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来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成气候的行业,俗话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且不要说在影视行业当中大家只是随波逐流的一叶孤舟,一个风浪下来任你多大的腕儿都顶不住。
提到中国的影视导演,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成绩和影响力方面其实整体还是依靠第五代导演去支撑,一开始并没有被列入第五代导演行列的冯小刚却凭借着“野路子”出身后来者居上。
冯小刚与王朔
尽管如今的影视圈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但冯小刚却始终仍活跃在风口浪尖之上。冯小刚的成功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比如王朔,比如郑小龙,比如刘震云,比如韩三平等等。他们帮助冯小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美工一路成长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
如果说这些人帮助他打下了江山的话,那么葛优就是帮助他守住江山的那个人。
左起:葛优、冯小刚、王朔、赵宝刚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演员之一,葛优自然无需过多的介绍,大家都对他太过于熟悉了,他个人演艺之路几乎都伴随着冯小刚每一步的成长。
在一次聚会当中,冯小刚与周星驰“煮酒论英雄”,一旁有人说:你们二位皆可算是当世最具实力派的电影人。
周星驰笑着说:我是偶像派加实力派,而是周润发是两个偶像派加两个实力派。
影片《甲方乙方》中的冯小刚、刘蓓、葛优
小刚问:那葛优呢?
星爷答:他是实力派加实力派加实力派。
说着,他好像觉得这样的形容还不足以证明葛优的实力,他干脆站起身来,一直说着走出门,站到街上,然后用手指着对面的街对冯小刚说:我数不清是多少个实力派,总之一直是实力派,可以排到看不见的地方还是实力派。
这是星爷开的一个小玩笑,但也在言语中,这位“喜剧之王”对另外一位“喜剧之王”投去了最大的尊重与认可。
冯小刚与葛优
葛优与冯小刚的初识是通过王朔,那还是在1990年,当时的王朔刚刚在一年多以前有四部作品被搬上大银幕,叶大鹰、夏钢、米家山、黄建新这四位大导演都争相拍摄他的小说,此刻王朔一时风头无两。在那些时间里王朔认识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在《顽主》中担任三个主演之一的葛优。
在过足了电影的瘾之后,王朔在那一年参与策划的室内电视剧《渴望》大获成功,按当时的话说是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这一下让王朔看到了中国室内电视剧的巨大前景。
《编辑部的故事》中的冯小刚与葛优
于是,二人开始筹备下一部室内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在演员选择的方面冯小刚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葛优。
而当时的葛优已经答应要上张小敏的《大冲撞》,王朔和冯小刚算是晚来了一步,但在两人的劝说之下,葛优最终还是答应放弃张小敏的戏,选择上王朔他们的戏。
尽管这件事多少做得有些不太地道,但在名不经传的张小敏和如日中天的王朔之间选择,所有人的答案应该都很明确。
葛优与冯小刚
在葛优看来,只要是王朔编写的剧本那就绝对差不了,只要王朔带来的人也都绝对靠谱,于是葛优第一次和冯小刚形成了合作。
然而两人可能谁也不会想到,这次合作竟成为了两人30年艺术之路长跑的起点。
在剧中,葛优演活了男主角“李东宝”,以至于在《编辑部的故事》热播的那段时间里,当葛优走在大街上,大家都会用剧中的名字李东宝来称呼他。
《编辑部的故事》中的吕丽萍与葛优
可能许多人还记得,当时电视上经常播放葛优和吕丽萍拍的一段火腿肠广告:
“东宝,干嘛呢?”
“想戈玲呢。”
“别想戈玲了,我给你介绍位新朋友”拿出一根某品牌的火腿肠给了他。
“还想戈玲吗?”
