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五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五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设计)

五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组合问题,经历组合规律的探究过程,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训练思维的有序性。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对“计算法”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一张“握手”的图片

师:这是一张“握手”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只要有所体会就给予肯定。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中体会到“礼貌”“友好”“合作”“尊重”等

师:是的,任何一次很多的合作,都是从“礼貌地握手”开始的,我也希望,我们同学们之间的相处能够以礼相待,好吗?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握手”开始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一张“三人握手”的图片

师:3个人互相握手,一共能握几次手?(引发学生的猜测和思考)

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出现

师:那我们就近的三个人互相握手来验证一下吧。(小组内三个人互相握手)

师:有结论了吗?能握几次?(3次)这次没有疑议了。

2.深入探究解决“组合问题”的方法

课件出示“4人握手”的图片

师:如果4个人互相握手,会握几次手呢?

(学生会受前面问题的影响,出现4次、6次、8次等不同的答案)

师:又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依据之前的经验,有了猜测,就要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得出握手的总次数,做好记录准备汇报。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开始吧!(课件呈现活动提示)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集体讨论: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用列举法和画图法的比较多)

预设:

生1:第一次是小王和小李,第二次是。。。。。。一共握了6次手。(把学生所描述的板书黑板)

师:同意吗?对于他的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要问他的?

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中,感受有序排列的重要性。

列举法写字比较多,在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比较麻烦,想到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或者字母来代替列举。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校长分别与3个人握手,而小李的握手次数是2呢?”“小李为什么不再跟小张握手了呢?”“你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记录?”

师最后总结:这种一一列举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列举法”(板书)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预设:

生2:我是用四个数字表示四个人,然后连线。(到讲台前边讲边展示自己的做法)

师:对他的这种做法,有什么想说的?(引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这种方法的简捷性。

生3:第一个人分别握了3次手,第二个同学握了2次手,第三个握了1次手,我就通过计算3 2 1=6算出一共握了6次手。

师:能听明白他的意思吗?

师:3指的什么意思?2呢?1呢?

师:第二个人不也是要跟每个人握一次手吗?为什么不是4而是3呢?(引发深入思考)

师:那我们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计算法。(板书)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方法,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线段连点”的方法,边播放别解释每步的意思。

播放两个点和三个点的连线方法后,四个点的让学生自己连线试一试。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连线的。

师:今天我们研究这种数学问题叫“简单的组合问题”(板书)

3.建立数学模型

师:现在用我们研究的方法,来解决一个新问题吧。

师:如果是5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会握几次呢?(课件呈现)用你喜欢的方法快速解决一下吧!(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次数,并说出用的哪种方法。

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师:用画图的方法的请举手,计算的方法请举手。

这时候还是有同学用画图的方式,老师先不给予阻止,再出示更多的人数,让学生体会画图的弊端。

师:如果是10个人呢?100个人呢?甚至更多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用画图不好解决了,人太多画不清楚,也很麻烦。

师:不画图该怎样计算呢?(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指名回答,关键讲出第一个数为什么是9?(板书9 8 7 6 5 4 3 2 1=)

师:如果100个人,第一个人握几次手?怎么计算?20个?35个呢?

师:所以,计算是数学学习中最直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如果是n个人呢?怎么计算一共握了几次手?

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果学生一时得不出正确的计算方法,带领学生倒着去找规律。

三、数学联系生活

1.从生活中找组合问题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简单的组合问题,比如(课件呈现下棋问题)你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属于组合问题呢?(指名学生来说,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2.解决简单的组合问题

师:同学们看这几个问题是不是也属于组合问题。(学生自己读题)你能解决吗?把这几道题写到练习本上。

指名回答每个题的做法,并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

四、知识拓展

师:看来这些问题已经难不倒大家了,再来挑战一个新问题吧!

1.有2、3、4、5四个数字,从中选取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便讲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进行板书,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教师带领大家通过列举法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列举完,你发现什么?(指名)

预设:每个数做十位都能组合3个两位数,所以用4乘3来计算。

(3 2 1)×2=12

师:这个组合问题与之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课件呈现:重复选择)

师:我们之前遇到的组合问题可以重复选择吗?可以借助现在的方法进行计算吗?(多留出时间给学生观察思考)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可以用数的个数乘每个数的组合数量后再除以二进行计算。

师:咱们试一试吧?(板书4乘3除以2等于6......)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呢?现在通过思维导图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件边呈现思维导图,便带领学生回顾重点知识。

六.课后拓展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组合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去解决,请看屏幕

课件:一辆从北京到上海的特快列车,中途要停5个站,铁路部门要为这趟列车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师:希望同学们都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一直走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这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魅力所在!今天就上到这里了,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