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讲春秋名人列传.这一期的主人公叫作季札,姬姓,是黄帝后裔,和周朝王室是一家.有朋友就问谁是季札呢?说到这里,姓吴的朋友们得洗耳恭听,因为季札就是吴姓的第一代祖先。他是吴国的王子,也是春秋时期比较贤良,比较有名的一个人,他的后人在吴国灭亡之后,改姓为吴.他的封地在延陵也被人称为延陵季子,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国君列表(春秋人物列传延陵季子)(1)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季札想去中原学习周礼,在去鲁国的路上就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早就听说过季札,如今路过徐国,免不了要热情款待.徐国对待季札态度十分恭敬。宴会上徐国国君想看一看,季札随身佩戴的宝剑。因为当时江苏一带铸件水平在全世界是属于遥遥领先的。当时有名的铸剑大师大部分都在吴国。季札的佩剑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徐国国君拿着宝剑,当下就看得爱不释手。并且说我要是有这么一把剑。心愿足矣。季札只说了句一定会有的。季札不是不明白徐国国君的意思,但是此时季札还不能把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为什么呢?因为季札这把宝剑是属于国礼。他要带着这把宝剑去周游列国。是季札代表吴国身份的象征。所以季札表面上没有答应,只说了一句多谢款待,等我回来再来看你。然后季札就去了中原。最后回来的时候。季札故意弯道来到徐国。

这时候,徐国国君已经死了。季札大吃一惊,他来到徐国国君的墓前,把这把宝剑挂在了树上,然后就走了,有人问季札为什么这么做。季札说。这是我答应送给徐国国君的。因为我得讲信用。可是季札在徐国并没有答应什么季札这么说的。当时我是在心里早已经答应过国君。只是因为这一路上我需要用到这把宝剑所以已经决定回来时没有赠送给国君。现在我已经回来了,必须做到言出必行。不能因为他死了就违背我心里的诺言。这就是季札的为人。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国君列表(春秋人物列传延陵季子)(2)

季札本姓姬。和周朝王室是一家。相传的周国先祖古公亶父的时候,他有三个嫡子。长子叫太伯,第二个儿子叫仲庸。小儿子叫季历。按照周国的传统,太伯本应该是继承人。可是有一个问题,太伯没有儿子。而小儿子的季历的嫡长子姬昌聪明能干。就是周文王的父亲。

于是古公亶父就有个想法,太伯之后有姬昌继位。可是继昌继位了让他的父亲季历怎么办呢。如果直接让季历继位。他的哥哥仲雍又怎么办呢。可是如果要废了太伯和仲雍也不行,因为太伯和仲雍也是比较贤能,并且没有犯什么错。为了不让父亲为难,太伯和仲雍直接向父亲提出让弟弟季历直接继位。

可是古公亶父也不可能同意。所以太伯和仲雍两个人私自决定跑路。跑到了江苏无锡这一带。太伯和仲雍就在江南成立一个国家就是吴国。所以说吴国的谦让贤良是有传统的。到了仲雍的后代,吴王寿梦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诸樊,小儿子余祭三儿子余昧四儿子就是季札。吴王寿梦最喜欢的就是季札,所以也想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没同意。按照制度应该是长子诸樊继位

等到吴王去世,诸樊也想让位给季札,但是季札,直接跑到延陵这个地方种地去了,诸樊没办法只好继位。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国君列表(春秋人物列传延陵季子)(3)

过一段时期季札想周游世界去中原学习周礼,先去了鲁国,又来到齐国,齐国正好权臣庆丰刚刚被灭,新掌权的子尾子雅只顾得上侵吞庆丰家产,没什么太大兴趣接待季札,走走过场应付了事。在齐国,只有一个人是真诚欢迎季札的,那就是贤相晏婴。

