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90后”歌手“隔壁老樊”的《我曾》火遍网络,不管这首歌是不是伪民谣,也不管它编曲的粗糙,而仅就歌词而言,确实抓住了“90后”“00后”青春期网友的情绪和共鸣。在歌迷对着《我曾》感怀伤痛时,你会发现,当下能流行起来的歌都变成了“情绪贩卖机”。纵观从“50后”到“90后”歌手的流行歌曲风格流变,会意识到最年轻的歌手迈入大众视野时,他们却成了“最老”的人,他们诉说着让人感伤的过去,嘶吼着“再给我一次机会”,贩卖的却是长在人的情绪点上的焦虑。那些深情的、干净的,不夸张、不煽情的,甚至有深度的流行歌曲都去哪儿了?

90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歌手(刚出道的90后歌手)(1)

“我曾被无数地嘲讽/让我放弃我的音乐梦/我曾被无数的黄土/淹没我的澎湃汹涌……我曾把堕落的原因都丢给时间/我曾把机会就扔在我眼前/我曾把完整的镜子打碎/夜晚的枕头都是眼泪/我多想让过去重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曾》的歌词中充斥着浓郁的伤怀情感,充满“失败者”的无病呻吟,但却最能击中年轻人疼痛的心或是他们毫无理由的青春感伤。他们一边听着歌,一边舔舐着自身的伤口,细数着过往和当下的疼痛。不知道那些高考失利、失恋、待业的年轻人听完歌,是释放了伤心往事积压在心头的情绪,还是让伤口变得更深。

90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歌手(刚出道的90后歌手)(2)

相比于唱着“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这让我感到绝望”的上一波流行民谣,《我曾》没有《玫瑰》《董小姐》《斑马斑马》《南山南》等歌曲散发的民谣魅力,更没法激活“自由歌吟故事”的精神,没有悲悯的情怀抒发,但过犹不及地继承了民谣沧桑、历练、成熟的一面,只要情绪的流动和渲染。

回望流行乐坛,每一代歌手都有每一代歌手的创作风格和音乐使命,但没有哪一代歌手像当下一样渴望迎合大众。“50后”歌手中李宗盛、罗大佑是常青树,前者用几十年践行“用生命在写歌”,从李氏情歌到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有独特的音乐味道;罗大佑更像是“70后”歌迷的精神导师,《之乎者也》《闪亮的日子》《滚滚红尘》《光阴的故事》等糅杂了摇滚的、哲学的、理性的、伤感的、脆弱的、柔情的所有东西,他是当之无愧的音乐教父。

90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歌手(刚出道的90后歌手)(3)

近日,歌手许美静在南京开演唱会,很多歌迷甚是感慨和怀念那种老式情歌。那一代歌手很多都像许美静一样,在音乐中演绎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故事,却保持着自尊与冷漠的外表,一切由平淡开始,再由平淡结束,如大家都喜欢辛晓琪、王菲等。“60后”“70后”的歌手,将情歌唱到了极致,更多的是音乐气质、表演风格带来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而不是直接用歌词去抓挠观众的情绪,他们唱情歌,但对爱情冷眼旁观,不太喜欢嘶吼和宣泄。

90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歌手(刚出道的90后歌手)(4)

如果说“60后”代表歌手是歌迷的“精神领袖”,“70后”歌手将流行情歌唱出一片天地,“80后”的周杰伦、林俊杰等歌手追求的是音乐的华丽和多变,而到了“隔壁老樊”,甚至毛不易、一众民谣歌手等刚发红的“90后”却喜欢的是“老气横秋”。就连歌坛年龄最大的李宗盛大哥,也没有这么沮丧、这么苍老,这么歇斯底里。李宗盛的即便到了苍老的年龄,他的歌声里却是桃花源式的超然和洒脱。

90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歌手(刚出道的90后歌手)(5)

其实,与其说他们喜欢“老气横秋”,不如说他们很了然于心的是要踏准和迎合社会的节奏,这可能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更多是潜意识对大众情绪和流行趋势的把握和领会。但很多时候,追赶大众情绪的歌曲,会呈现出一致的空洞、浅薄,而挠人情绪的东西往往也火不长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壹点号 星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