“戈玲是谁?。”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一部《编辑部的故事》能够引发的效应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王朔和冯小刚出色的剧本是《编辑部的故事》取得成功的基石,但葛优在剧中出色的表演则相当皇冠上那颗璀璨的钻石。
葛优的表演张弛有度,不浮夸,甚至让你看不到丝毫的表演痕迹,许多人认为他平民化的气质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然而类似于这种朴实无华的人其实在那个年代的文艺圈子中也不在少数,但葛优恰恰又是那个群体中那个最出色的那一位。
《甲方乙方》中的英达、冯小刚、葛优
出于对葛优表演风格的喜爱,冯小刚在许多剧中的人物都是对为葛优量身打造,在写角色的时候他心里就早已经想好了人选,除了葛优还是葛优。
在葛优饰演的大多数角色当中,他都透露着“葛式”的幽默,机智,健谈,却有时候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是一个人畜无害,却又多少带着点“蔫坏”的北京青年。有时候他饰演的角色会显得有些大智若愚,有些时候则又好像只具备小聪明,而缺乏大智慧。总之都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人,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邻居,有着他独特的过人之处,也有着街坊张三、李四的所有缺点。
《天下无贼》片场中的冯小刚与葛优
在角色中他所带出的那种北京爷们的“坏劲儿”恰到好处,稍微收着点可能就平庸了,而过激一些可能又招人讨厌了,火候掌握的非常精确。
葛优的这种幽默和后来的范伟以及沈腾、黄渤等人还不太一样,尤其是在冯小刚早期的作品当中,“冯氏幽默”的精髓在葛优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将北京城里“京油子”那种狡黠拿捏的很到位,这些角色通常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总能有一些看起来有些天马行空,讲出道理来却又让人无从反驳的想法出来,用当时一句时髦的词形容他一贯的角色就是“弄潮儿”。
冯小刚与葛优
例如在1998年冯小刚的电影《不见不散》当中,葛优指着一块黑板煞有介事的对着徐帆。
“这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中国的青藏高原,这是尼泊尔,山脉的南坡缓缓的伸向印度洋,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尼泊尔王国气候湿润,四季如春,而山脉的北麓陡降,终年积雪,再加上深陷大陆的中部,远离太平洋,所以自然气候十分的恶劣。
“你这都什么跟什么呀,又扯哪去了?”
“不要打断,听我说,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五十公里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想,那我们美丽的青藏高原将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来!”
影片《不见不散》中的徐帆与葛优
读者们就请自行体会一下,什么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就是。
葛优的角色也会在脑中闪现出各种私心杂念,在小恩小惠面前他常常难以自持,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又显得极有原则,他能允许别人和自己一样不够完美,能够容忍一些俗人俗事,对他人也能像对待自己一样的宽容。
冯小刚与葛优
当然,夸了这么半天葛优,我还是得说,葛优和冯小刚其实真得算是互相成就,没有葛优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冯小刚,但是没有冯小刚,今天的葛优也未必是今天的样子。
其实尽管葛优演技高超,但他的作品也不是都好,像《夜宴》、《赵氏孤儿》这种古装剧题材其实就不是葛优很轻松就能够驾驭的。
《夜宴》中的葛优
葛优的好,在于他的自由松弛,不加修饰,显得更加接地气,而在古装电视剧中,葛优那慢条斯理的北京话和那一张显得不太严肃的脸就常常让人出戏。
在1997年的古装电视剧《寇老西儿》当中,葛优的表演也遭到了父亲葛存壮的批评:一代贤相被演得“水不垃圾”,失了风度不说,还痞里痞气、油腔滑调的。
《甲方乙方》中的何冰、冯小刚、刘蓓、葛优
对于这样的评价,葛优自己也认可,称确实是演砸了,尤其是在陈道明的衬托之下,更显得自己这个帝王角色有点过于儿戏了。
所以冯小刚和葛优这对黄金搭档才是相互之间最能够互相成就的,只有他们两人相互合作才能够让对方达到最舒适的状态,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示。然而葛优和冯小刚的故事还在讲,谁知道他们下一站又去了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