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8套又出现了新的古装连续剧——《开封府》,虽然现在这部电视剧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但小编发现身边的人也很喜欢看这部电视剧,而小编想说,这部电视剧有很多地方在胡编乱造,违背历史的地方非常之多,根本不忍直视,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真正的北宋包拯:

开封府为什么包拯一直瞪眼睛(看开封府这种违背历史电视剧)(1)

1.北宋有着严格的司法程序,包拯不可能那样审理犯人。

在两宋时期司法程序及其严格、复杂,其主要体现在分权中,在宋代司法程序共分为三步骤:逮捕、审讯、判决,其中审讯又细分为一审和二审,判决又细分为三步,加在一起总共需要六步,在每次判决作出最终决断后,犯人可以有喊冤的机会,北宋可喊冤3次,南宋可喊冤5次,如果犯人喊冤,则整个司法程序需要从头审理。

在宋朝每一个司法步骤会在附近的州调集不同的官员审判,在审判中每个官员之间互相不认识,从而在这种分权中可有效的避免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宋朝是不可能出现包拯一个人大权独揽的态势。

开封府为什么包拯一直瞪眼睛(看开封府这种违背历史电视剧)(2)

2.包拯的脸一点都不黑,脸上也没有月牙。

包拯的黑脸是元明清时期戏剧化妆师的杰作,代表包拯的铁面无私,让人敬畏的威严之貌。但实际上包拯是一位清秀的白面书生,且身高只有1.65,且面容文雅。

包拯的脸上没有月牙,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只有崇拜,没有信仰(摘自易中天),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很多会因此被神化,所以有人说包拯是二郎神、文曲星等的转世,但现实中他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已,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同样生老病死。

开封府为什么包拯一直瞪眼睛(看开封府这种违背历史电视剧)(3)

3.包拯确实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但是不是体现在断案上。

有关包拯断案的故事,在历史上记录的并不多,他的政绩主要体现在进谏和弹劾上,包拯曾一度担任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在这期间,有过很多宠臣、重臣因包拯本人的弹劾而下台,如果一次弹劾不成,包拯就反复上奏,直至皇帝最终采纳包拯的意见。

包拯做开封府尹只有一年,且在这一年里并未破获什么大案,在开封府里包拯既没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又没有展昭公孙策等人的帮助。著名的《铡美案》是虚构的,历史上真正的陈世美相传是清代顺治年间的官员,为官清廉,且夫妻恩恩爱爱从未干过有损于名誉的事儿。

开封府为什么包拯一直瞪眼睛(看开封府这种违背历史电视剧)(4)

4.在封建王朝宣扬的是“朕即国家”,法律不是为维护公正,而是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封建王朝里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无论你是一介草民还是朝廷重臣,其根本只是皇帝维持阶级统治的一个工具而已。在皇权至上的社会里,皇帝善待百姓的动机只是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薄待你更属于理所当然。在封建社会任何法律和体制都是为维护皇帝统治的利益,皇帝根据自己的利益可以随便的修改法律,哪管你洪水滔天。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用《开封府》里的剧情来说,陈世美不仅是皇亲国戚,更是主张变革的大臣。而北宋灭亡很大原因是因为改革失败,假如宋仁宗是个明君,他肯定知道变革对维护赵家统治的重要性。这样的话如果包拯对陈世美斩立决,不仅是侵犯了皇室的利益更是打扰了北宋的变革,为了一介草民却让一位皇亲倒地,为了黎民的利益竟让整个国家因为否变革而走上陌路,如此包拯所谓的正义岂不是罪大恶极。

开封府为什么包拯一直瞪眼睛(看开封府这种违背历史电视剧)(5)

​5.包拯家境很富裕。

历史上的包拯生于官宦世家,且父母双全,29岁便考中了进士,凭借一己之力从小小的县令一直做到中央官员,为官清廉且不慕权贵。

6.电视剧里的服装和人物有很多是错误的。

当包拯逐渐做到中央官员而能亲眼在朝堂上见到宋仁宗时他和皇帝已经是年过半百,皇帝只晚包拯一年出生,因此包拯和宋仁宗根本不可能像电视剧里面的人那么集体的年轻,最起码编剧也要给人家留个胡子吧。

开封府为什么包拯一直瞪眼睛(看开封府这种违背历史电视剧)(6)

宋仁宗

宋代官服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所,且带有冕冠。(汉家皇帝的冕冠就是在电视上常看到的那种一个板前后搭下一个帘子的那种)皇帝平日穿履袍它和官员的常服差不多,在官员中各官员的服色有各不相同:三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朱色,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因此根本不可能出现皇帝在朝会中穿一个官员样式的常服,而底下所有的大臣穿清一色的红色朝服。

开封府为什么包拯一直瞪眼睛(看开封府这种违背历史电视剧)(7)

宋代龙袍

宋太祖赵匡胤原是后周大将,“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自立为皇帝,因为这样称帝怕不被人所信服,于是皇帝就想出来了一个谦称“官家”,(这个谦称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所以宋朝皇帝都是自称“官家”而不是“朕”,而且大臣也通常这么叫,所以电视剧里的皇帝自称“朕”明显是一处错误。

宋朝的驸马被人尊称为“粉侯”,而不是直接叫做驸马,那是很失礼的,且宋代的官府从来没有电视剧里面的服装那么鲜艳。


如此之多小编也就不一一例举了,中国的影视业已经越来越商业化。其实,电视剧的制片人和导演越加粉饰自己的过错就越会倍显无知,这些瑕疵只要我们稍微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而甚至有些电视剧为了减少观众仔细的观察的麻烦,他们还愈加变本加厉,使得有些电视剧矛盾重重。

包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慕荣利的优良品质另其家喻户晓,并不断被人改编成戏剧一直流传至今天,用其他作者的话来说,包拯的形象历久不衰,是中华文化特有的现象,他体现在农耕文明中百姓对“皇权”和“清官”情节,和对能够幸运的遇上一个圣君、清官、侠客的美好愿望,这些思想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农耕时代的思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想看更多精彩的相关内容请欢迎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