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1)

评书大师单田芳

我们纪念单田芳,不仅是因为他与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并称为 “当代评书四大家”,不仅是因为他的评书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更是因为在泛娱乐化的生态中他带来了有内涵的娱乐,还有他借助现代媒介借助市场将评书这门古老艺术发扬光大的所有努力。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2)

单田芳主持河北卫视《天下故事会》

2007年 5 月,我带领河北卫视《真情旋律》全班人马离开了还在播出的这档名牌栏目,另起炉灶,开始筹备一档日播的故事类节目,时长 30分钟,每天中午12点播出。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3)

当时全国电视台特别是卫视频道故事类节目已经很多,做不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根本就无法立足。大家思来想去,想起了一个人: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我们一帮人都是他的粉丝,很多人是听着他的评书长大的,像《三侠五义》《白眉大侠》《大明英烈转》《隋唐演义》《童林传》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老爷子那略带沙哑的声音仿 佛有一种呼风唤雨之能、乾坤挪移之功,能不能请老爷子出马打造一档评书风格的电视故事节目呢?这在全国肯定是独一无二的。想法一汇报领导也认可。可是问题来了:老爷子已经宣布收山了,还肯再出山做一档电视节目吗?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4)

单田芳评书播新闻 加盟河北卫视《天下故事会》

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准备全力以赴争取一下,于是大家一起痛下苦功,把老爷子的 40 多部主要评书听完,认真研究单老爷子评书的风格和内涵,反复讨论如何更好地与电视屏幕对接,出了一套系统的思路。同时栏目组一位能干的编导也联系上了单田芳。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5)

经过一番周折,我们登门拜访,终于见到了这位心中仰慕已久的评书艺术家。我们开门见山和盘托出了栏目组的设想和思路:将评书与电视相结合,打造一档全国独树一帜的评书风格的新闻故事节目,既增强了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也能为评书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看样子我们的想法真的打动了老爷子,他说:想不到你们对评书这么有研究,下了这么大的工夫,想法也很好。本来我已经宣布收山了,不再录制新的评书,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前也没做过,但看在你们对电视和评书的这份感情,我们可以试一下。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6)

单老爷子的话为我们的创意打开了一扇门,大家欢欣鼓舞之后马上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策划工作,评书风格究竟如何定位、具体如何呈现?这是问题的关键。在一个整体思路之下,栏目名称被定为《天下故事会》,明显带有评书化的风格,栏目的片头片尾乃至整个视觉包装体系,主持人开场结尾以及中间的本期导视、下节预告等完全按照评书的风格来打造,主持人开场我们摈弃了老套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 ……节目 ”,改为“风声雨声读书声,故事天天在发生;家事国事天下事,醒目一拍说故事”,将一幅耳熟能详的著名对联巧妙地化用到栏目开场白之中,单从这一细节就能看出栏目组在风格创新方面下了多大的工夫。结尾也是摒弃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之类的套路,改为一首终场诗,比如:“这正是——家中总出怪现象,疑是邻居造磁场;心病还需心药医,幸福要靠拆心网”。很多编导一开始不太会写这种打油诗,但为了栏目风格的一致性,大家都从头练起,最后都熟练地把握了评书化的语言风格。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7)

录制地点也是颇费周折,当时单田芳已经 73 岁,不能让他北京——石家庄往返奔波,于是我们在北京西三环外找到了一个摄影棚,根据老爷子的时间,每月集中录制两次,每次录制三天左右。第一次录制样片的时候并不顺利,因为评书化电视节目的镜头感、节奏感与传统评书差别很大,与以往的电视书场也有很多不同,不管单老爷子对评书有多么驾轻就熟,但录制电视节目还是有一个适应过程,我们既希望达到最佳效果,又担心把老爷子累着了,而单老总是那样不急不燥,这遍行吗,不行接着来,直到大家都觉得满意为止,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他却说你们这么认真我当然更不能含糊。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8)

录制现场老爷子从不耍大牌,对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尊敬有加认真配合,有时候设备出了问题造成延误他也给予理解和包容,每次录完后吃工作餐,我们总是问单老今天吃什么?他总是说不要铺张浪费,吃点小吃就得了,既省钱又可口。后来我们专门安排人跑遍了附近的特色小吃店,尽可能经常换换口味。

老爷子那长者宽厚慈祥的笑容总是让大家忘掉了工作的紧张和劳累,大家在一起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合作的日子非常愉快。那时候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真正的大牌明星是不耍大牌的。

凭着老爷子那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内容深切的把握,后来的录制就越来越流畅,随着导播一声“开始”,那低沉沙哑但充满穿透力的声音便在现场回荡起来,现场所有的人都被带入了一种故事的场景,扇子一摇,便有风生水起,醒木一拍,仿佛地动山摇,评书大师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故事的魅力。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9)

谈笑风生 说天下精彩故事

冷眼热心 看世间百态人生

评书大师单田芳 河北卫视《天下故事会》

天天中午与您相会

这是当时栏目众多宣传片中的一个,“评书大师单田芳”,我们肯定是全国第一个这么称呼他的,也表达了栏目组由衷的敬意。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10)

关于邀请评书艺术家跨界担任主持人,还是有不同声音的,有人担心评书的听众年龄偏大,请单田芳担任节目主持人可能不利于吸引年轻观众,这种声音无疑也给栏目组带来一定压力。

2007年9月,河北卫视在北京华彬庄园举办频道改版盛典活动,其中一个创意就是请各栏目制片人主持人一同登台亮相,一同走红地毯与现场观众交流互动,当时请了很多明星,当我搀着老爷子一起走过红地毯的时候,两旁的观众都是大学生,他们对单田芳表现出的那种特别的热情超过了对现场所有的明星,许多人冲上来围住老爷子,那种场面不仅打消了一些人心中的疑虑,更让人有些感动,谁说现在的年轻人只喜欢娱乐,至少有内涵的娱乐他们会更喜欢。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11)

2007年 10月 8 日,《天下故事会》开播了,当时收视率考核以省网为主,记得此前本时段的收视率在 0.5 左右,《天下故事会》第一期的收视率是 0.56 ,以后基本上以 0.1 为单位增加,不到半年就平均达到了 1 ,不到一年就平均达到了 2 , 2 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在全台 7 个频道所有节目中,收视率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位置了。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12)

冯哲辉老师与单田芳大师合影 2007年9月北京华彬庄园

当时全国故事类节目遍地开花,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四百多档, 32 家省级卫视基本上都有一档日播故事类节目,这些节目之间定位重复、题材撞车、风格雷同,展开了一场白热化竞争,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江西卫视《传奇故事》、河北卫视《天下故事会》、辽宁卫视《王刚讲故事》脱颖而出,成为业界公认的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三个节目,而《天下故事会》的评书化风格也成为独树一帜的节目特色,因为有无法复制的单田芳,也因为有栏目组为评书与电视的融合创新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单田芳说自己的一生的评书(天下故事风云会)(13)

与评书大师单田芳的合作只有短短的一年,这其中既有数不清的遗憾更有道不出的无奈,但是栏目组有幸认识了一位为评书事业倾尽心血的智者,一位正直善良淳朴宽厚的长者,一位历经磨难砥砺前行的强者。

俗话说茫茫人海相识就是缘,可很多人是擦肩而过,很多人是渐行渐远,很多人是咫尺天涯,只有少数人相识了便无法忘记,在《天下故事会》栏目组所有人的心里,单田芳已经成为抹不去的记忆和永远的怀念。

2018.9.15

转自新浪博客 :传媒人冯哲辉 http://blog.sina.com.cn/u/5642054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