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鲁卧城3

彝族“六祖分支”

卞伯泽

根据彝文经典记载,约公元前七世纪,正值春秋周朝晚期,彝族首领阿普笃慕在洛尼山主持祭祀,由他的六个儿子分别率领六支人群向不同的方向迁徙。

彝族历史四大热氏家族(彝族六祖分支)(1)

复制图片会泽县宝云街道扯嘎村王家沟小组

武部:即穆阿怯,六祖之长子,迁徙到今昆明一带。此后,其后裔又进行分支,扩展到今两湖地区。

乍部:即穆阿姑,六祖之次子,迁徙到今昆明以南、以西一带,后发展到今越南、老挝、缅甸等地。

糯部:即穆阿赛,六祖之三子,迁到威宁一带,其后裔渡过金沙江,占据了大凉山部分地区,控制了整个金沙江南岸。

恒部:即穆阿卧,六祖之四子,迁入凉山后,经过第二次分迁、遍布滇东北部,后从昭通迁出,直至乐山、雅安一带,成为后世的“乌蒙部”。

布部:即穆克克,六祖之五子,向滇东、黔西北迁徙和发展,传到第七代阿德布时,以宣威为中心,占邻了黔西北毕节,遵义等地。今黔西南、广西百色等地彝族均为此支系。

默布:即穆齐齐,六祖之六子,以古堂琅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一共传了七十代。并于古堂琅建“六祖鲁卧城”,成为了早期夜郎国的中心区域。

彝族的“六祖分支”,是彝族历史上的创世史实,随着近些年一些彝文典籍的大量发掘,很多彝族史学家已将分支的地点基本锁定于会泽境内。最近,由王文光等人于2015年9月出版的巨著《中国西南民族通史》把近些年史学界有关彝族六祖分支的史实和分支的地点的最新成果概括于下:

据《西南彝志》记载,到了希慕遮的第31代裔孙笃慕,因洪水迁到“洛尼白”(今云南东川、会泽一带)后,在“拜谷楷戛(今会泽县城)与实、勺两家的三个女儿产生爱情,并与其结婚,生了六个儿子,这就是彝族历史上的‘六祖’”。其后六祖分衍,一些人进入贵州西部地区,现在学术界多已认同了六祖分支这一史实,不过关于其时间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一说根据彝族的谱系进行推算,认为六祖分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则结论十分重要,因该书是于2015年出版,且冠以了《中国西南民族通史》一名,它所下的结论,大体代表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学术界较为统一的结论:其一学术界多已认同了彝族六祖分支这一史实;其二,六祖为希慕遮第31代裔孙笃慕在“拜谷楷戛”与实、勺两家的三个女儿结婚、生的六个儿子,这就是彝族历史上的六祖,且“拜谷楷戛”,作者将其界定为今会泽县城;其三,基本界定了六祖分支的地点“洛尼白”,即今东川、会泽一带;第四,分支的时间,虽还有不同看法,大体界定在春秋战国时期。以王文光教授为主的《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的这些结论,将为会泽系统研究彝族祖源文化开辟新的领域,形成新的篇章。

(未完待续)

编发:袁蓉卉

彝族历史四大热氏家族(彝族六祖分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