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在《天龙八部》中,有一位很装逼的人物,他就是卓不凡。此人出自福建一字慧剑门,三十三年前,一字慧剑门三代六十二人被天山童姥杀了个干干净净,只剩卓不凡一人。因此卓不凡苦练武功,又在无意中得了前辈高手遗下来的一部剑经,勤练三十年,终于剑术大成,他自信已经天下无敌了。因此卓不凡被称为“剑神”,这名号十分霸道,简直能与独孤求败的“剑魔”之号相媲美了。

金庸原文描写慕容复(卓不凡练出剑芒)(1)

卓不凡最为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他的剑尖上能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这就是“剑芒”。而且卓不凡能将软身长剑刺入花岗石一寸有余,令人惊叹不已:

卓不凡……长剑一挺,剑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群众中有十余人齐声惊呼:“剑芒,剑芒!”那剑芒犹似长蛇般伸缩不定,卓不凡脸露狞笑,丹田中提一口真气,青芒突盛,向虚竹胸口刺来。……长剑刺入了大石柱中,深入尺许。这根石柱乃极坚硬的花岗石所制,软身的长剑居然刺入一尺有余,可见他附在剑刃上的真力实是非同小可,群豪又忍不住喝彩。

翻遍金庸小说,那么多用剑的高手,练出了剑芒的也只有他一人而已。

古龙说过,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卓不凡即然以“剑神”为外号,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呢?其实卓不凡的水平并不算高,甚至比不上慕容复。

卓不凡对战过的高手只有虚竹一人,那么战绩如何呢?虚竹两次轻松夺下了他手中的剑。

虚竹双手连抓,使出“天山折梅手”来,随抓随抛,但听得叮叮当当之声不绝,霎时之间,将十三件兵刃投在脚边。十二柄是崔绿华的飞刀,第十三件却是卓不凡的长剑。原来他一使上这“天山折梅手”,惶急之下,没再细想对手是谁,只是见兵刃便抓,顺手将卓不凡的长剑也夺了下来。

一个剑客,号称是剑神,居然就让人轻松把剑夺过去了,这得多丢人?

金庸原文描写慕容复(卓不凡练出剑芒)(2)

芙蓉仙子崔绿华是卓不凡的同伴,功力只比他略逊半筹,芙蓉仙子双掌拍在虚竹胸膛上,结果被反震得口喷鲜血,身受重伤。卓不平看了之后立刻知道自己万万不是对手,双方实力相差实在太远。

不要说虚竹的武功太高所以卓不凡抵御不了。虚竹虽然武功高,但对敌经验几乎为零,所以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后来他在少林寺与鸠摩智对战也只是略占上风,鸠摩智一旦耍诈虚竹就负伤了。虚竹打丁春秋也打了很久,最后凭着生死符才定胜负。唯独虚竹对战卓不凡时是秒杀,而且是在无意之中的秒杀!这说明卓不凡的武功跟丁春秋比差远了。

丁春秋的功夫与慕容复不相伯仲,虽然交手时略输慕容复半筹,但慕容复是占了地利,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最终还是丁春秋略胜半筹。

金庸原文描写慕容复(卓不凡练出剑芒)(3)

因此,卓不平绝对不能跟慕容复相比。我们可以排出如下战斗力公式(不是实力,因为虚竹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比实力低得多!):

虚竹>鸠摩智>丁春秋≥慕容复>>卓不平

卓不平的实力远弱于慕容复,而慕容复虽然号称“南慕容”,与“北乔峰”齐名,但是武功与乔峰想必差远了,只能勉强挤入一流高手之列。

在少室山上,萧峰真打不过丁春秋、游坦之、慕容复三人联手吗?未必中,居士我论证过,萧峰等于4个段延庆,段延庆等于2.5个慕容复。

在无锡的磨坊中,王语嫣嘲讽过假扮为李延宗的慕容复的武功:

你武学所知虽博,但还及不上我的一半。我初时见你刀法繁多,倒也佩服,但看到五十招后,觉得也不过如此,说你一句‘黔驴技穷’,似乎刻薄,但总而言之,你所知远不如我。

可见慕容复的武功有多差,而卓不凡的武功远远比不上慕容复。这说明在《天龙八部》中,卓不平最多是个二流高手,远远不符合他“剑神“的称号。他就是个装逼不成被打脸的货。

金庸原文描写慕容复(卓不凡练出剑芒)(4)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