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解读论语 第十八节

1.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翻译:

孟懿子(当时鲁国的当权贵族之一)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仪。这个时候孔子的弟子樊迟驾车,孔子对樊迟说:刚刚孟孙(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说不要违背礼仪。樊迟说: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在父母在世的时候,用礼对待他们,当他们过世之后,也用礼来祭祀他们。

3.解读

孝顺是孔子非常推崇的一种行为,但是孔子也不主张没有原则的孝,他认为孝是要建立在遵守礼法的基础之上的。

其实如何正确的孝顺父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论的问题。作为孩子,我们都有体会,父母是上个年代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跟我们未必相同。

所以,对父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一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如果父母开明还好,他们会首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那么作为儿女一定是受益无穷的。

孝顺父母的正确价值观(孝顺父母就是对父母言听计从)(1)

但是中国的许多父母,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他们对孩子充满掌控欲,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甚至对孩子采用语言和肢体的暴力,对孩子身心造成不可复原的伤害。

此时,作为子女,如果没有意识到父母存在的问题,将父母的一言一行视为圭臬,那将会是整个家族的灾难,因为这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和有害的家风会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既然如此,我们对父母就要做到有原则的孝。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自己后天不断的学习,通过读经典好书,与高境界的人为伍,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形成独立于父母的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父母认为是对的事情去做。

同时,不让父母身上的恶习在自己身上重现,也是一种高级别的孝顺,因为这样做是在改变整个家族的基因,你会让更优秀的基因延续下去。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因为父母的错误就对父母横加指责,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局限性。如果做不到对父母心平气和,那就需要释放掉对父母的负面情绪。

可以给自己找个安静的地方,将与父母之间不愉快的画面想象出来,并将伴随出现的负面能量释放掉,这样多释放几次,我们和父母之间天然的爱的连接就能显现出来。

当我们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释放了跟父母之情不愉快的情绪,我们就会发现父母也在不自觉中发生改变,他们会开始放手,将人生的掌控权交还给我们,毕竟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向善的力量,毕竟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用错误方式爱孩子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