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


朱时茂1982年拍摄的《牧马人》里留影的一场特殊的爱情感动了今天的观众。电影在爱情塑造上的成功,与谢晋的导演功力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他把电影里的爱情表现得朴素、真挚而富有世俗的情趣,非常接地气,即使时过境迁,也会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在这一部影片里与朱时茂搭档的女演员丛珊比朱时茂小8岁,她也借此片而名闻遐迩,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女演员之一。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2)


可是丛珊并不是朱时茂首部在影片里搭档的情侣角色。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3)


如果严格的算起来,朱时茂第一次扮演爱情戏份的电影,应该是1975-1976年拍摄的《西沙儿女》。只是这个电影没有拍完,所以朱时茂的第一部电影没有打响。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4)


朱时茂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蓝天防线》拍摄于1977年,电影剧本早在文革前就已经写好,剧情带有非常概念化的倾向,影片公映后,朱时茂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表演成为观众的众矢之的,承担了整个电影里整体内在缺陷的替罪羊一职。

在这部影片中,没有爱情描写,虽然在他的身边有一个英姿飒爽的女民兵,但正如刘晓庆在她的首部影片《南海长城》里扮演了一个女民兵一样,也不会给予她什么情感的戏份。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5)


1981年朱时茂出演的《飞行交响乐》,终于迎来了他在银幕上第一次浪漫的爱情表现的机会。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刚步入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电影,首次发现在表现爱情方面失去了之前一直缠绕不放的清规戒律,终于可以对爱情大书特书了,但很快这种“戏不够爱情凑”的毛病,让观众开始厌倦。

《飞行交响乐》正可谓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影片表现的是部队飞行员的生活,但占据了大量篇幅的,却是一场程式化与俗套化的爱情波折。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6)


而这个波折,就是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即使在今天我们已经对爱情习以为常的现实来说,也很少会看到影视片把矛盾专注于这种冲突纠葛,而在当年的俗套的故事中,这种矛盾冲突却是编织故事的灵丹妙药与救命稻草。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7)


在影片里扮演朱时茂女友的马瑶瑶名不见经传,也貌不惊人,不过她的面容带着七八十年代的女性美学的典型相貌,那就是肌理微丰,丰圆玉润,双颊饱满,这种脸型囊括了当时一众声势浩大的明星,包括丛珊也是这种类型,刘晓庆更可视着这一脸型的代表人物。

这种银盘大脸的脸型,与今天大行其道的“锥子脸”或者用更形象的称呼叫“蛇精V型”脸可谓是泾渭分明,判若两人。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8)


当时的马瑶瑶是江苏省苏昆剧团的演员,在影片里扮演一个文艺工作者,也算是演员身份与角色身份较为贴近。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9)


本身剧本过于庸常,也让马瑶瑶在影片里的表演天赋无法得到更为充分的表现,她后来出国。但仍心系昆曲艺术,在她58岁的时候,她还在舞台上表演昆曲传统剧《牡丹亭》。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0)


影片里的另一位扮演女主角闺蜜的于娅娜更有非同凡响的演艺出身,她当时是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在影片里提供了一段与剧情没有多少关联的舞蹈,这充分显示出整个电影里,展现女性身体曲线的窥视式镜头,代替了故事情节里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刻画。这种有意无意地通过女性躯体的展现,也是那个年代里的爱情影片最乐于采用的方式,受到当时观众的诟病。1982年,她曾经在中芭编排的舞剧《林黛玉》中扮演女主角,但后来她随着出国大潮到美国办了一个舞蹈学校,在国内的演艺圈彻底地淡出。

爱情在这个电影里的出尽风头,反而鸠占鹊巢了电影的主体故事。

其实《飞行交响乐》的核心故事原型,关涉到我国两弹研究中曾经发生过的一起投掷氢弹时卡壳的事件。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1)


《飞行交响乐》里朱时茂扮演的军人孙建华就演绎了这样的故事。虽然他在前景上与女友经历了感情上的波澜与动荡,但他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执行中。

影片里并没有提到投掷的是什么特种炸弹,但也暗示了这种炸弹威力惊人,虽然我国一直反对穷兵黩武,但是为了和平,我们也必须拥有这种炸弹。这是电影里强调的试验这种超级炸弹的原因。

影片在后半部分,朱时茂扮演的角色驾驶军机,执行投掷炸弹的任务,但是在目标上空,当他投掷炸弹时,竟然卡在飞机里,无法投掷而出。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2)


形势非常危险,当时上级命令飞行员跳伞,让飞机与炸弹玉石俱焚。

但飞行员认为这样会造成不可控的爆炸后果,尤其是无法掌握到试验数据,所以,朱时茂在影片里演绎了英雄主义的感人场面,他要求带弹降落。

上级经过一番评估,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朱时茂扮演的英雄飞行员带着炸弹,降落到机场上。这也是电影里的比较感人的段落。

经过这么一番波折,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克服了障碍,水到渠成,终成正果。

这一段最后的惊险,真实的原型事件发生在1971年。在《飞行交响乐》的片头上,可以看到军事顾问杨国祥的名字。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3)


