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展区的高冷、高深、高端让普通参观者望而却步,但是对行业来说,巨头们展出的新药令人振奋,它们代表着行业的风向标。比如,中国首个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周制剂诺和泰,曾以新药研究文献等形式参与过往届进博会,今年,它首次穿上“中文外衣”,亮相第四届进博会诺和诺德展台,是名副其实的“进博宝宝”。

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注射液诺和益,是本届进博会前刚刚获批的最年幼“进博宝宝”,将胰岛素和GLP-1RA两种疗法结合在一种药物中,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又一次伟大创新与探索。

买药不是消费,没有“海外代购”这条途径,于病家来说,唯一期盼的就是创新药品尽快上市;对展商来说,借助进博会强大的推介功能,加速进口药在中国的审批速度,诞生更多的“进博宝宝”,成为了他们最看重的溢出效应。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进博会的报道,跑的是“最费脑”的展区——技术装备展区,很多人都觉得看着有些无趣,参展商的介绍也很“深奥”,但我要为它打CALL!因为它是科技含量浓度最高的展区,在这里能看到许多科技前沿的理念,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革新变化。

技术装备展区很“硬核”,所以它的展示方式非常“柔性”,更注重互动性,让大家愿意走近、亲近——比如爱普生展台,让体验者骑自行车来驱动打印机,欧姆龙展台上,和机器人“挑战”打乒乓等等,都让人感觉高科技其实是触手可及的。

(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

不断纳新的进博会让我们见到更多的“未来出行”, 愈加多元的智慧展示让进博会更加出彩。今年的进博会,汽车展区内连续第二次辟出了智慧出行专区,我也第二次报道这个专区。专区虽小,内容却多。相比过往专区里以无人驾驶为主打的特点不同,今年展商所展示的未来出行技术更为多元化。

小到一块通过隔热可以实现电动车续航里程增加的汽车贴膜,到大部分都由可再生材料做成的赛车轮胎,再到可以及时向疲劳驾驶的司机发车警示的安全驾驶系统……出行领领域的智慧手段可谓五花八门,相信在未来,驾车出行会更安全、更舒适。

在各种技术争相惹人背后,是进博会舞台上的展商更丰富,除了那些传统大型车企的扎根亮相,像酷德车膜这种以前并不被为国人熟知的企业,通过首次进博会这个大舞台获得了更高的曝光……舞台越来越大,舞台上的内容因此更加精彩,舞台上的主角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博会与那些志在要更好开拓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互相成就的。

(新民晚报记者 杨硕)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本届进博会我主要负责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拍摄,最大感受就是展区的智慧医疗,各展厅推出的首秀产品都堪称“黑科技”,越来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创新药物引领着健康未来。智慧医疗、数字人民币、5G通信提升扩容,全面打造“智慧进博”。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市值76亿加冕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主角熠熠生辉)(1)

图说:新品相继亮相进博会 新民晚报记者 李永生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