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钓鱼人钓获一条“奔波儿灞”,该不该放生引发网友争议。

文/守望者 图/网络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对野外钓鱼情有独钟,通过户外垂钓不仅能够释放工作的压力,最重要的是户外野钓往往能够给钓鱼人带来莫大的惊喜,用钓友的话来说,就是:

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次咬钩的会是什么鱼?

近日,安徽巢湖一名钓鱼人,就感受到了野钓带来的快乐。一条体型肥硕的怪鱼被钓了上来,粗圆的身体,活像一头小肥猪,连鱼篓都快装不下了。

野钓遇见奇怪的鱼(安徽钓友钓获一条)(1)

像不像“奔波儿灞”

从这位钓友分享的图片可以看出,这条怪鱼皮肤灰黑色,几根长长的胡须横在嘴巴两边,身体两侧有一些不规则的黑色斑点。

这是一条什么鱼?钓友有些疑惑,这条不知名的鱼,万一是保护鱼类呢,还是放生为好。

对于这条体大“肥如猪”、颇有辨识度的怪鱼,自然不缺认识它的人。很快就有网友对放生行为提出质疑,称:这是北美斑真鮰,又称斑点叉尾鮰鱼,属于外来物种,最好不要放生。

野钓遇见奇怪的鱼(安徽钓友钓获一条)(2)

​查询相关资料,得知斑点叉尾鮰鱼,确实来自北美,并非原生鱼种。这种鱼生长迅速,最大可以长到20公斤以上,将其形容为“小肥猪”一点也不为过。

叉尾鮰又被称作“沟鲶”,属于鲶形目,和鲶鱼长得有些类似。

野钓遇见奇怪的鱼(安徽钓友钓获一条)(3)

​​从它的侧面照来看,有点像“西游记”中的鲶鱼精。对此不少网友称,这分明是“奔波儿灞”现身。这么大的一条“奔波儿灞”,还是放生为好。

虽然是外来物种,但关于叉尾鮰鱼生态入侵的报道,似乎很少见到。原因是这种鱼味道鲜美,在国内基本靠养殖存活,就算逃逸到野外,很快会被捞光,因此“入侵”的隐患并不是很高。

野钓遇见奇怪的鱼(安徽钓友钓获一条)(4)

​​在长江的干支流,以及洞庭湖等水域,也有不少钓鱼人曾钓获这样的叉尾鮰鱼,疑似从养殖场中逃出。对于这种外来物种渗透的现象,有网友表示并不担心其会像清道夫、罗非鱼一样,造成生态灾害。

野钓遇见奇怪的鱼(安徽钓友钓获一条)(5)

​ 这种鱼的习性和本土的“江团”类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动物、摇蚊幼虫、软体动物、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为主食,食性不算凶猛,并不会对本土鱼种造成太大的伤害。

再加上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美味,如果能在局部区域形成一定气候,恐怕也会迎来捕捞者、钓鱼人的轮番围剿。在国内,只要是好吃的东西,根本不用担心其会泛滥成灾。

野钓遇见奇怪的鱼(安徽钓友钓获一条)(6)

​​​​有部分网友认为,在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情况下,全面禁止捕捞。如果这种外来物种在长江中大量繁殖,会不会挤占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还是个未知数。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各地鲜有类似“叉尾鮰鱼”入侵的消息。对于这种外来的“叉尾鮰鱼”,网友们如何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