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为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作品。】

儒林外史为什么是儒林(儒林外史儒林骗子横行的世态)(1)

如果社会上骗子横行,那将是多么荒唐悲哀。

读了《儒林外史》,细思极恐,这部书中的世界,就是骗子横行的世界。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五十五回,以写实主义描绘了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

这部小说没有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由一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引出另一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周进引出范进,范进引出张静斋,张静斋引出严监生、严贡生……

除了知识分子,作者还写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物。书中人物近200个,构成了儒林的世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这《儒林外史》里,就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骗子。

01 小骗骗钱

小骗,且从那几片云片糕说起。

第六回中,严贡生带着儿子媳妇等人从省城坐船回高要,说好了船费是十二辆银子。到了目的地才付款。

将要到高要的时候,严贡生忽然头昏眼花,恶心多痰。

好在他有常备良药。他命人烧水,取出压箱底的东西。却是十来片云片糕。神了,他吃了几片云片糕,好了!

莫非云片糕是神药?

云片糕还真是神药!

贡生把剩下的云片糕顺手搁在船板上,半天也不来收拾。那掌舵的嘴馋,一手扶舵,另一手很自然地就把剩下的几片云片糕送嘴里了。贡生假装没看见。

船抵达目的地了,严贡生戏精附体了,失魂落魄地找药。什么药?云片糕?不,是几百两银子配成的治晕病的神药!

儒林外史为什么是儒林(儒林外史儒林骗子横行的世态)(2)

那云片糕已全部进了掌舵的肚子里,想分析配方,死无对证。

云片糕秒变神药,船老大有口难辨,闹到官府不信也难。道具信手拈来,演技说来就来,十二两银船费也是一笔财。严贡生这小骗的活儿,娴熟、利索。云片糕,就是“云骗高”,说的是骗术真高。

小骗,还有那个忽悠上又忽悠下的晋爵。

第九回中,老阿呆杨执中替东家点,亏空了七百多两银子,东家恼了,将他告到官府,这书呆子下了狱。

娄家三公子、四公子听自己看坟人的儿子邹三说起这件事,怒发冲冠,决定掏钱相助。于是派家人晋爵去处理。

儒林外史为什么是儒林(儒林外史儒林骗子横行的世态)(3)

三公子、四公子授意,“你去把我们家前日黄家圩那人来赎田的一宗银子,兑七百五十两替他上库;再写我两人的名贴……”

晋爵应诺去了,并且完美地办好这件事:完美之一,杨执中顺利释放;完美之二,两位娄公子颇有成就感;完美之三:他收入了七百三十两银子。

晋爵只用二十两银子,就把事情办成了。20 VS 750,零头都不够。而且胸有成竹,轻车熟路。可见亦非一日之功。

小骗,怎能少了那一个猪头的故事。

娄公子招贤纳士,一名侠客也跟着来了。这侠客,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剑术表演征服了众人;侠士的本色,当然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乐善好施,慷慨解囊,散尽家财,逍遥江湖,四海为家。

他就是张铁臂。

哪怕在娄府居住,他也快意恩仇。

儒林外史为什么是儒林(儒林外史儒林骗子横行的世态)(4)

第十二回中,他的恩人和仇人都来了。二更天,他杀了仇人,又急着要报答恩人。他要借500两银子去报答恩人,他要寄存仇人的人头在娄府两个时辰。两个时辰后,要表演人头化水之术。

正气凛然,振振有词,掷地有声。银子顺利到手。

两个时辰过去了,张铁臂没有回来;天亮了,他没有回来;三四个时辰过去了,他没有回来;天黑了,他还是没有回来。

人头的味道散发出来了。不得不打开。

赫然是一只六七斤的猪头!家人们有福了,可以分享这个大猪头。而侠客是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猪头,换500两银子。江湖任他行。谁把谁当成了猪头?

儒林中的小骗子,真是无处不在。

02 大骗骗名

骗名,从那个剽窃前人成果的蘧公孙说起。

他是南昌府前太守的孙子。蘧太守的继任是王太守王惠。

第八回中,江西宁王造反,王惠被俘,降顺宁王。宁王兵败,王惠只能仓皇出逃。

不料在浙江乌镇,竟然会有偶遇:他偶遇了蘧公孙。

那蘧公孙也是有情有义的少年郎,得知王惠是爷爷的故交,立马将刚讨回的银子赠给王惠作路费。

不知王惠是出于表达感激,还是为了轻装逃窜,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总之,他就将随身携带的装着几卷书的枕箱留给蘧公孙。

孰料,几卷书中却有珍品!经爷爷鉴定,《高青邱集诗话》是高青邱亲笔所写,一直藏在大内。天下没有第二本,天下也不知有多少人想看一眼这本书都不能。

这个鉴定,似乎是提醒了蘧公孙:既然是孤本,一般人也未曾见过,那就说是自己的作品,又有谁知道呢?