1972年1月7日,杨国祥驾机投掷氢弹成功,这是我国第一颗氢弹投掷成功 。据他的回忆录介绍,1971年12月30日,他首次飞行进行氢弹投掷,但没有成功,发生的惊险一幕,与《飞行交响乐》中的剧情完全相似,他冒险将氢弹带回,显示出一名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4)


不过电影将时间进行了虚化,电影里故事发生的时代,显然是文革结束之后,而更大的虚化,是电影虚构了一段爱情故事,把真正事件的紧张激烈给淡化了。

在影片里有一段师长与朱时茂的对话,可以看出电影的主体立意究竟是什么。当时师长说,现在没有一本描写飞行员处理爱情的书,所以,他认为飞行员的感情世界值得去描写与认知。

这段对话,也喻示了电影为什么把爱情放在前台、反而把一件惊险激烈的真实事件给搁到了背景之上,几乎使人忘记了这部电影隐藏着一个英雄主义的真实事件。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5)


影片编剧陈立德,曾经编写过反映抗美援朝期间我空军成长经历的电影《长空雄鹰》,与这部电影内容相同的上下部的长篇小说《翼上》应该说是这部电影据以改编的小说原著。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6)


陈立德之前所熟知的创作领域,也影响到了《飞行交响乐》的主体构架。影片里的女孩有一度时期对飞行员的工作产生排斥情绪,对飞行员使命意识与任务观念有一点不适应,在爱情上发生了动摇,这是电影的故事情节链条。而后来这个女孩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父亲曾经是一名空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牺牲。

当女孩的母亲向女孩讲述了她的父亲的英雄事迹之后,女孩心中的爱情彷徨荡涤一空,认可了战士的爱情。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7)


影片里的思想转变,是借助于女孩的上一代人的精神传承来感召的,这也是那个时代人物思想发生转化的一个重要的诱因与由头。比如在1965年拍摄的《年青的一代》这部电影中,一心想留在城里的地质队员,后来在得知自己是烈士的后代后,便一扫之前的精神偏向,坚定了曾经倾斜的意志。而在样板戏《海港》中,教育思想偏向青年的手段,也是传统教育。

陈立德在这部描写飞行员生活的电影里,沿用的是之前他曾经大张旗鼓表现过的空军战绩与素材,构成了整个电影的起承转合。但他过分依靠爱情来推动整个电影的情节,都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电影热衷于通过情感来打造电影的模式,而今天这种故事模式恰恰是中国电影弃置了的,导致中国电影里缺乏一个完整地讲述情感故事的兴趣与引力,而印度电影的胜出原因,正是因为它持之以恒地对讲述故事的执守与坚贞。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扮演朱时茂女友父亲的本来是张连文,但临阵换将,最后由谭天谦出演了这一角色。

如果有张连文扮演这一角色的话,那么张连文便是第二次扮演朱时茂的岳父这一角色了。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8)


1976年期间拍摄的《西沙儿女》中,张连文扮演李秀明所演角色的父亲,而张连文仅仅比李秀明大10岁。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19)


而在《飞行交响乐》里,如果张连文再次扮演朱时茂角色女友的父亲的话,那么,年龄差距也是十岁。

当然,张连文与朱时茂的具有合作关系的两部电影,最终都没有成为白纸黑字的定论。这两个具有阳刚气质的男性风格的演员,也就在中国电影中失之交臂了。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20)


而朱时茂在《牧马人》中登上演艺高峰之后,并没有取得更大的市场回应,这一方面,紧接着中国影视界进入到一个唯“丑星”至上的阶段,朱时茂这样的相貌堂堂、浓眉大眼类型越来越在中国电影里不受待见,这也是导致朱时茂日后出国到美国寻找更多发展机遇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自然是发掘朱时茂潜质的电影导演也缺乏谢晋的调教能力,难以把朱时茂最优势的长处给展现出来,朱时茂的演技必须扬长避短,如果一味让朱时茂走向高亢,最终就形成早期他的电影里的高调上不去、低调下不来的不上不下、笑不会笑、走路不会走路的尴尬状态。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21)


我们在朱时茂、陈佩斯小品里,可以看到,相对于陈佩斯没有下限与底线的活灵活现的表现,朱时茂确实有一点正襟危坐的僵硬BUG,如果不把这一点排除了,朱时茂的长项很难得到发挥。在《牧马人》中,谢晋是让朱时茂降调到最普通人的庸常角度,反而把他身上的那一身正气处理得与环境恰到好处。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22)


这是谢晋的长处,但是为了与朱时茂的正装革履相对应,谢晋还在电影里调和了牛犇这样的一点幽默性角色,其实,我们发现,朱时茂身边正需要陈佩斯与牛犇才能映衬出他的角色形象特质,只是之后很少有导演意识到这一点。

朱时茂在春晚和谁合唱(朱时茂银幕首部爱情片)(23)


《飞行交响乐》代表了中国电影曾经走过的一种路数,事实上证明,它回避了富有挖掘潜力的真实再现,反而在大路化的爱情上大费周章,使其融入到当时林林总总的俗套影片的汪洋大海中,几乎被人忘却,但这部影片里的朱时茂却是最接近《牧马人》中角色形象的一次出演,之后,他发生了一次自我的否定与跳跃,然后才有了《牧马人》中出神入化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