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1)

好了,鸽了数不清的日子之后,琶洲的分析总算来了。

都知道琶洲好,也都说琶洲宅地稀缺,市场对于琶洲的“普世价值”基本是:买到即赚到。

但琶洲的宅地真的稀缺?如果我说琶洲未来新增的宅地供应将达到600万方,相当于1.5个黄埔新城,你信不信?

琶洲那几个片区中,到底买哪个最靠谱?说得再细点儿,琶洲南好,还是琶洲东好?南区和东区又该买哪个板块?

来,今天我一次说完。

1、整体规划

首先,看完了手头琶洲的一大堆官方资料后,我的一个明显感觉是:靠谱。

说实话,广州有太多板块,都是为了追概念或者讲故事,去蹭热点画大饼。(参考→《白云湖的未来,要不要buy?》)

在琶洲这里,我总算看到了一点克制的样子。

一个片区要适度超前规划并且坚持整体发展,就要克服短期的利益诱惑——

这就要求五年一换的各届政府坚持政策的延续性和连贯性,不能换一届就推翻上一届的规划。

可能也跟后来琶洲已不仅仅是海珠的琶洲,已经上升为了湾区的琶洲有关。

说人话就是,琶洲的规划,海珠区府说了不算,怎么发展,还得往上报。

2、产业规划

琶洲的靠谱还在于,产业规划相对清晰。

未来的产业规划建立在此前已有的产业基础之上,有清晰的内在发展逻辑。

这跟广州其他很多片区的规划乱找抓手、模棱两可、朝令夕改不同。

琶洲最早的产业,是会展经济,最有名气的就是广交会,由此带动了酒店、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比如说,外地人来琶洲参展,得住酒店吧;在展会上看上了什么东西下了订单,就产生了商贸,回头还得找物流把货拉回去,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可以理解为会展经济的衍生配套。

再到琶洲西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很多大家耳朵都听出茧的腾讯、阿里、小米、科大讯飞等互联网企业的区域总部进驻,由此形成数字和总部经济,并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延伸出了智慧城市

于是在整个琶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闭环。

用官方的话说,就是打造“数字 会展 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

目前琶洲的整体规划,西区主要是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中区主要是会展,都是搞产业的,而东区和南区,主要是住人的。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2)

图源|广州日报

从进展来看,阿里巴巴、唯品会、赫基去年就已经投入使用,剩下的基本都在按各自节奏推进。

我问过腾讯的朋友,等琶洲这边的总部大楼建好,他们也会从TIT整体搬过来,建了这么些年,琶洲的数字和总部经济到了开始兑现的时候。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3)

3、开发模式

鉴于海珠区府不是那么财大气粗(GDP在中心区里只打得过荔湾),虽然琶洲是海珠的头号工程,但要全部发展起来实在太烧钱。

所以目前的开发模式,我觉得是轨交先行,低价让地,来换取相应的配套建设。

琶洲现有的交通肯定是不行的。

两条主要的过江大桥猎德大桥、琶洲大桥的承载量基本饱和,地铁等轨道站点的覆盖率又比较低;

虽说未来的饼挺大,又是通过广佛环线连通广州南站和白云机场,又是通过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介入珠三角城际网的,但眼下,琶洲联结一江之隔的珠江新城和金融城,都有问题。

所以琶洲一直都陷在传说中的“逢展必堵”。

因此你会发现,琶洲的交通规划也非常具体。

比如,要用地铁18号线和19号线,以及海洲路隧道,串联起琶洲西区跟珠江新城和金融城的联系。

比如,增加货运道路供给,减少货运交通对核心区的影响;增加琶洲岛内道路与城市高速路快速路的交通转换节点,缓解过境交通的压力。

又比如,路网密度要从现在的4.4公里/平,提升到10公里/平以上。

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4)

但这么庞大的交通网络,这么耗钱的基建投入,咋搞?

财政没钱,拿地换呗。

在官方的文件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以轨道交通优势联动琶洲南区等外延区域土地开发”。

我低价给你一块TOD靓地,你搞好轨道交通的同时,给你留足够的利润卖房子,让建房子的开发商顺便把周围的商业啊、公园啊、学校啊等等配套搞起来。

这么重要的地块,当然是交给自己人啦……

之前的赤沙车辆段地块就这样变成了现在的琶洲南TOD,也就是品越华府,而这次土地出让中的赤沙车辆段地块二期,也是这种操作模式。

都是底价出让,都是熟悉的配方。

4、土地储备

说重点了。

都说琶洲宅地可稀缺了,其实,没想的那么稀缺。

这么说吧,未来琶洲要实现的土储总量大概是1030公顷,这些土储里,留给住宅和公寓的面积,新增了600万平方米。

相当于1.5个黄埔新城。

但黄埔新城的体量,是包括商业综合体、学校、公园、图书馆等等的,而琶洲这新增的600万方,是纯宅地。

当然,这些宅地的名称叫“人才住宅”,官方说,主要是租售给在琶洲就业的创新型人才的。

毕竟是产城融合嘛,合理。

不以这样的理由,怎么能从预期的就业人口数据,去倒推这里还需要新增多少宅地呢?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5)

但千万别误会,不在琶洲工作就没资格买这儿的房子了吗?你信不?

