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的饮水水源水质容易造成污染无论是洪水灾害,还是城市内涝的发生,都会对江河湖泊水质、水库水质,乃至地下水质,甚至是对自来水水质的供应都会产生恶化影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雨季行动保护饮用水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雨季行动保护饮用水源
汛期的饮水水源水质容易造成污染。无论是洪水灾害,还是城市内涝的发生,都会对江河湖泊水质、水库水质,乃至地下水质,甚至是对自来水水质的供应都会产生恶化影响。
为什么水灾后易发生疾病?
水灾造成的淹没、浸泡等污染饮用水、食品,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灾区卫生条件差,病媒生物与人接触机会增多,因此,水灾后容易发生疾病。
水灾后容易发生哪些疾病?
容易发生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此外,感冒、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等皮肤病、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也较常见。
洪涝灾害对生活饮用水产生什么影响?
在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源的污染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浑浊度高,含有大量泥沙;②受人畜粪便污染,细菌孳生,当人口密度大时,问题更为突出;③垃圾、粪便、动物尸体、各种杂物进入水体,有机污染严重,高温气候时,水体易腐败;④农药、化肥、工业废物等化学品冲入水中,并可能有有毒物质存在。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物质污染是洪涝灾害期间影响饮水卫生的三大主要因素。
防汛期间饮用水卫生要求是什么?
汛期期间饮水卫生要求是防止灾区介水传染病爆发流行,防止化学污染引起急慢性中毒,保护灾民身体健康。各灾区应尽可能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749-2006),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水源,饮水中余氯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0.7mg/L,对水源选择和处理条件受到限制的灾区可适当放宽“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的要求。
洪水期间的饮水水源如何选择与处理?
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1)在洪水淹没的地区,应在上游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2)在内涝地区,应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水域作为饮用水取水点,制止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3)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受到破坏或污染严重时,应立即按要求选择新的水源地,建立新的取水口。
(4)分散式供水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
2、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1)澄清:取水后将原水放置,较粗大颗粒物可在数分钟内自然沉淀去除。
(2)过滤:如缺乏水处理药剂时,可采取慢沙滤池或家庭沙滤缸。
(3)混凝:在源水中投放混凝剂可大大加快水中悬浮物质的沉淀。一般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硫酸铝钾)、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这些净水剂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防止潮解失效。常用的方法是50公斤水加明矾2.5-4克或每桶水(约25公斤)加花生米大小的明矾一粒,搅拌1-2分钟,静置10分钟左右,使水澄清。
(4)消毒:经上述混淀沉淀和过滤的水中病菌已大大减少,但仍不能保证符合卫生要求,尚需进一步消毒后才能成为安全饮用水。
将水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临时供水方式有哪些?
(1)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可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
(2)在道路交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利用水车送水,水车空间密闭,相对卫生安全,居民可就近取水,使用方便。水车供水时,需由专人负责,并注意饮水消毒,确保水质卫生。
(3)建立临时水处理设施。根据水源水质情况选择适宜的水处理设备。
(九江市疾控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