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王朝的更迭是无情的,不管是多么强大的王朝,都有灭亡的那一刻。吐蕃王朝曾是一个强盛一时的王朝,在它巅峰时刻,就连强大的唐王朝也要以和亲的方式同它建交。但可惜的是,如此强大的吐蕃王朝,最终也没有逃过历史更迭的命运。

吐蕃极盛时期版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1)

▲吐蕃版图

内部矛盾

1、贵族斗争

吐蕃贵族们之间的派系斗争,是加速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在吐蕃贵族之间的斗争中,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世俗贵族之间的斗争,第二类是僧侣贵族之间的斗争。所谓世俗贵族是指未掺杂宗教信仰的贵族,而僧侣贵族是指拥有宗教信仰的贵族。

吐蕃世俗贵族之间的争权斗争历史已久,甚至吐蕃王室之间的联姻也大多是具有着斗争意义,在吐蕃王朝时期,许多贵族大家庭为了派系斗争而互相勾结,贵族家庭通常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其他贵族大家庭,以此来形成门派势力。

吐蕃极盛时期版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2)

▲吐蕃贵族

同样,吐蕃僧侣贵族之间的斗争,历史溯源也十分久远,僧侣贵族们经常利用宗教派系进行互相斗争,他们巧妙的演化宗教信仰,以这种方式来笼络信徒,从而壮大自己的派系力量。无论是世俗贵族间的斗争,还是僧侣贵族间的斗争,本质上都是吐蕃王朝实力的一种内耗。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尤其是古代社会中的王朝,贵族之间的斗争对王朝命运的打击是致命的,许多王朝之所以走向衰败,也是因为贵族之间的不和谐。

吐蕃极盛时期版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3)

▲贵族生活

2、军事首领的矛盾

在吐蕃王朝强盛时期,吐蕃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军事争夺的矛头也是一致对外的,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吐蕃王朝开拓了广阔的疆域,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但可惜的是,在吐蕃王朝后期,许多军事将领开始效仿贵族建立派系,他们以自己的部将为核心,建立自己的军事团体,并且各军事团体之间进行相互弹劾。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军事首领之间的斗争是非常悲哀的,一个强大的王朝不能没有强大的军队,如果一个强大的王朝其军事首领之间充满了矛盾、充满了争斗,那么这个强大的王朝就会陷入内耗而无法自拔。据历史记载,在吐蕃王朝晚期,军事将领之间的冲突已经上升到了火并层面,这直接的瓦解了吐蕃王朝的统治根基。如公元849年,吐蕃宰相曾杀死东道节度使。

3、皇帝权力的架空

吐蕃王朝在发展之后期时,皇权已几近被架空。随着贵族势力的不断增强,贵族们不仅仅互相斗争,且互相联合,在吐蕃王朝内部,皇帝的权利被大大削弱。吐蕃王朝后期,丞相权利急速膨胀,丞相在参与贵族派系斗争的同时,四处拉拢贵族进入其幕后团体,这极大的架空了皇权。自丞相制度实行以来,这一位极人臣的官职就成了皇权的最大威胁,据历史记载,吐蕃王朝后期,丞相恐热曾多次越过皇帝权力任意杀害朝中大臣。

吐蕃极盛时期版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4)

▲吐蕃军队

宗教的破坏力

1、被宗教控制的王朝

在吐蕃王朝早期,宗教就一直是吐蕃王朝统治中的重要角色,佛教传入吐蕃之后,受到了吐蕃统治者的重视,吐蕃统治者将佛教加以利用,统一了王朝思想。在吐蕃王朝早期时,宗教曾为王朝社会的经济和各项制度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甚至在对外交流上,宗教对吐蕃王朝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

但后来,随着宗教在吐蕃王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些宗教领袖开始变得野心勃勃,他们屡次干涉王朝统治,并且利用其信徒建立自己的门派。吐蕃王朝晚期,宗教派系势力极大,并且由于信仰不同,许多宗教派系间经常发生火并,据历史记载,在吐蕃王朝晚期,藏传佛教圣寺大昭寺曾遭遇毁坏,而毁坏者正是藏传佛教的宗教敌人。

吐蕃极盛时期版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5)

▲唐与吐蕃之战

2、佛教的内部斗争

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因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迅速发展,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佛教都是西藏的主流教派,吐蕃时期的佛教内部存在着门户之别,门户的差别使得吐蕃佛教内部也充满了斗争,在吐蕃佛教内部斗争中,最典型的是顿悟派和渐悟派的斗争。在吐蕃历史上,顿悟派和渐悟派的斗争十分频繁,赤松德赞时期,渐悟派在斗争中失败,但这次失败并没有让渐悟派从此在吐蕃地区彻底消失,相反,它更加加深了渐悟派和顿悟派的矛盾。