请问琶洲南TOD第一期的房子卖给了谁?最大的买房主力,难道不是本地的大叔大妈们吗……

打住!

这些宅地呢,像我前面提到过的,主要分布在东区和南区。

东区和南区这两个板块相比,应该优先选哪儿?

好,我们来看琶洲的开发顺序。

5、开发顺序

先说结论:

中区>西区>南区>东区

西区、中区主要搞产业的,先不管。从开发顺序来说,南区的优先级是高于东区的。

为什么?

东区的产权性质,决定了这个板块,将会是琶洲最后一个开发的地方。

东区的权属有多复杂?

涉及到黄埔村集体土地、水警、武警、海珠区科技产业园、珠江投资等接近20个权属单位用地,以及新洲直街、渔轮厂宿舍区等部分国有土地上的房屋。

这里面包括了省市国企、村、军事用地、历史问题用地、现状保留区等,收储难度非常高。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搞南区显然比搞东区容易得多得多,所以琶洲未来的开发节奏,一定是先把南区建完了,才有精力去啃东区这块最硬的骨头。

这从琶洲的交通规划中也能看出来。

琶洲岛连接南区的10座桥梁;南区主干道,包括会展大道、赤沙路、海洲路南延、会展西路南延、会展东路南延;以及南区的次干道和支路,这些都要在近期建完。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6)

东区的规划道路,则放在了更久远的中期规划中。

所以,南区的整体配套一定会比东区更早成熟,南区房子的交通和生活便利度,未来也一定更快实现和提升。

咳咳,都说到这儿了,欢迎对号入座。

6、旧村改造

顺便提一嘴琶洲的旧村改造。

东围村杨青村新洲村会通过连片收储、连片改造的方式来进行,但要注意,政府连片收回来之后,会异地改建。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7)

因为官方文件说,他们想把这些收回来的这些地,用来发展产业,还说:

“旧村旧厂自持改造物业也需向琶洲主导产业靠拢,主要打造总部创新区,成为产业服务的供给者,减少住宅增量开发。”

对比东区的规划看更清晰——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8)

但这几个村,怎么都是会改的。

黄埔古村和石基村就不要想了。

这两个村主要是微改造,要打造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集文旅、设计、消费、民宿于一体的文旅创意社区,要做成有“互联网智慧”的魅力古镇。

反正就是不大拆大改,留下点岭南文脉的意思。

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嘛,我们广州现在懂了。

7、选筹建议

前面说了这么多,一句话总结就是:

东区和南区是主要用来住人的,买琶洲南好过买琶洲东。

那南区这么大,又该买哪儿?

放一张上个月刚公开征询意见的《琶洲南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行详细规划》——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9)

从图上看得出来,整个琶洲南的纯宅地分为三块:

AH0314地块,对应琶洲南TOD;

AH0903地块,赤沙村旧改,富力操刀,还得再等等;

还有AH0906地块里,靠近科韵路的那一小块宅地——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10)

其实就是天荟居——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11)

也就是海珠生态城复建安置房的北山地块。

虽然南区纯宅地就三块,但体量很大。特别是赤沙村旧改,供应不会少,只是需要时间。

而撇开纯宅地,天荟居旁边,还有很多商住混合用地: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12)

看规划效果示意图,也还是有不少住宅的: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13)

只是可惜了大围公园,在之前的规划里,可是口口声声说要对标伦敦的海德公园来改造的啊。

现在被肢解成了无数个商业地块。

琶洲南tod首期开盘(琶洲选筹指南买琶洲南)(14)

不错,这很广州。

因为这几块商住用地不存在旧厂旧村的各种征地拆迁,此次控规顺利通过后,理论上很快就能摆上货架,缓解目前琶洲的供应不足。

按眼下的行情,能够跟着中国大妈们够上琶洲南TOD的,就别想东区了。

从目前琶洲的土储和供地节奏看,接下来马上要加推的琶洲南TOD,140方及以下面积段还在限价中,有意向的确实可以开始找关系了。

不急就等后面的商住用地,或者赤沙村旧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