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千山万寨,带您发现普洱古树茶的价值!

行走于普洱江湖,信奉的是真实与自然!

——《老徐谈茶》

—— 韵 ——

“韵”稍稍的有一点复杂,我们常说这茶的韵味不错。其实这包含了许多要素:比如说苦、涩。这通常是普洱茶的特点。特例除外,比如说冰岛茶就不苦不涩,关键是这茶的苦和涩在口腔当中要化得快,化得越快越好。正所谓苦生甜涩生津就是这个道理。但这句话不能胡乱用,用不对地方就变成忽悠了。当您走进某个茶店的时候,喝到的茶又苦又涩,而且越喝就越叮口,也就是越喝口越渴。人家一句苦生甜涩生津,不苦那来甜不涩那生津。然后一杯温水或凉水送到你的旁边来,您喝一口,确实是有些甜。好茶,马上掏腰包了。

老徐谈茶 品茶(老徐品茶的五个绝招)(1)

前面说苦味涩味化得越快,茶的韵味就越好,这只有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比如说回甘的强度是不是够?回甘的部位是舌面?舌下?两颊?上鄂?舌的中后部?抑或是喉部?个人的喜好冰糖或砂糖甜的回甘为上,喉部回甘或称有喉韵为佳。而且回甘的深度越深越好还有就是所谓的茶气。

个人认为茶气也是一种“韵”,它的具体表现也是各说各是,百家争鸣。曾经有茶友问我茶气是不是说茶越苦越涩,茶气就越重?错!茶气和苦涩味无关,说点玄的吧,古树茶到目前为止可能是我们通过味觉和祖先们产生交流与共鸣的唯一介质。先祖们种植、收获、品尝的茶叶到今天我们依然能与他们一样品尝到相同的茶。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老徐谈茶 品茶(老徐品茶的五个绝招)(2)

一株千年古茶树生长过程历经了无数个日月轮回,吸取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因此茶气足也是理所当然。那我们到底怎样才能体验到茶气呢?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茶气重的茶可以让人感受到背部,头部发热,腹部发涨,有想打嗝的感觉。十来泡后会感受到一种通透的感觉,如同蒸过桑拿一般。不同的人对于上述的几个方面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的人它体验会强烈一些,有的人它会稍微弱一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之后,会越来越强烈。

通常圈内判断一款茶的树龄,茶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茶气越重树龄越老,再配合观叶底,品茶汤的质感等等,基本上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茶的树龄了。在以后的节目中会进一步的和大家详细的聊这个事。

—— 色 ——

这里讲的“色”不是好色,是观汤色。不同的茶,汤色的好坏会有不同的标准。比如说绿茶的标准,上好的汤色应该是透亮呈淡淡的草绿色,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红茶的汤色也是应该透亮,色泽呈金红色为上。普洱茶就比较复杂,生茶和熟茶的标准不同。

熟茶

茶汤应该是透亮呈酒红色,茶汤的颜色和红酒的颜色越接近越好。如果你将一杯熟茶和一杯上等的红酒放到相同的光源之下,很难分辨出谁是茶谁是红酒,那这熟茶就不会差。

老徐谈茶 品茶(老徐品茶的五个绝招)(3)

生茶

生茶的新茶尤其是头春茶,在第二十四期中详细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

生茶的陈茶又以什么标准来判定呢?

首先它的汤色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化,

老徐谈茶 品茶(老徐品茶的五个绝招)(4)

绿黄色——淡黄色——金黄色——金红色——琥珀色——淡酒红色,这样一个规律。

至于变化的时间,那就看您存放茶叶地点的湿度和温度了。湿度大温度高的地区,转化速度就比较快。比如广东福建一带,像昆明温度低且干燥转化就会比较慢。同样生茶的汤色也要求越透亮越好。

茶文化随想

现在一提文化大家都觉得高大上,其实到未必。以茶文化的一个方面来举例:现在火遍大江南北的茶艺表演,一个美女穿着经过现代人设计的所谓宋服之类,端座在茶台边,一招一式都需要把女人的柔体现出来。用各种带有舞蹈表演的动作来吸引茶客的注意力,这类表演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没有多少关系,那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

作者:老徐谈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