅吃配偶,还吃兄弟姐妹,在它们的眼里,只要是体型比它们小的昆虫都是它们的食物,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螳螂爱好者们不养螳螂的原因,因为它们太会自相残杀了。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10)

螳螂

性食同类是如何发生的?

在自然界,吃同类的动物并不多见,螳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在考虑动物行为动机时,我们不能将人类的道德观代入到动物世界中,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有些人认为,螳螂之所以性食同类,是因为吃掉公螳螂的头,有助于公螳螂分泌更多的生殖细胞,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因为科学家们在实验中观测到,母螳螂吃公螳螂的行为并不只是在交配时,而很多是发生在交配之前,而一边交配一边吃掉公螳螂的行为,显然并不利于繁育下一代,所以这一说法科学家们是持怀疑态度的。

简单的来说,之所以发生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母螳螂在孕期需要食物,需要蛋白质,而公螳螂正好就是蛋白质,动物们的生存基本就是靠自己的捕食能力,母螳螂孕期捕食能力下降,使得它们只能以同类为食。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11)

螳螂

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为了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性食同类的行为存在,但成功率也不是特别高的,在完成交配时,公螳螂快速逃跑的机会也有,如果所有公螳螂都在交配时被母螳螂吃掉,那这一种类也就面临灭绝了,因为没了公螳螂,母螳螂自然也就没有繁育了。

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也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螳螂都会发生性食同类的行为,在2000多种螳螂种类中,只有约30%的种类会有这种行为。

写在最后

生物的行为受基因和后天环境控制,螳螂种类能延续下来,没有被灭绝,也就说明了性食同类这一行为是自然法则,公螳螂牺牲能换取母螳螂让种群延续,因此该基因就被保留在种群中。

总之,存在即合理,每个生物面临的环境不同,所以采取的生殖策略也不同。

亚洲巨螳螂是怎么产卵(昆虫界的黑寡妇)(12)

螳螂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