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

【成语释义】比喻变化的深刻,巨大,难以预料。

【典故出处】唐代刘商拟作《胡笳十八拍》。

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天翻地)(1)

【成语故事】《胡笳十八拍》的原作,为蔡文姬所写。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其父左中郎将蔡邕,是汉末的著名学者,以文章驰名于世。文姬自幼聪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后来,在董卓之乱中,匈奴人侵,公元196年为匈奴人虏获,做了左贤王的王后,在匈奴留居十二年,生了二子。直到中原地区为曹操统一后,公元208年曹操才派人把她接回。蔡琰在匈奴十二年,饱尝艰辛,她怀念祖国,思念亲人,曾作了《胡笳十八拍》来倾诉自己思亲思国的感情。后来,刘商拟作的《胡筋十八拍》对蔡文姬嫁到匈奴后的遭遇和心情也作了描写。其中有这样两句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天翻地)(2)

诗的意思是说:蔡文姬到匈奴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像天地都倒了个个儿,连北斗星都转到南面去了。根据这两句诗,后来便引出“天翻地覆”这个成语。

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天翻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