儒林外史为什么是儒林(儒林外史儒林骗子横行的世态)(5)

于是,在原作者的名字后加了“嘉兴蘧来旬駪夫氏补辑”。这“嘉兴蘧来旬駪夫氏”指的就是他:他本名蘧来旬,字駪夫。

印了几百部,送给他们的亲戚朋友。这下,蘧公孙迅速走红,成为浙西地区人人仰慕的少年名士。这才有了后文的“鲁翰林怜才择婿”。

名士之名,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骗名,牛浦郎又比蘧公孙精进了。

第二十回这牛浦郎刚刚出场的时候,俨然一个求知若渴的少年郎。他说家里穷,听到学堂读书声好听,就从家里偷钱买书到甘露庵来读。

他却又是求名若渴。当他从甘露庵和尚那儿拿到客死的牛布衣的诗稿时,第一反应是,只要会写诗,就能够跟权贵交往;第二反应是,他也姓牛,我也姓牛,我的名字和他的号何不合体?这样,诗集就是自己的了。

儒林外史为什么是儒林(儒林外史儒林骗子横行的世态)(6)

从此,牛浦郎摇身一变,变成会写诗的牛布衣。“牛布衣”结交权贵,后又借讲诗弄钱,日子过得快活自在。

真正的牛布衣的老婆寻上门来了,牛浦郎一口咬定 ,自己本来就是牛布衣,这妇人是让他蒙受了极大的冤枉。

没有了“会作诗的牛布衣”之名,牛浦郎什么都不是了,连那个俨然爱读书的少年都不是了。

骗名,万中书玩得更大。

“万中书”万里只是一个秀才,因为家里生计日艰,要出来走走。可一个秀才走出来,能咋样?一不小心遇到兵,还有理说不清呢。

不如说自己是中书吧,(中书:中书舍人的简称。隋、唐时期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这样那些商家乡绅财主对他才有好照应。

从此,万中书就经常享受座上宾的待遇了,在别人口中,他还是一个最有用大的人 。

万里是一拍脑袋,就能为自己加官晋爵,从此过上人上人的日子。

儒林中的大骗子,真是无孔不入。

03 大小骗子们的成长是有温床的

《儒林外史》中的骗子还有自称三百岁的憨仙、混充名人高士的权勿用、骗人钱财的无名少妇等一干人。这大小骗子们为何屡屡得手?

《皇帝的新装》中,骗子能成功地让皇帝裸奔,是因为臣民们爱慕虚荣;

《小红帽》中,狼能轻易地假充小红帽让外婆开门,是因为外婆被疾病折腾得神志不清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儒林外史》中,骗子也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得心应手的,他们也有着成长的温床。

儒林外史为什么是儒林(儒林外史儒林骗子横行的世态)(7)

人们畏惧权贵,于是权贵们,或者打着权贵旗号的人可以任意妄为,能骗谁就骗谁,能骗多少是多少。

人们追捧名士高人,于是谁都想做名士高人。但又不是人人皆可名士高人,于是“假充”这条捷径成为最好的选择,反正追捧已经到达疯狂的地步,真名士假高人哪能辨别?

人们有时会睁只眼闭只眼,蘧公孙的爷爷明知道孙子光天化日之下剽窃成果,却什么也没有说;凤四老爹得知万中书是个真秀才假中书,干脆替他办成真中书。

一样的爱慕虚荣,一样的病得不轻。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个荒诞的、变形的世态。这世态变形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人生的分水岭,那一边,风光无限;这一边,苦海无边。风光无限的人可以鱼肉苦海中的人。苦海中的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挤不过,甚至连挤的勇气都没有,歪门邪路就滋生出来了。

当然,写世态并不是作者的目的,当读者对如此一个荒诞、变形的世态咬牙切齿的时候,也就明白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为什么会那样了。这正是《儒林外史》的巧妙深刻所在。

END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广西桂平市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平原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