晏子设宴请季札,还忘不了帮齐国圆个场。说:公子,不好意思,国家刚刚结束内乱,所以有点怠慢贵客了

“在齐国能认识你就满足了,其他人都无所谓。不过,你刚才说内乱完了,这一点我不敢同意啊。”季札倒并不在意在齐国受到的冷遇,他很喜欢晏子,两个人针对齐国局势做了一定交流。

“齐国现在是子雅子尾当权,两家骄横奢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实际上崔家和庆家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我看陈家和鲍家似平都在收买人心,齐国终究免不了另一场内乱。说实话,我有些为你担心。”

“公子,你所说的就是我所担心的,我应该怎么办?”晏婴一下子紧张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国君列表(春秋人物列传延陵季子)(4)

“我建议你把封邑退掉,把官辞掉,这样就可以幸免于难。”季札出了这么个主意,现在这就叫“裸退”。

“好主意。”晏婴叫好,其实,他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季札走后,晏婴通过陈常向齐景公申请裸退,齐景公还有些挽留的意思,找子雅子尾一商量,这两位异口同声:“好啊好啊,他退回来了,我们哥俩平分。齐景公郁闷了。

离开了齐国,季札来到了郑国。

季札和郑国执政之一的子产一见如故,季札赠送子产一匹白绢大带,子产则送给季札一件麻布衣服。

这一天,子产单独宴请季札。好像那会比较流行就国家大事互相交流。子产和季札针对郑国展开一场沟通。

“子产,我看子皮倒是个不错的人,只是良霄有些奢修狂妄,似乎大家对他都不满,包括子皮也是在忍他。我估计,他的结局不是流亡就是被杀,到时候,就该你来管理国家了。你可一定要依照礼法来管理阿,否则郑国还要乱。”酒过三巡,季谈出自己对郑国的看法。

子产对季札话深表同意,两个人惺惺相惜,不觉喝酒喝到天亮。子产后来独领国政,被称为郑国最后一位贤良的明相。

季札离开郑国来到晋国。晋国人也早就听说了季札的传奇故事,因此晋国贤臣叔向陪着上卿赵武亲自接待,韩起和魏舒也都恭恭敬敬地请教,而另外三个卿觉得没有必要对这个南蛮子这么客气。所以不理不睬。

季札早就听说过叔向的大名,此次两人相见,也是惺惺相惜。季札离开晋国之前,叔向特地去拜会了季札。“公子,想请教你怎样看晋国的局势。”叔向真心请教。

“晋国公室衰落,政出多门。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低调谦虚,否则就有灭亡的危险。赵武、韩起和魏舒都很谦虚,我估计,晋国今后恐怕要归于这三家了。季机看得明白,分析得也很清楚。

“那,我应该怎么办?”叔向有些紧张。“你尽你的本分就行了,不过你为人耿直,要避免卷入权利争斗才能避免灾难。季札给出了答案。

叔向知道季札的话都是金玉良言。所以叔向在晋国六卿争斗的时候保住了自己的家族。但是很可惜,叔向死后,家族也是不可避免地被吞并。

在齐国,季札指点晏子;在郑国,指点子产;在晋国指点叔向,对于季札来说,这三个人都是他喜欢并且愿意相交的人,而这三位也都是各国的贤臣能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季札 是真正的高人,看问题一针见血,提建议直达要害。历史的演变也证实了季札的眼光。

十几年后,季札再次出访中原,这个时期,吴国,公子光和伍子胥合谋刺杀了吴王僚,季札回到吴国,辞去所有官职,回到延陵封地,再也不问国家大事。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国君列表(春秋人物列传延陵季子)(5)

历史上对季札的评价非常高,他对权力和财富的超然态度深刻影响后世

他的智谋、见识和人品已经不需后人评价

后来吴国灭亡,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其后代以吴为姓。不过吴姓的大部分是季札的后人,因此吴姓公认的得姓始祖就是季札,史称延陵吴氏。

吴氏家族的三让堂也成了吴氏子孙祭拜祖先向往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