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东风”,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一场东风,火烧曹营。由此故事的主角得到“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这一歇后语的美誉,但在关注诸葛亮的时候却忽视了周瑜。

按照常理,人们都说是诸葛孔明足智多谋,但换一种角度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歇后语,这次就把周公瑾当做主角来分析一下他和诸葛孔明的不同。

整个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其中的内容却有很大的深意。了解了周瑜的性格,就能明白“周瑜火攻遇东风——天作之合”,知道为什么上天偏偏眷顾周瑜,也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先一步得到“诸葛亮借东风——金蝉脱壳”的称赞了。

周瑜为什么不能借东风(周瑜借东风竟还有这一层意思)(1)

在攻打曹营之前,诸葛亮和周瑜两人就共同制定了采取火烧曹营的计划。诸葛亮并没有到场观战,由周瑜一人奔赴,但要真正做到临危不乱还是有点困难,周瑜发现这几日一直刮着的是西北风,如果按照原计划用火攻只能烧到自己,不会烧到北岸的曹兵。周瑜因此为“东风A计划”沉闷不乐,导致病倒在床上。

周瑜缺少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把一切交给了老天,更多的体现了怨声载道,依靠着自己和诸葛亮一开始既定的策略,根本没有考虑到突发情况,更多看重的也是伤人不伤己,相较于诸葛亮的理性,周瑜的情感方向是太感性了。

周瑜为什么不能借东风(周瑜借东风竟还有这一层意思)(2)

诸葛“大夫”在知道后,就给周瑜开了个“药方”纸条,周瑜打开之后,发现上面只写着十六个字——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十六个字准确的猜中了周瑜的心事,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只需要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诸葛亮更多偏向随机应变,性格洒脱,相比较之下衬托出的就是周瑜讲求事前准备的充足,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相信“天不亡我”,在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或者一知半解的时候更多依靠外人,并且会积极配合。

周瑜为什么不能借东风(周瑜借东风竟还有这一层意思)(3)

现实世界中,怎么可能有人会“借”风?最多是造风吧,但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通过观察地态和最近生物的细微变化,早就已经推算出过几日会有东南风,因此仅是走个程序到七星坛上拿腔作势地比划了几下,就被周瑜当真了,认为诸葛亮真的是“神灵附体”。

这段只能说明周瑜有点才疏学浅了,但这人也真是很实诚,真相信“上天的旨意”,完全相信“眼见为实”,诸葛亮比划了几下就真出现了东风。不能全怪周瑜笨,应该说是诸葛亮太聪明了,“五大家”的称号也不是子虚乌有。

周瑜为什么不能借东风(周瑜借东风竟还有这一层意思)(4)

周瑜越想越害怕,居然觉得诸葛亮会“神术”不可留,便派人赶到七星坛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就神机妙算猜到了,离开了七星坛,安全回到了自己的根据地。临走还给周瑜留下了一句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

诸葛亮绝对是洒脱派的代言人,不追名逐利,只求保命。周瑜就是为大局考虑的太多了,太过于崇敬“老天的圣旨”,也担心自己和家族的名誉和安危,做事当断则断,不会优柔寡断。

简单的一句话就体现了诸葛亮的气度,说实话,这次火烧曹营不能说完全是诸葛亮未卜先知,周瑜真的是如有神助的遇到了东风,如果没有的话,即使诸葛亮再能细致观察也是空谈。

周瑜为什么不能借东风(周瑜借东风竟还有这一层意思)(5)

虽然看着像是硬生生的给周瑜安上了几个优点,总结出来,周瑜完全是对上天的崇拜,但其实也没有对错,两个人本来就是方向不同,好坏和褒贬或许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好坏,但是理性和感性、洒脱和保守、灵活和实诚、稳重和果断这些词语不能作为评价的标准,只能说明这是性格特征的代名词。

读者们,关于“周瑜借东风”,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如果喜欢本文章,欢迎转发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