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食马中毒者,饮芦菔汁,食杏仁可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吃马肉有什么不好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吃马肉有什么不好吗(为什么它的地位不如猪牛羊)

吃马肉有什么不好吗

《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食马中毒者,饮芦菔汁,食杏仁可解。

如此看来,马肉似乎有毒,但真的如此吗?

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见禽畜动物,国人自然而然地,会发出三个灵魂拷问:“能吃?好吃?怎吃?”

经过这三个灵魂拷问,再难驯化的动物,都免不了进入国人的胃里。

我国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国人就驯化了不少动物,为国人提供优质的肉食资源,其中以“六畜”(猪、牛、羊、鸡、鸭、鹅)更为人喜爱,成为肉食界的主流。

但是,你可否想过:马,常常被人将其与牛羊相提并论,为什么却少有人吃?

就连它的亲戚——驴,都被人们吃出个“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名,奉为至宝。

但奈何偏偏是马,没有成为餐桌上的主流肉食。

是马肉不能吃?

马肉到底是什么味道,我没尝过。

马肉真的有毒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我们的好邻居,哈萨克人民已经为我们证实了。

我国人民开始驯马养马的时期追溯到夏商时期,与此同时,邻居哈国地区的人民也已经开始驯马养马,并且根据功能,分为肉食用、生活用和战斗用。

在他们眼中,马肉是他们的日常肉食,“马肉宴”是他们用来招待贵宾的上品,“熏马肠”更是成为当地特色传统美食,流传千载。

既然马肉能吃,那为什么它的地位不如猪牛羊,成为不了大众肉食主流?

这就从要从古人对马的使用说起。

  • 马,是重要的生产用具

    古时候,我国人们并非都不吃马肉。马这种动物,是与我国人民的发展史相互伴随的。从夏朝开始,人们就已经在驯马养马,并将其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一环。

    但是,马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生产用具使用。

    “奚仲造车”听说过吗?

    奚仲,我国古代造车界的始祖。

    春秋时成书的《管子》,其中就详细记载了奚仲如何造马车。奚仲发明的马车是什么形状,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从书中可见,由于他的发明,当许多古老民族仍处在以“牛拉羊伏”为生活工具的时候,马车便已在广袤的大地上驰骋。

    骑马出行,马驮运货,无论哪个,马都是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马的交通运输功能,逐渐取代了食用功能。

    马,是重要的作战伙伴

    在冷兵器时代,马是战斗中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作用。

    如果用现代作战工具来比喻,马车就是古代的坦克,而战马就是当时的重机车。

    夏启征讨有扈氏的甘之战役,“马车冲阵”首次登台亮相;

    商汤灭夏桀的鸣条一战,以马牵引的车兵,成为奠定殷商基业的先锋。

    战车数量的多寡,质量的好坏,往往影响着战斗的走向。而马作为战车的“引擎”,“引擎”的好坏,牵动着胜负的神经,强壮的马更是获胜的保障。

    赵武灵王实行的“胡服骑射”,更是直接使赵国国力繁盛,成为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

    “胡服骑射”以后,骑兵优势突显,各国更加争相效仿,纷纷驯养马匹,培育良种。

    由此,我国古代战争,从“车兵冲阵”向“骑兵作战”逐步迈进。

    正是在这样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无数次生死存亡的瞬间,使得古人对马的重视,甚于其它畜生,多了几分珍而重之,少了些轻易宰杀。

  • “马政”,国家级大政

    《后汉书》曾言:“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短短10个字,足以反应马在古代军队建设和封建统治中,不可或缺。

    兵车需要马,骑兵也需要马,马在古代军事行动中的作用日趋明显;马匹的多寡,是当朝实力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保证马匹的充足供应,自商周以来,历代朝廷都坚决实行“朝廷养马”,将养马业提升为朝廷事业,由此便诞生了“马政”。

    马政,是古代统治阶级针对马匹的采买、繁殖、驯养、管理、应用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制度,马政是否完备,关系着朝廷的国防运作及军事行动;因此,马政的实施,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

    马匹品种的优劣,更是牵动着每位统治者的心,比如“穆王八驹”、“始皇七龙”,“昭陵六骏”……多少帝王,为了宝马名驹,不惜血本。

    为了贯彻落实朝廷的“马政”,上至中枢,下至地方郡县,都设有专门的马政机构,负责管理辖区范围内的一切与马匹相关事宜。

    如果说:“人命关天”,那么在朝廷眼中,马的命,比人更贵。不单寻常百姓不能随意宰杀,就连王侯都不能随意处置。

    但凡有一匹马死亡,都要通报官府。私宰马匹,轻则鞭刑侍候,重则流放杀头。

    同为牲畜,猪牛羊,成为大众美食主流;马,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方面,成就了古人对美食的追求;另一方面成为了古人地位与能力的象征。

    无论是美食,还是象征,都不过是人类物尽其用的天性罢了。

  • 关于马,您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 点赞 关注,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