在吐蕃统治期间,普通百姓通常信奉佛教,这些普通百姓通常都参与到了渐悟派和顿悟派的争执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百姓思想都不统一。在早期,吐蕃统治者之所以接纳佛教,正是看中了其在思想统治领域上的优势,但在后期,随着佛教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佛教的发展已经摆脱了吐蕃统治者的控制,佛教内部的斗争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的紊乱,这成了吐蕃最终灭亡的深层次因素。

吐蕃极盛时期版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6)

▲吐蕃皇宫生活

民不聊生

1、连年征战,农牧衰败

吐蕃王朝是在军事扩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军事上的不断突破而获得巨大的发展,最后吐蕃王朝也是在军事的扩张上走上灭亡的。由于持续的军事扩张,在发展至后期时,吐蕃王朝的农业和畜牧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在吐蕃的主要掠夺对象唐朝也面临安史之乱巨大的危机之后,吐蕃王朝自身的破败国力也开始逐渐无法承受庞大军事活动带来的压力。

在不断扩张的军事行动下,吐蕃王朝的军事组织和农业生产均出现了严重问题,大量青壮年被编入军队对外作战,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主要任务被老弱病残们承担,这极大的削弱了吐蕃王朝的生产力。常年的战争给吐蕃王朝的农业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大约在747年时,吐蕃王朝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能力已经彻底无法支撑整个国家的发展。

吐蕃极盛时期版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7)

▲吐蕃贵族生活一角

2、国之本——人才

吐蕃王朝的军队是以部落为组织单位的,实行的是兵民合一的组织系统,在吐蕃王朝向青藏高原之外地区扩张的过程中,大批优秀的青壮年随军出征,他们来到了唐朝和陇右地区作战,并且最终选择了留在异国他乡。

吐蕃王朝的军事扩张导致了大批优秀人才的举家外迁,毕竟相比于吐蕃王朝所统治的地域,异国他乡的生存环境似乎更令青壮年们满意,这种严重的人才流失给吐蕃王朝的衰败埋下了深刻的伏笔,最终给吐蕃王朝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3、丝绸之路,经济命脉

吐蕃王朝由于地处高原地区,自然资源十分匮乏,这里远离物质文明中心地带,因此在吐蕃王朝发展过程中,对唐朝的物质依赖十分强。吐蕃王朝主要通过丝绸之路来获得唐朝的物质,在吐蕃王朝统治前期,吐蕃王朝统治者们不断通过核心和纳贡的方式向唐朝请和,统治者的谦卑为王朝的发展带来了福音,这首先体现在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上。

在吐蕃王朝发展的前期,凭借着丝绸之路的贸易供应,吐蕃王朝的物质财富达到了不错的水平,但是,在吐蕃王朝后期,随着吐蕃王朝与唐朝等周边国家关系的急速恶化,原本由丝绸之路带来的物质财富戛然而止,作为一个物质资源极其匮乏的王朝,吐蕃王朝失去了物质来源,这极大的破坏了吐蕃王朝的稳定和发展。

吐蕃极盛时期版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8)

▲吐蕃僧侣与贵族

4、雪上加霜

在吐蕃王朝统治后期,整个王朝内部的经济和军事的发展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祸不单行,由于军事战斗力的削弱,许多原本被吐蕃王朝征服的土地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不断采取军事行动,试图摆脱吐蕃王朝的控制,这使得吐蕃王朝的征服地区也陷入了战乱之中,这种战乱给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吐蕃王朝统治后期,吐蕃王朝的多个征服地经济都陷入了凋敝。作为被征服地,其主要作用往往是向统治核心地提供经济资源,但在吐蕃王朝统治后期,征服地已经成为了吐蕃王朝发展的拖累,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原本就衰败的吐蕃王朝更加的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对于任何一个王朝,军事扩张都不是发展的最优之路。

总结:

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包含着多种因素。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吐蕃王朝的灭亡和它曾经的强盛是分不开关系的。自建立之初,吐蕃王朝的历代统治者都以军事讨伐为王朝主要发展路线,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吐蕃王朝此后的灭亡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战争虽然能够造就一个王朝的强大,但也能够将一个王朝拖进灭亡的深渊,虽然吐蕃王朝曾凭借着强大的军队战斗力征服了大片疆域,但连年的征战也使得吐蕃王朝的国力结构发生了畸形的变化,战争消耗了吐蕃王朝的国力,也消耗了吐蕃王朝的国运,公元877年,深陷战争困局的吐蕃王朝像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厦,在顷刻间倒塌。

参考文献:

1、《通鉴吐蕃史料》

2、《赞普传记》

3、《藏族史料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