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诗词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诗人之间的相互酬赠。赠人的作品用典,自然是用与所赠之人有共同特点的人物。

其中有的作品,其典故中的人物与所赠之人同一个姓氏,这对于创作的难度就高了许多,对于诗人的学问是一个考验。

当然,也有更多的诗词作品,典故中的人物与所赠之人并非同姓。

另外,是否用典,是否同姓,并不是衡量一首诗水平高低的标准。

关于慎重择友的古诗(赠友诗词用典典故中的人物)(1)

一、不用人物典故

如高适赠给张旭的诗,《醉后赠张九旭》: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张旭人称草圣,善于草书,喜欢饮酒。高适赠给张旭的这首诗通篇直叙,不用古人典故作比。

关于慎重择友的古诗(赠友诗词用典典故中的人物)(2)

二、不同姓的人物典故

《赠钱征君少阳》的作者是李白,这首诗一作《送赵云卿》,无论是钱还是赵,和典故中的人物,都不同姓。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秉烛,出自《说苑·建本》和《古诗十九首》。《说苑·建本》中提到了两个人物: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

秉烛夜游,是珍惜并利用时光学习的意思。这首诗中,秉烛却是为了饮酒,这是隐逸之士的风度。

投竿,本意指隐士钓鱼,同时也把钱少阳比作姜太公,虽然年老,但是还有机会作帝王师。

这首诗所用典故的人物,与钱少阳都不是同一个姓氏。几个人物的相同点是年老,深一层,有老骥伏枥的期盼。

关于慎重择友的古诗(赠友诗词用典典故中的人物)(3)

三、典故中人物,与所赠之人相同姓氏

叶梦得《石林诗话》讲了一个故事:

 张先郎中字子野,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苏子瞻作倅时,先年已八十余,视听尚精强,家犹畜声妓,子瞻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先和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极为子瞻所赏。然俚俗多喜传咏先乐府,遂掩其诗声,识者皆以为恨云。

张先这个故事有个版本,传说苏轼知道他八十娶妾后,笑话他:一树梨花压海棠。

其实苏轼作的是一首七律,《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这首诗中用了很多人物的典故。

九尺鬓眉苍,出自杜甫《洗兵马》,指唐朝宰相张镐 :关中既留萧丞相 ,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莺莺出自元稹《莺莺传》,崔氏之女莺莺的情人是张生。

公子归来燕燕忙。燕燕,传说是唐朝诗人张祜的妾。又《汉书·外戚传》:

成帝 尝微行,出,过 阳阿主 ,作乐。上见 赵飞燕而悦之。先是有童谣曰: 燕燕 ,尾涏涏, 张公子 ,时相见。盖帝每微行,尝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家,故有张公子 。

柱下相君犹有齿,汉代张苍,秦时主管柱下方书。入汉为相十余年。老年后口中无齿,专食人乳,妻妾以百数,年百余岁乃卒。

江南刺史已无肠。江南刺史,唐武宗会昌二年为江州刺史张又新,白乐天《山游示小妓》诗云:‘莫唱杨柳枝,无肠与君断。’”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安昌客,汉代张禹封安昌侯,张禹有彭宣、戴崇两位弟子。张禹对待戴崇不拘小节,经常邀请到后堂。张禹对待彭宣,则正襟危坐讲论经义。 此处苏轼以张禹比张先,以彭宣自比。

中间四联所用典故中,有6个姓张的人物:张生、张公子、张苍、张又新、张禹。

关于慎重择友的古诗(赠友诗词用典典故中的人物)(4)

结束语

从苏轼的这首诗可以看出,苏轼特意选择了6个姓张的人物,来和张先作比。可见苏轼不但博学,而且才思敏捷。

不过,古人作诗常常备有类书可供查询,我们不知道苏轼直接提笔而成,还是和李商隐一样獭祭鱼查到的。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61|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与元白犯克

,